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凝固的瞬间”还原“多样的文化”

2022-06-07许姗姗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明信片大卫小说

许姗姗,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围绕“多样的文化”这一人文主题收录的四篇名著节选,可以说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精华。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一窥欧洲、美国、拉丁美洲文学的面貌,领略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情,感受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达成“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的语文课程目标。

本单元归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示我们:“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是“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旨归,并且提示我们:“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是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的重要学习目标。为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设计好课文的教学方案,以实现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原著的阅读兴趣、启迪学生对作品做进一步思考的目标;同时还要顾及整本书对于节选内容的依托作用,服务于课文的理解和鉴赏。因此可以通过单元情境任务设计和主题项目学习,来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从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习得。

一、辐辏规整:单元框架设计

选择性必修教材沿袭了必修教材中一以贯之的任务导向,但更强调单元研习任务。单元研习任务更多体现专题探究、联系现实、归纳整理、延伸拓展等特征,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每个单元设置3个或者4个“研习专题”,也就是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更强调情境和任务,放手去做“大任务”“大情境”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研读。

因此,在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在以上教学方法的指引下,笔者设置了一个单元基本问题:“我给四部小说‘设计套系明信片”。在该任务的统领下,本单元内容设计具体分为以下三个课段:第一课段是通读任务,理清情节,了解“多样文化”。通过“完成阅读批注”任务,完成对小说的初步阅读,聚焦小说中的核心疑难问题;通过“评选最佳标题”任务,完成对小说的初步理解,理清小说线索。第二课段是研读任务,鉴赏人物,阐释“多样文化”。通过“我给人物画像”任务,鉴赏小说中的文学形象;通过“思考‘圆形与‘扁平”任务,进一步体悟作者塑造人物的匠心,提高鉴赏水平;通过“描摹人物与环境”任务,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领会时代背景下作者的追求;通过“鉴赏诗意意象”任务,深刻领会作者运用象征所达到的目的,了解课文的主题意蕴和时代意义。第三课段是统整任务,探究主题:思考“多样文化”。通过“寻找小说关键词”任务,挖掘作品的丰富内涵,深入探索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智慧;通过“书写灵魂栖息地”任务,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本单元的框架设计结构图如下:

由以上单元教学结构图可看出,通过单元核心情境任务的统领,旨在串联起本单元小说中的人物、环境和主题、意象等核心要素,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对本单元的小说理解到位、体悟深刻。而以这一关键问题,也可串联起本单元的其它子任务,并且覆盖本单元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目标。

二、管窥蠡测:核心任务例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并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不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的整体结构或体系框架的基础与内核。如何提高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打破读写之间的壁垒,可以通过将二者结合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在以上的单元设计任务中,“设计套系明信片”是核心情境任务,也是整个单元研习后的串联及统整任务。这一任务就是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运用读写融通的方式,通过对小说明信片的设计和描写,“以写促读”,体会第三单元小说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人生态度,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理解时代的文化和价值取向。以下将以此为例简要说明。

(一)确定套系明信片的“主线”

“设计套系明信片”的写作任务如下:本单元的小说需要配制一套明信片,请小组合作选择一部小说,或一个主题,设计你的这套明信片,并描写出你所设计的套系明信片。

在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通过小组讨论,确认可以设计的“套系”明信片主线。学生可以选择某个小说作为主线,也可以从单元的四篇小说中找到一个“主题”来进行设计。

如学生选择的是某一本小说,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例,可以考虑设计时,以人物、家族等为核心选择点,根据自我的阅读感受,选择小说中重要人物或自己最有心得的人物,如:

《大卫·科波菲尔》小说通过大卫的眼睛与参与观察了谋得斯通、佩格蒂、威克菲尔、米考伯、斯提福思、希普、贝特西姨婆等七个家庭的故事,而大卫本人的经历、性格则在与这些家庭及其成员的交往关系中表现出来,也在与这些人物的相处中,大卫一步步地成长成熟。因此,也可以以家庭为明信片的核心主线,发掘这七个家庭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的不同作用:

如学生选择的是某一个“主题”,那就可以按照主题串联本单元出现的四部小说,以主题“孤独”为例,学生可以设计的套系明信片选材如:

(二)还原明信片“主线”的文本

在明确了明信片的主线后,我们需要回到文本,找到小说中相关的细致描写,才能对套系明信片上设置的主要人物的样貌做出概览,做出准确的描写。

以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为例,如果学生选择的是以人物为主线,如以小说中人物体现的“人性之光”为核心,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小组讨论,确定人物,并找到所选人物的细致描写,生成人物特征,具体可以见表一。D118055A-3802-4AFB-BC79-04153FB8070A

或者以小说主题为例,如果学生选择以“困境”来关联本组明信片,那么也可以从单元所选择的四篇名著节选出发,需要通过以下表格,定位“困境”中人物的不同特点,并找到文本细节的依据。(见表二)

