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习语式”表达:儿童课外阅读的视角转向

2022-06-07孙领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习语儿童文学课外阅读

孙领军,江苏邳州市港上中心小学教师。

习语通常情况下是指常用在一起,拥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它是文化的载体,是语言的精华。表现形式体现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有时含蓄幽默,有时严肃典雅,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它通常具有表意的整体性、概念的双层性、感情的丰富性等特征。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儿童习语属于个人习语范畴。简单地说,儿童习语就是儿童群体常用的语言模式。儿童语言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他们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词语节拍都拥有敏感性。在文学创作中,这种语言模式很常见,如儿童文学,就是专门用儿童的语言为儿童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儿童文学语言就是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让其成为儿童易于且乐于接受的艺术语言。

一、儿童习语与成人习语的异同

同样是语言模式,儿童习语与成人习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儿童习语浅易、简洁,但是也异常讲究语言的准确与规范。与成人习语比较起来,它们的特点如此鲜明:

1.形象性。在具体描述事物的时候,儿童习语通常会形象且富有动态性,而成人习语则在深度和广度上突出感更强。

2.简洁性。儿童习语在表达的时候浅显易懂。著名文学家鲁迅对儿童文学创作提出了“简洁、易懂”的艰难性,文学大师郭沫若也曾说过:“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莹澈然后绝不像一片玻璃。”其中不乏对儿童文学语言创作的希冀与要求。例如:

我在草地上奔跑,就像一匹快乐的骏马。(儿童习语式表达)

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成人习语式表达)

儿童习语结构简单,没有相似点;成人习语句式长,有相似点,追求作品语言新奇度,从而达到表达的效果。

3.节奏性。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可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二是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三是对语言不同功能的敏感性。儿童诗、儿歌则拥有这种的节奏韵律,形成独有的儿童习语模式,打开儿童的天性。古典诗歌中的对仗和韵律,用词浅显清新的诗歌,深受儿童喜欢。重复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4.叙述性。儿童喜欢听故事,最为关心故事中“原来怎样”“后来又怎样”,关心事件或人物的起始、进展。他们甚至会忽略作品中最为重要的描写。所以,儿童习语是儿童理解基础上的语言,儿童通过观察图画、阅读或倾听来理解故事的内容。无论童话、故事、小说还是诗歌,儿童都希望自己从中读出故事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能满足儿童的这些基本要求。故事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兒童文学的语言体现着明显的叙述功能,在童话、故事、小说等叙事性文体中,无论是叙述话语还是人物对话,都有很强的叙述性。

二、儿童习语的价值诉求

1.儿童的天性——本是自由的。追求自由是儿童的天性,这种自由是生而有之,不可剥夺。对于阅读,尽管成人会别有用心地推介甚至强迫式地对其进行介入,但是受天性使然,一旦有机会,儿童还是会“我行我素”,可能是大人眼里无用的漫画,会是傻乎乎的逗比风格,还会是没什么“思维深度”的白描话语方式……但是,这些都纳入了儿童阅读的视野,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纵观当下,吸引儿童的作品大多数都拥有共同的特质:它们用儿童群体中使用的语言模式被儿童接纳,那正是“儿童习语式”表达。儿童习语式表达正是用自由率真自然朴实的语言来吸引儿童,打动儿童。

2.教育的坚守——让儿童像个儿童。当前儿童课外阅读,对阅读内容和价值、表达形式等方面均或多或少存在用力过猛的现象。成人强势的行为介入,导致儿童阅读兴趣的流失,让儿童阅读失去该有的价值。甚至大肆宣扬那些成人式的感悟阅读形式,让儿童失去童真性,不像儿童。卢梭曾经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自由人。”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相一致。儿童阅读应该遵循儿童内在需求,找准儿童的精神波段和言语频道,构建适切儿童成长需要的儿童阅读世界。

3.儿童文学意义——寻找真正儿童。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成长的价值意义首先在于教育,对儿童的审美情趣,情感教育包括语言能力的培养影响意义深远;其次儿童文学的娱乐游戏精神,充满幻想,让儿童获得天性的释放,发挥其伟大的创造力;儿童文学对儿童人格素养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和作用。浸润在儿童文学世界的孩子能找到真实的自我,儿童文学是给童年一个现代性的幸福,尽显童年,尽显稚气和天真,使儿童文学阅读成为大家永远的记忆和惦念。

三、儿童习语在当下课外阅读中的失却现象

美国学者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阅读可分为四个层次,即:

艾德勒指出,我们要培养出能达到一定层次的读者,逐渐引领其追寻理解的过程中,与作者对话,咀嚼消化一本书,从而获取信息。笔者认为,提升儿童的阅读层次,走进言语表现方式,走进书中追寻理解,咀嚼消化,从而让课外阅读走向更加精致化。然而,纵观当下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难看出,由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难以掌控,大家又都受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百倍速激化影响,让儿童课外阅读成为热点研究的同时又陷入了众多阅读的盲点区域。如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习语式表达关注的失却:

1.价值偏失。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儿童阅读,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儿童阅读,那么,儿童阅读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因为认知到阅读的重要性,各种怪现象就接踵而至。倡读经典,于是只要是古文都拿来囫囵吞枣;倡导吟诵国学,于是阅读方式就单指吟诵;提出自由阅读,于是共读被指控用力太猛;关注儿童文学,且自动屏蔽以外书籍;学习国外阅读,于是印有英文字样的书单满屏横飞……儿童阅读,儿童文学阅读,阅读体验所能抵达儿童生命成长的价值的认定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认证。

