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中绽放的小雏菊
2022-06-07马淑芬
摘要:孤独症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存在障碍,不会做建设性的游戏,绘画疗法通过非言语的象征方式表达其潜意识中的冲突和问题,宣泄不良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和治愈的目的。以个案的形式对一位孤独症儿童进行了5个阶段10次绘画疗法干预,阐明了方案的设计实施,并对绘画作品进行了解读分析。结果表明,绘画疗法能够有效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在情绪宣泄、情绪表达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孤独症;绘画疗法;特殊儿童;情绪表达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7-0059-04
一、个案情况
小睿(化名)是一位8岁的小男孩,与父亲、爷爷、奶奶共同居住,还有一位在广东东莞市另一所中学上学的姐姐。母亲在其三岁的时候与父亲离异,之后不知所踪。家境清贫。据父亲说,在小睿两岁以前未发现异常,长大后发现他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断为孤独症二级,轻度智力残疾。从5岁起,小睿便开始在东莞市清溪镇一所特殊教育机构上学,比较明显的问题是社交障碍(只会讲一些单词),情绪起伏较大,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暴躁易怒。情绪好的时候,喜欢听英文歌曲,涂涂画画;暴躁的时候,会不断地踢打物品。不喜欢与小朋友交流,如果几个大人到他家送教,会选择跟其中一个人玩,对其他人一概不理。
二、个案评估
孤独症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存在障碍,不会做建设性的游戏,往往通过考察身边一些事物的简单性质来消磨时间,因而出现许多破坏性的行为。这些破坏性的行为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与持续,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行为干预,首先要挖掘行为背后的具体原因和特定含义,而不是盲目地制止或消除[1]。本文主要通过与小睿的老师、父亲沟通,以及现场观察收集个案在情绪表达方面的信息,制作属于小睿的ABC情绪观察表,A指前奏事件(Antecedent),B指行为表现(Behavior),C指行为结果(Consequence)。(见表1)
在小睿的学习、生活中,如上表发生的事情不计其数,平均下来,每天愤怒情绪发作3~4次。
三、干预策略
根据小睿的情况,心理教师运用绘画疗法对其进行了将近半年的干预。绘画疗法(Art Therapy),是指以心理投射理论和大脑偏侧化理论为基础,运用非言语工具的象征方式及绘画的方式表达潜意识中的冲突与问题,宣泄不良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或治愈的目的[2]。
心理辅导一般包括建立关系、实施干预、巩固效果三个阶段,结合绘画疗法的特点,心理教师设计了5个阶段包含10次主题的干预内容。5阶段是根据心理辅导的三阶段设计的,每两周进行1次辅导,每次大概1小时。(见表2)
(一)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关系
因为心理教师与小睿之前已经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所以在第一个阶段只设计了1次自由涂鸦,目的是让小睿意识到绘画将成为以后心理教师与他之间沟通的桥梁。心理教师摆好了各种颜料之后,递给小睿一张白纸,并轻声说:“你可以选择一种或者多种你喜欢的颜色,随意地在纸张上涂画。”小睿一看到画笔和纸张,马上明白了过来。他先画了一个苹果,然后把它涂成红色,又画了一个菠萝,涂成黄色和绿色。这时,心理教师试图引导个案用线条的形式宣泄情绪,所以用黄色的画笔在纸上随意地画了一条波浪线,并对个案说:“你也可以尝试这样随意地画线条。”但是个案并没有改变画风,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作品里。他先后画了苹果、菠萝、橙子、葡萄,看得出来都是参照教材的图片画的。可见他平时确实对绘画比较感兴趣,闲暇时间会对着教科书依葫芦画瓢。同时,这也体现了小睿思维的刻板性,他习惯按照潜意识当中的印象去画自己曾经画过的东西。
(二)第二阶段:了解个案固有的认知结构
在第二阶段,安排了两次绘画内容,分别是自画像和房—树—人图,目的是了解小睿目前的性格、态度和固有的认知模式。图2是小睿的自画像,从整体布局看,整幅画偏左,体现了他内向的、情绪化的、偏向精神领域的一面,这跟他长期驻留在自己的世界中有很大的关系。从颜色上看,他使用了鲜艳的蓝色和红色来装扮自己,说明他内心具有阳光、活泼的一面;但同时,色调的搭配略显突兀,如同在真实的世界當中,他的身体发育与语言发育是不协调的。从细节上看,他特别强调了头发,一位男孩子把自己的头发画得那么长那么夸张,象征他的烦恼情绪;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强调了嘴巴。“绘画投射测验”的理论告诉我们,自画像中人物形象的大小与本人的自尊及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都有直接的关系[3]。小睿因为语言表达异于常人,所以特别强调了嘴巴。画完以后,心理教师问小睿:“这是你的手吗?这么大。”小睿没有回答,他用自己的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仿佛回答“是的”。小睿把自己的手画得特别大,很可能代表他因为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表现出来的攻击性。
