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课内外阅读衔接点,提高整本书阅读质量
2022-06-07刘红美
刘红美
【摘要】一本厚厚的《水浒传》,如果让学生日复一日机械地去读,是需要相当的毅力和耐力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不妨选取“回目”“情节”“词句”“人物”等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指向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瞻前顾后”“潜移默化”中,慢慢读懂、读透整本书。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回目;情节;词句;人物;衔接点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经常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张皮”现象而揪心:课内,就课文教课文;课外,就阅读指导阅读。如何打通课内外阅读的壁垒,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起来,有效提高阅读质量,成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关键。下面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教学为例,探寻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以达到提高整本书阅读质量的目的。
一、以“回目”为衔接点,指向整本书阅读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回目名,意在引导学生回归原著,回归整本书;引导学生发现回目名的特点:对仗工整,交代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一本《水浒传》,108将、120回,小学生没有一定的耐力很难好好读完整本书。学会关注回目,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自由选择跳读、选读、通读,帮助自己更好地读完整本书。除《水浒传》之外,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以及很多古典小说,都有回目名,关注回目对通读这些书目都会有所帮助。
二、以“情节”为衔接点,指向整本书阅读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
______(起因)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结果 )______。
这个填空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段落层次。学生不难发现课文中的第4至7自然段是写“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场景的;第8自然段是交代故事结局的;剩下的第1自然段其实是交代整个故事的前因的,即为什么林冲会来到柴进庄上,遇到洪教头。课文只用了一句话简单交代这个前因:“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而实际上,《水浒传》这本书用了整整两个回目写林冲被发配沧州的起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因此,以“情节”为衔接点,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前因,让他们学会把书从“薄”读“厚”,再从“厚”读“薄”。
三、以“词句”为衔接点,指向整本书阅读
本课的词句教学处处指向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1.“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这里的“还”字是“回应”的意思,所以应当读“huán”,而不是读“hái”。
2.“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以一个词语带一类词语,如以上句子和标题中,理解了“发配”这个词,“流配”“刺配”的涵义就都迎刃而解了。
这些词句教学看似是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意思,其实处处指向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古典小说即使改编成青少年版,语言仍多是文白夹杂。一些古今意义存在差别的词句常常成为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障碍,影响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与进程。掌握一些常用的解词释义的方法,整本书阅读会更加水到渠成。
事实证明,在学生自主质疑的环节,有些学生就能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甚至用动作来理解词语。例如:
1.“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
师:“权且”,可不可以给它换个近义词?
生:暂且。
师:“彩头”是什么意思?再读一读这句话,你就会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生:在文中“彩头”指的就是那锭银子,谁赢就将这银子拿去。
2.“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什么是踉跄?
生:(将要摔倒而没有摔倒)这就是“踉跄”。
四、以“人物”为衔接点,指向整本书阅读
金圣叹对《水浒传》有一段经典的评价:“《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可见水浒英雄个性鲜明,而林冲又是所有水浒英雄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出身官宦,仕途顺畅,家庭美满,但就是这样一个“官二代”,也被一步一步地逼上了梁山,落草为寇,可以说他的遭遇是《水浒传》“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集中体现。但只读一篇《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文,是很难看到一个丰满的林冲形象的。比如,从第三自然段林冲的言行举止中,学生至多能体会到林冲的“谦虚、有礼”,即使再加上后面第4至7自然段“棒打洪教头”的文字,也只能体会到林冲武艺高强、机智勇敢的特点,而对于林冲性格深处的“隐忍”,学生是很难体会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笔者抓住两个“不敢,不敢”,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思辨:“真的不敢吗?为什么说不敢?”
瞻前:回顾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的故事情节,体会林冲的“隐忍”。顾后:联系第九回《柴进门迎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中的故事情节,体会林冲的“一忍再忍,忍无可忍”。读过这些内容的学生,就能迅速将这些情节聚合起来,还原一个更丰满的林冲形象;而还没有读完的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会更有意识地去阅读体会。
這样的“瞻前顾后”,意在引导学生回归整本书,让他们明白,要想真正读懂一个英雄人物,必须要读整本书。
一本厚厚的《水浒传》,如果让学生日复一日机械地去读,是需要相当的毅力和耐力的。不妨循着这些策略,立足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不断地“瞻前顾后”“潜移默化”,学生便能慢慢读懂、读透整本书。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