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序互读,“云”中探情

2022-06-07夏曼刘勇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南浦滕王阁王勃

夏曼 刘勇艳

夏曼,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教师;刘勇艳,河南省兰考县玉兰中学教师。

王勃流传千古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作为人教版必修五的重要篇目,在语文界的教学教研中关注度极高,而作为同样出名的《滕王阁诗》却往往被教师及研究者遗忘。作为初唐诗歌,此诗并不为严格的律诗,但诗中重复出现的“云”意象,引发笔者兴趣。同时,在序文中,亦有不同的“云”出现。云作为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观,也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内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思想。笔者尝试通过诗序互读,从《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所写关于“云”的句子中,探析“云”的意象含蕴,由“云”入情,把握作者叙事抒情的起伏变化,探究作者内心情感以及复杂情感背后的思想人格等因素。

《滕王阁诗》作为《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的诗歌,其两者情感具有共通性。诗歌首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即写出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昔日之盛,将眼前之状、想象之景糅合在一起。颔联“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用具体的画栋、珠帘突出滕王阁的特点,即是写滕王阁的画栋早晨飞上了南浦的云,晚上珠帘卷到了西山的雨。从侧面也反映了滕王阁的孤独寂寞,只能与南浦云、西山雨为伴。但作者为何选取“南浦云”“西山雨”两个景观,值得思考。“南浦”在古典诗歌中作为特定意象,暗喻离别之地。在屈原的《九歌》中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亦写到: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用离别之地“南浦”修饰的云,自然会赋予云以深意。南浦云,暗喻着漂泊的游子,此云,即有漂浮不定的含义,隐含着诗人内心的伤感之情。同时,云的繁体字是“雲”,为会意字,从云,从雨。所以,“云雨”往往会一起组词成蕴。“朝云暮雨”虽是写滕王阁早晚的不同状态,也隐含着诗人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世事变幻的感慨。而通过对南浦云,朝云暮雨的解读,可隐约感知作者内心深处对命运变幻无常和自己漂泊不定的感慨。

颈联“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即是作者借自然界的闲云、潭影等不变的事物,发出对时空变幻的感慨,隐含淡淡的哀愁。“闲云”写出云悠闲自在的状态,云的自由飘散,往往也会引发对世相变幻的感慨,触发对物换星移的时空感叹。尾联更以“阁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长江空自流”饱含深意、富含哲理的句子结尾。面对闲云,生发对时空变幻的感想,对人生命运无常的隐隐哀叹,透露出作者对怀才不遇、命运坎坷的叹惋和对天地悠悠、人世沧桑的感慨之情。明代李攀龙亦在此评论:“此慨繁华易尽也!”[1]

《滕王阁诗》中重复出现两次“云”的意象,具有不同的含蕴,体现不同的情感。诗序互读,《滕王阁序》中的“云”同样蕴含不同的情感,作为骈文,较之诗歌的含蓄更能清晰体现作者情感。文中不同的“云”,也更能展现作者情感起伏变化。

文章开头便落笔不凡,介绍滕王阁自古人杰地灵,今日宴会又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而“十旬休假,胜友如云”中用云的团聚众多形态,来表现才华出众的友人之多,亦能表现偶遇这一场隆重宴会的王勃沉浸在佩玉鸣鸾的欢快之中,心情舒畅,逸兴遄飞。紧接着写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虽未写出云字,但其实也写出了晚霞云彩之美,突出自然云的变幻多姿。“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写出了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的自然景观。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象,往往让人心生愉悦。随即,诗人便挥下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是写宴会的歌声让天上漂浮的白云遏止。诗人借用《列子·汤问》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典故,表现宴会的隆重。柔美的歌声,天上的白云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生成美感。能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然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也不掩内心欢愉。