(三)第三阶段:情绪宣泄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学生发泄内心不满的、纠结的情绪。以“下雨天”为例,这个主题的绘画源于“雨中人”,心理教师认为,轻度智障的孤独症儿童很难理解“雨中人”的含义,所以在引导的时候,只是告诉小睿:“你可以想象一下下雨天是什么样的,然后把它画下来。”画纸上面是蓝色的大雨滴,有一个蓝色的人坐在屋顶上,屋子旁边是一个池塘,里面有一条小鱼。(见图3)心理教师尝试问小睿画中人在干什么,但是小睿没有回答。前人对雨中人绘画的评估要点做了很多研究,其中以著名学者Heidi Lack的雨中人评分体系最为权威。Lack把雨中人评估分为三个测试项目,即压力、资源和应对能力。雨滴很大、雨中人没有雨具、看不清雨中人的脸、较大的水坑(池塘)等,都可以看成是压力分数;拿着雨伞、有保护装备、面带微笑、露出牙齿等,可以看成是资源分数。而在小睿的作品中没有体现任何资源,但有几处体现了压力。应对能力=资源分数-压力分数,如果结果为正数,说明应对能力较强;如果为负数,说明应对能力较差。小睿的应对能力是负数,说明他对于学习、生活当中出现的压力应对能力较差,这也是他情绪起伏较大、易怒的直接原因。9C5504E5-570B-44A0-ABBF-5C921E09CF6C
可喜的是,小睿每次画完以后都显得特别平静、放松,画完“雨中人”后,心理教师问小睿:“现在心情怎么样?”“好”,还附上一个大笑的表情。
绘画的过程中,心理教师虽然没有通过言语疏导小睿的情绪,但绘画本身是很好的宣泄手段,小睿充分表达潜意识中的不满、愤怒等负面情绪,画完以后感觉心情特别平静。
(四)第四阶段:情绪表达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借助绘画引导来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心理教师给小睿看了一张图片(图4左边的图),并告诉小睿:“从这些图片当中选取两张你最喜欢的,然后画下来。”小睿选择了第一排中间的小刀和第二排第一个类似恐龙的动物,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小刀,小刀”。画完以后,心理教师问小睿:“这是什么动物呢?”小睿用了一个张牙舞爪的动作代替了回答,嘴里发出“吼吼吼”的声音,他表达的应该是恐龙的意思。心理教师再嘗试问小睿恐龙当时在干吗,小睿比画了一个超人的动作。
心理教师接着问小睿:“这把刀是恐龙的吗?”小睿摇摇头:“不是。”“那这把刀是谁的呢?”小睿又比画了一个超人的动作。“小睿很喜欢超人叔叔吧?”“喜欢,超人叔叔厉害!”
本次绘画当中,小睿的兴奋度及与心理教师的交流明显较之前多,说明通过情景绘画对引导小睿回答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五)第五阶段:调整整合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前几次的干预成果,并通过接力画的形式检验小睿在沟通、表达方面的进步。总共进行了2次接力画,以最后一次为例。(见图5)心理教师告知小睿本次绘画的规则是一人画一笔后,他率先拿起一根蓝色的画笔,在画纸的底端画了一根波浪线,然后画了波浪线周围的那些类似山峰和倒影的东西。虽然心理教师提醒小睿一次只能画一笔,但小睿置之不理,坚持要把三座山峰连同倒影画完了才停笔。在随后的绘画中,心理教师没有坚持一人画一笔的原则。然后,心理教师在中间第一座山峰上画了一棵小草,小睿在上方画了一些类似氢气球的东西。接着心理教师又在第二座山峰上画了一棵小草,这时,小睿也在这棵小草的旁边用嫩绿色画了一棵小草。接下来,心理教师在左边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圆圈,小睿看见以后,马上在圆圈的旁边添加了“光芒”,使这个圆圈变成了“太阳”,并且露出洋洋得意的样子。本次接力画,虽然小睿的语言还是极少,但在三处体现了与心理教师的互动,可见其理解别人、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四、研究成效
经过10次绘画疗法干预,小睿的父亲向心理教师反馈,他现在更喜欢绘画了,安静的时间明显比以前多,愤怒情绪的出现概率大大降低了。更可喜的是,他能尝试向别人表达他的想法和情绪了。表3是干预之后,通过对个案的观察、特殊教育机构老师的反馈及与其父亲的访谈所做的ABC行为观察简表。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小睿在遭到别人拒绝的时候,还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拒绝他,但他学会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会用涂鸦的方式来缓解。毫无疑问,这种化解情绪的方式是健康可取的。以前每天愤怒情绪发作3~4次,现在平均每天发作一次,有时一整天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情。
五、经验启示
绘画疗法作为一种非言语的心理治疗工具,在孤独症群体中具有很多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4]。孤独症的孩子透过绘画展现了内心丰富、细腻而又敏感的内在,如同一朵逐渐绽放的小雏菊,虽比不上玫瑰的妖艳、百合的香气、牡丹的高贵,但它依然昂起了头,如同一首淡雅的歌,更让人回味无穷。正如它的花语:埋藏在心底的爱,更值得我们去聆听、去感受、去关注。通过绘画疗法在小睿身上实现的转变进一步证明,绘画不仅可以宣泄积压在内心的不良情绪,促进个案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还成为送教上门者与特殊儿童的沟通工具,使其在绘画中领悟、改变、成长。
参考文献
[1]林云强,张福娟.自闭症儿童功能行为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231-234.
[2]马淑芬,李鹤展,邹晓波,等.绘画疗法对初三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5):878-880.
[3]李昊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4]邱鸿钟,梁瑞琼,陈琳莹,等.绘画治疗在心理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5):788-792.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9C5504E5-570B-44A0-ABBF-5C921E09CF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