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主题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形式

2022-06-07熊雨琦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时间艺术创作

熊雨琦

摘要:从古至今,“时间”在艺术创作中是一个被反复探讨的命题,当代艺术创作中也不乏对“时间”主题的诠释。文章以“时间”主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作品中“时间”的具体形式。

关键词:时间主题  艺术创作  具体形式

一、“时间”的概念

早在有文字记载之前,人类就从白天和黑夜变换、日月星辰的运动、四季的更迭,甚至人类自身和动植物的生与死中意识到了时间的存在。“时间”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类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人类存在于三维世界中,时间和空间相当于一个坐标系,我们看不清、摸不着,但是它能让人们感受到所有事物的发展和生命的流动。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论著《存在与时间》中,强调了人与时间的内在联系。时间不是独立于具体的生存着的人存在着的,不是从传统的概念“主体”的认知结构出发所去寻求的某种客体,它必然与人的存在相关。

一些观点认为时间是金钱,一些观点认为时间是工作,还有一些观点认为时间是陪伴,甚至一些观点认为时间是玩乐。这就表明主体怎样使用时间,时间就是什么。主体对时间的认知、态度和视角决定了时间对主体来说意味着什么。 因此,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时间”这一概念的表现也有不同的形式,每一个主体所能体味到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时间”在心理学中的概念,不同于物理学中的时间概念,这里的“时间”是基于人类记忆的积累方式。人类从出生到成长直到死亡的过程产生了记忆,这些记忆是按一个时间线顺序展开的,通过记忆回想过去的某一刻,这是感受到的心理学上的时间。

二、当代艺术中“时间”的感知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时间”主题被艺术家们反复探究,有些作品是关于时间跟空间的关系;有些作品是追问时间的本质,感叹生命的流逝;有些作品则是透过时间追寻历史问题。“时间”如何被主体(人)所领会和感知,往往存在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时间以各种方式与主体产生关联,这里所说的主体(人)可能是处于某种变化或运动中,又或者仅仅是瞬间的某一个静止时刻。例如,艺术家谢德庆的行为艺术《五个一年》项目中的第一个项目《纽约》,1978年9月30日,谢德庆开始自我监禁,独自生活于笼子内。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不与任何人交流,也不阅读写作、不听广播、不看手机,唯一做的就是等待一天天过去。由于笼子里没有自然光,谢德庆仅能从三餐判断、分辨黑夜和白天,面包牛奶表示早上,芥蓝牛肉表示晚上。在最初的两个星期,谢德庆每天还会做一些运动,但之后,他就仅仅在笼子里走两圈。他把笼子想象成社区,床代表他的家,笼内三个角落代表户外场所,走两圈可以满足他外出和回家的心理需求。当然,他也会记录时间,每天像原始人结绳记事一样,做一个记号代表一天过去。从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当中有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虽然这件作品看似很荒诞,但很令人震撼,因为它可以让人思考时间与人的关联。

第二,时间被有所表达地存在着,尤其是通过叙事性的画面体现。例如,怀特菲尔德·洛夫尔个展《深河》,它叙事的灵感来源于查塔努加的历史,他所绘画的历史人物肖像与收集来的古老现成物品联结,创造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为观者的解读留下了空间。他充分调动了观者的感官和情感,感受时间长河中不能磨灭的历史故事。特别是在《帕果帕果》和《世界导览》等作品中,它们以身穿制服的士兵为主角,描述了非裔美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一个不承认他们公民身份和不保障他们人权的国家服务的故事。古旧材料的运用把人带回过去,感受时间的力量。

第三,观者能够透过作品感知到时间的存在,这算是一种不明显的时间表现,并且会因个体的经验对时间的感知有所不同。艺术家梁绍基终身探究“蚕丝”这种活体纤维材料,在他建立的艺术语言中,蚕代表了时间和生命。梁绍基个展《蚕我我蚕》中,作品《沉云》运用了唐代的古香樟木,每一块被蚕丝缠绕,唐代的残木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根源,具有生命感的蚕丝包裹残木则代表着文化的绵延和传承。这件作品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碎片,让观者感受到时间的沉淀。作品《平面隧道》也是如此,灵感源于马王堆素纱禅衣,对人类命运与时间本质发出永恒的追問。蚕丝是时间与生命的结点,蚕一生的时间都凝结在它创作的作品上,它们都是赋予了自然生命的现成品。

三、当代艺术中“时间”的具体形式

艺术作品中“时间”的概念通常有具体存在的形式,可以总结为三种基本方法:第一,作品采用动态的媒介,媒介使主体本身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非静态。比如行为艺术、手翻动画书、视频录像,动态雕塑。第二,作品挪用现成品材料并将其再利用。在这类作品中,艺术家通常会利用具有一定时间属性的破旧材料、历史物件或是纪念物品等,表现记忆和逝去的时间。第三,作品的材料和形式被艺术家有意地置于流变状态。这类作品的艺术体验核心就是流变中的材料,它们会随时间流动、弯曲、融化或腐蚀。

(一)利用动态媒介表达“时间”

利用动态媒介表达时间,是让观者最直观体会到时间的方式。代表作品是谢德庆做的《五个一年》项目,这五件行为艺术作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时间的维度。以《打卡》为例,1980年4月11日,谢德庆开始打卡,每个小时他都要准点打一次卡,每天24次,这样整整持续了一年。他创作的核心概念是“如何度过时间”。这一年,谢德庆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时间观念的人,但讽刺的是,这么辛劳自律的打卡生活没有为他自身和社会创造任何财富与价值。谢德庆的这件作品十分纯粹和挑战人性。观看这件作品,不禁让人思考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时间之间的关系,仿佛人类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在消耗有限的生命,但是时间是无限的。

