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
2022-06-07梁晓
梁晓
摘要:现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随教育改革制度的步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要素,运用新型教学方式,由此可优化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为推动创新教学理念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的参考。本文首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加以阐述,进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性地从设计课前预习清单、课中的分组讨论学习法、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微课”教学理念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指导路径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被教育行业所运用,在当前信息教学的主流趋势下,连接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因此,教师应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采用新技术教学方案,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将微课教学的核心教学元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此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深入性地建构微课教学体系,将课前、课中、课后作为微课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促使学生能够优化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
一、课前预习,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正面角度进行分析,课前预习是微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同时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微课教学策略时,应在课前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课件内容,其课件中的预习内容应富有趣味性及创新性,让学生借助课件内容可进行有针对性地预习。届时,学生通过反复地观看微课视频,可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有利于学生能够深度掌握教程重点及疑点,更对学生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推动作用。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应将预先制作完好的微课视频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视频的下载。其次,教师可在微课课件中设置以下问题,如:第一,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第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第三,运用周长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第四,设置多种图形,让学生区分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此同时,教师在创编微课视频时,应切入预习要点,且内容应尽量做到简短、精悍,突出主题,视频内容可以动态演示及动画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时教师还可在视频中穿插字幕,让字幕填补视频内容,从而使预习主题更为明确及突出,由此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预习,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
二、课中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从侧面角度进行分析,基于小學生的自控力层面来讲,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为此教师在导入微课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将微课视频的展示时长调整到10分钟左右,由此可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实际情况,开展课上小组讨论学习活动,教师抛出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由此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促使学生可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例如: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预习内容,此时教师可直接引出主题,将本节课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单下发给学生,并预留出3分钟时间,让学生迅速地温故课前的预习内容。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及特点,引出课程主题,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其次,教师可在微课视频中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在班级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此一来,教师通过导出主题——引入新课——分组讨论,促使学生能够深化教学难点,增强自身的理解度。再次,学生在学完微课视频中的内容后,教师可布置定量的随堂练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任务。最后,教师可融合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且对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进行辅导,有利于学生可更有效地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课后练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全方位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于传统的课后作业辅导方式来讲,微课作业辅导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微课课件中穿插了一部分动画视频内容,可强化学生的视觉感,促使学生的思考路径得以扩宽,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作业内容中的重要信息。除此之外,教师在微课作业内容中还可建构具有生活元素的学习框架,使作业内容更加贴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可进一步弱化教材中的抽象知识,在某一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运用微课作业辅导方案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设置定量的开放性及项目式作业内容,还应掌握有效的微课课件制作方法,遵循以微课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原则,引入较多的动态元素,保障学生的作业完成率。例如:教师可在微课课件中设计具有拓展性的数学作业内容,如“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体,怎样计算出物体的周长?”让学生结合作业内容进行自主训练。由此可见,学生遇到解题困难时,可反复地回看微课视频,思考课中的教学内容,促使学习效率可得到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拓展性作业的布置,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使学生在生活中可捕捉到数学知识,以及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点学科。因此,教师应探究创新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微课教学方案,“微课”教学的导入,可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还节省了课上教学及课后辅导时间,满足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在主观上更是促进了素质教育体系的发展。另外,“微课”教学具有反复回看的特点,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价值,由此可为升级数学教学模式提供有利条件,更为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诗卉. 微课在数学教学当中的大作用——浅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与教学应用[J]. 考试周刊, 2018(33):1.
[2] 朱爱玲. 小学数学"微课热"下的冷思考——以《倍数和因数》微课教学为例[J]. 辽宁教育, 2015(2):3.
[3] 安小云. 谈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思考[J]. 学周刊, 2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