但欢愉总是刹那,欢乐至极便会心生哀叹。作者经历了因一篇《檄英王书》被唐高宗“斥出府”和擅杀官奴“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的人生磨难后,前赴交趾看望因自己而被牵连的父亲,途中偶遇滕王阁盛会。眼前有景是狂欢盛会,可怀才不遇、命运多舛仍是内心伤痛。“兴尽悲来”便发出悲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在落日下远望长安,在云间远看吴会。而于苍茫云海间看吴会,自然也是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亦是作者内心迷茫痛苦的影射。作者仍对“长安”抱有幻想,只是“长安不见使人愁”,“吴会”依然在遥远的云间。暗含作者渴望能再次入仕却感觉前途渺茫的悲伤之情,“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作者由喜转悲的情感变化更加明显。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是作者内心难言痛处的直言不讳,但即使如此,也依然发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积极呐喊。“青云”即为位置极高的云,象征远大志向。“唐人多于诗文中借‘青云频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及入仕的渴求。”[2]诗人在此也不例外,以此表达自己依旧积极入仕的心境。此时,作者情感由消极转为积极。其中交织着怀才不遇、命运多舛但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当然,虽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达观之态,可再想起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仍不免忧从中来。“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此处“凌云”本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但亦有凌驾于云层之上的意思,暗喻理想志向。“抚凌云而自惜”,可以看出作者虽有积极入仕、不坠青云之志的宣言,仍不免对现实的命运多舛生出感慨。情感再次由积极转入隐隐的消极自叹。

由此观之,诗序互读,“云”中探情,可窥探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和内心世界。《滕王阁序》中作者面对良辰美景,逸兴遄飞,宴会之上,雄姿英发。然而,面对所遭遇的人生挫折,自感怀才不遇、命运多舛,失意伤感在所难免。但“哀而不伤”,依旧发出“不坠青云之志”“岂效穷途之哭”的最强音。作者的情感基本是经历了“愉悦—悲伤—达观”的复杂过程。《滕王阁诗》中作者将自己对命运多舛、怀才不遇和对世事变幻的情感蕴含在简洁的诗句之中,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消极之心和积极之情交织于作者内心。但含而不露,亦符合古典诗论中的“诗酒文饭”之说。

当然,作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也和其思想人格紧密相关。王勃“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恃才傲物”“浮躁浅露”[3],个性狂傲不羁,人格独立自由。同时,作者自幼传承家学,祖父王通作为“在儒学思想史,王通是孟子以后、宋儒以前最大的一位儒学家”[4],王勃自然受到儒家积极入世文化的浸染,自幼便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希望尽早入仕,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然而,仕途之路并不顺利,一篇《檄英王书》被逐出王府,擅杀官奴,更是基本标志着仕途的终结。怀才不遇、不平则鸣的心中块垒便一直压在心底。积极的入世之心和残酷的现实激烈碰撞,让作者长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但又在彷徨中呐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者情感的抒发“哀而不伤”,其情感的表达往往“悲情难掩慷慨,悲情不失悲壮,在忧伤感怀中照样包举大气”[5]的同时,“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等诗句富含哲理,亦显有几分禅意。也反映出作者受到道释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对世事变幻的洞察之力和在困境中自我救赎超脱的道释思想。他曾叙述过自己的思想来源:“早师周礼,偶爱儒宗;晚读老庄,动谐真性。”(《晚秋入洛于毕公宅道王宴序》)“对道术的向往,对佛教的欣然接受,王勃达到得意忘言的地步”[6]。正是这种深厚的家学渊源以及作者本人对儒学的继承,对道释的崇信,让作者在面对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时,其情感愈显复杂和变化。

总之,在教授《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时,以古诗文中重要意象“云”为着眼点,从其中关于描写“云”的句子入手,挖掘“云”的意象含蕴,进而窥探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和内心世界并分析背后的原因,由“云”入情,把握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亦是值得探究的文本解读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伍艳.张炎词中云意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邓小军.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M].台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5][6]杨晓彩.王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926E652C-318C-403F-9FF2-5C69D60D2459

猜你喜欢

南浦滕王阁王勃
陈中建
南浦河守边记
蜀中九日
春日相思
滕王阁
踏莎行
一字千金王勃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王勃一字千金
王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