这件作品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体现时间:第一,艺术家本人一年生活的真实时间。在这里,谢德庆生活的真实时间和他的艺术时间完全重叠。第二,作品本身所呈现的时间概念,也就是主体在打卡运动中瞬间“静止的”画面,以排列式照片的手法呈现这一静止的瞬间,表现出一个规律的、不断在变化的主体行为动作。第三,观者观看每张打卡照片和一部六分钟视频时所体验的时间。第四,作品的主体提供了另一层隐喻,关于当今社会劳动制度、人类命运及生存状态的意涵。

另外一个使用动态媒介表达时间主题的例子是艺术家威廉姆·肯特里奇的影像作品。2012年,他创作的《拒绝时间》是一部五屏录像投影作品。作品中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死后是否一切都结束了?”其中涉及时间的推移变化、宇宙的终结、黑洞、弦理论。肯特里奇创作艺术作品的另外载体是一本旧书——《卡塞尔的机械百科全书》,这部长约七分钟的录像作品开场是艺术家的手沾满了墨汁,翻开封面的场景,观者似乎能通过艺术家的眼睛观看到一切。当琴声响起,书页便以每秒十二幀的速度进行翻页,形成手翻动画书的表现形式。在他《二手阅读》作品中,可以看到用炭笔和粉笔勾绘的人影,按照阅读顺序在书页上从左至右地行走,然后对面书页上出现一棵树,紧接着是一片风景,配合人影的踱步缓慢展开,观者可以随着书页的翻动,跟着这个游荡的人影前行,读到一部历史故事。

(二)综合运用现成品材料表达“时间”

一些艺术家尝试运用现成品材料去表达时间主题,这些现成品通常具备一定的历史、记忆。以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的作品为例,他的作品大多关于死亡、记忆和童年,而这些主题都与时间紧密相关。波尔坦斯基常用老照片、旧衣物、电灯泡等作为创作材料,这些老照片可以视为一种回忆,不是弥补缺失,而是强调缺失。作品运用现成品材料调用个体的记忆,包括死者的记忆,甚至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透过波尔坦斯基的作品能看到他的童年生活,他将带自传性质的内容和虚构的元素融合。

怀特菲尔德·洛夫尔的作品常用反映文化历史和身份的物品来回应过去的某些历史事件。如他用旧木板上的木炭画像与一堆旧衣物并置,或与一把生锈的铁铲和链条并置,旧物相连构成连续性的故事,讲述着美国非裔的历史。

(三)运用流变性能的材料作为创作媒介表达“时间”

在某些当代艺术作品中,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展示一个静态结果,艺术家有意地运用具有流变性的材料作为创作媒介。“流变性”是这类艺术作品的核心,即作品会随时间经历一种变化,作品本身会逐渐弯曲、流动、融化、消逝、生长或腐蚀。例如,中国艺术家梁绍基以蚕的生命全过程为素材创作当代艺术,作品因蚕的运动而不断产生变化,它是不可预知的,也是依托于时间而形成的。蚕的生命痕迹被凝结在每一件作品中,探讨着时间和生命的哲学。以作品《残山水》为例,梁绍基保留蚕的排泄物、丝和茧,形成了凝结生命的山水图,展现了时间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敬畏。

梁绍基的艺术形式可以称为“过程艺术”,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蕴含着运动的生命力。装置作品《时间与永恒》从1993年开始持续了二十五年,由正倒相对的锥形结构组成,如同象征时间的沙漏,一层层的蚕丝裹在锥形铁刺之上,无数个短暂的生命痕迹以另一种永恒的方式存在。每只蚕的一生不过六十日左右,诞生、死亡与重生在蚕的身上不断循环,蚕作为材料,具有“永恒”和“瞬间”的双重特性,梁绍基很好地利用这点来引发观者对时间与永恒的思考。

安·哈密尔顿是一名从事视频、声音和装置艺术的艺术家,时间、流变和衰退的元素是她作品的核心。哈密尔顿的装置强调所有感官的体验,包含视觉、声音和气味,使观众在多感官层面上体验作品并与之产生联系。1991年创作的作品《祭品》也是一个突出变化的过程艺术创作,充满了蜡制头像的玻璃柜子,柜体内安装了加热元件将蜡缓慢熔化,并从柜底渗透至地板,再穿过地板裂缝到达下面的楼层,体现出一个蜡缓慢流变的过程,从具象的人头到抽象的形态,从有到无、从实到虚,这种艺术过程体现出时间的流逝,关联生命与时间的意义。

四、结语

当代艺术中“时间”的命题,可以呈现出我们外在世界的变化与内在心理世界的变化。无论时间的体现为何种形式,是循环、是线性,或是其他形态,时间对人们来说似乎一直都是微妙的、不可控的、转瞬即逝的,时间也与人类的情感始终发生着联系,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从记忆、历史或自然中汲取灵感,表现出时间的力量,让观者在艺术作品中感悟时间与生命意味。

参考文献:

[1]简·罗伯森.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M].连云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时间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术创作、评论的人文价值生产与现代美育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山西省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创作员艺术作品展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