(三)聚焦套系明信片的背景

本单元所选择的几篇小说,除了《老人与海》的环境相对单纯,其他的几篇小说伴随着人物的成长,环境都经历了一些变化。因此,当学生在完成明信片的主线设计后,还需要考虑明信片的背景设计。以设计“困境”主题的明信片为例(见表三)。

在明信片上,除了主要的人物设置外,学生还可以进行意象的增加,从而更好地体现主题等。四篇小说中,《大卫·科波菲尔》和《复活》更多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大卫·科波菲尔》暴露了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繁荣的表象下的许多问题,《复活》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沿的农奴制俄国的图画。而与之相对的《老人与海》和《百年孤独》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当作象征的寓言来看待。作家的写作手法与前两部有明显不同,小说中蕴含了一些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把握,可以深刻领会作者运用象征所达到的目的,了解课文的主题意蕴和时代意义。这里以《老人与海》为例,比如学生选择做这本小说的套系,那么可以选择的意象有鲨鱼、大马林鱼、狮子、打满补丁的船帆、鱼骨、旧报纸等等。比如学生可以在明信片上设计狮子,这一意象体现了不服输以及不可以被毁灭的大无畏情绪,同时也表现了希望。而“大马林鱼”是潜游于深海的巨兽,偶然与老人的鱼钩相遇,它喉被刺穿但仍不妥协,而将小船拽向海洋的中央。它与老人亦敌亦友,虽然它在归程中被鲨鱼撕咬殆尽,它白森森的鱼骨仍然傲然挺立,引人围观赞叹。所以它也是孤独的强者,不屈的斗士,是不可侵犯的尊严的象征。

(四)分享套系明信片的设计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设置套系明信片这个统领性的表达情境任务,给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可能性。而在这个教学主任务的引导下,为了设计出符合本单元篇目的套系明信片,学生又需要将其拆解成子任务去完成,这也便串联起了本单元的其他教学任务。比如“我给人物画像”——明确明信片上人物的特点;“揣摩诗性意象”——选择明信片上的其他意象;“寻找关键词”——给这套明信片确定主题等等。在这些子任务的完成中,也是用了多元的写作方式倒逼学生的精细化阅读。这根植于阅读的思维灵感,又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推动阅读写作活动走向深入。在设计套系明信片后,可以让学习小组分享展示。学生示例如下:

我们设计的明信片以“抗争”为主题主线,本套一共四张。第一张是《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明信片上的他是一位不惧艰险的逆行者。他知道鲨鱼群来了,老人凝望着身旁的大马林鱼残断的躯体,“我要战斗!”老人站起身,挺直了那经岁月磨洗而佝偻的背,他的脊椎高高隆起,一直从脖子蜿蜒至腰椎,犹如一条匍匐的细蛇,在危险来临前警惕着。夕阳洒在他的背影上,勾勒出浅浅的光晕,他把背挺得更直了,手里的鱼叉被死死攥紧。明信片上的背景是暗黑色的大海涌动着危险的气象。除此之外在画面的远方有一只虚线勾勒的狮子,与此刻的老人遥相呼应。

第二张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明信片上的他是一名衣衫褴褛,但眼神中透露出聪明热情的小男孩。他在和另外两个面色灰白童工一起洗刷瓶子,他的眼神是痛苦的,似乎对眼前的处境不满,但同时又充满了坚强抗争的力量,明信片的背景是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污垢和腐臭的环境,以及比货行外部狭窄而曲折的街道。

第三张是《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他衣衫严整,脸色红润,胡子上洒着香水,看起来充满贵气,但他的表情却激动而痛苦,眼泪夺眶而出,似乎在与内心的某个想法做着抗争——眼前的这个女人是要救她吗?还是已经无药可救该和她一刀两断。明信片的背景是监狱的铁栅栏,里面有很多人在围观,似乎對于这个妖媚的女人对面的这个奇怪的男人不解。

第四张是《百年孤独》中的丽贝卡,十一岁的她身着破旧的黑色斜纹布衣服,脚上是漆皮脱落的短靴,黑带子束着两个发髻,青绿色的皮肤,圆滚滚的紧绷肚子,显示了她的体弱多病,她半夜起床坐在摇椅上吸吮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明信片的背景是漆黑的夜里,染上失眠症的其他人夜晚瞪大的眼睛,再向外是马孔多的商道上的手工作坊和店铺,街道上热闹的吉普赛人,流动的游艺会,似乎在说明马孔多的大门已然打开。

以上课例体现了在真实的语文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阅读较为粗疏的问题,通过教学任务和学习项目的设计,也给学生“细读”提供脚手架,通过强化语言本身的整体性,缩短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语言获取与语言运用的积极性,助力综合素养的习得。D118055A-3802-4AFB-BC79-04153FB8070A

猜你喜欢

明信片大卫小说
叁见影(微篇小说)
遛弯儿(微篇小说)
疯狂星期二
大卫,不可以
大卫,不可以
寄一张明信片给你
神奇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