2.方向缺失。推荐阅读激发学习兴趣,读书交流给予阅读平台,阅读摘抄、读书笔记、阅读打卡……越来越多的课外阅读方式走入人们视野,备受家长老师推崇。那么广而泛的阅读现状背景世界,存在是一个个“无法掌控”的生命成长个体,我们要带领儿童通过阅读得到什么?我们要挖掘儿童阅读里怎样的价值来助推儿童生命成长?方向性的缺失让儿童课外阅读成为模糊的,乱而杂的自由贸易市场。2365A4BE-5357-4F35-A8D7-56D644AB6ABA

3.方法忽失。开卷有益,厚积而薄发,读了自然就有收获……对于儿童课外阅读的内容的选择、方法的指引,表达的挖掘,缺乏深入细致的指导,导致儿童课外阅读模模糊糊一大片,书籍、儿童成了阅读世界里满天绕的飞虫,热热闹闹,却缺乏聚焦和管理。如何让儿童的课外阅读走向精致化,如何让儿童文学的表达方式深入儿童成长,方法的缺失让大量的有效的资源白白流逝。

四、聚焦课外阅读“儿童习语式”表达的实施路径

1.聚拢与归类:儿童文学习语式表达的书籍世界建构。儿童是需要阅读,需要故事,需要文学的。当下儿童阅读的书目繁多,种类层次不齐,儿童又受成长环境影响,阅读能力良莠不齐。如何协助儿童发现阅读兴趣,形成自己的阅读图谱,离不开成人的支持和指导。

(1)教材延伸的主题圈。教材是引子,更是儿童课外阅读的火种。由教材延伸出的读物就应该成为儿童课外阅读的主力。将教材进行归类,引导其延伸,让学生聚焦“儿童习语式”表达,感受其特质。(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为例:见下图)

(2)同伴群体的交流圈。同伴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儿童阅读交流的磁场。志趣相投的伙伴喜欢看什么书,推荐给大家,形成共同的话语模式,建立友谊,提升阅读能力。为同伴知识学习,阅读交流学习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平台,“儿童社会性”的特质与发展在同伴群体的交流中得以显现。

(3)价值认同的经典圈。成人在已有的文学之外,创造给儿童的文学,是因为承认了儿童,看到了他们的不同和需要。“儿童最重要的需要是接受劝导和教育,按照规律和人性成长。”那么,经典的文学作品就是儿童必须要阅读的,或许经典的文学作品里走出的孩子不一定人人都是卓越的,但是争取到健康和优秀不再成为纸上谈兵。(如下图)

2.阅读与体悟:课外阅读里“儿童习语式”表达的深度体验。

“儿童习语式”表达,不是一味地模仿儿童口气,创造儿童的世界。而是作者一种率真自由、樸素自然的表达方式打动读者,与读者内心形成勾连。如何体会赏析“儿童习语式”表达的艺术价值呢?

(1)形式自由的定格。儿童习语式写作并不是为了图方便,而是来自生命自然的流淌,有的时候可能是作者本身性格所致,有的是作者创作的风格。例如萧红,《呼兰河传》这本书中,自由率真的表达随处可见。

例: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拥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赏析:“了”的童言童语表达方式,让读者读出真实感,读出温度感。萧红出色地还原小时候生活过的家乡——呼兰河,虽然在生命弥留之际留下这样的文字,但是通篇都是萧红对往事、对家乡、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她用水晶般透明的心来感悟世界,全情投入,自然表达,率真讲述,摒弃做作和杂念。

(2)音律节奏的把控。语言形式显示语义内容,但语言形式并不完全依附于语义内容, 语音的物理属性造成了语音形式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姿态,它的节奏、音韵隐藏着一种调动人们情感的可能性意义,正如“音乐的音符并不表示具体意义,却显示某种可能”。而词语的运动和声音也是牵引读者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私房钱》

爸爸的私房钱,藏在工作帽上;

妈妈的私房钱,藏在皮鞋下;

我的私房钱,藏在肚子里。

赏析:人物的对比看出个性的不一样,自由率真的语言风格让人看着就喜欢,读着有韵味,这就是“儿童习语式”表达的魅力所在。儿童的话是真的,儿童的话是自然的,儿童的话是富有生命力的。

(3)内涵意蕴的挖掘。“儿童习语式”表达是儿童的话语言说方式,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哲思,这是这类作品的特点。儿童在往上往下跳跃的同时,往里往内深耕,在欢乐和思考之间延伸自我的智慧。

例:

“很好,”爷爷笑着说,“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

“什么事?”艾丽丝问。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好哇!”艾丽丝答得又快又大声。

但是,她并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事。

她每天起床、洗脸、吃早餐、上学、放学、做功课,这就是她的生活。

赏析:花婆婆喜欢到处种花,各种颜色的花,世界就坐落在花里了。所有人就行走在开了花的路上了。推开窗,从很近的地方到很远的地方都是花。关上窗,所有的花还是能看见,因为香气在梦里面。这就是儿童习语式表达的魅力。花婆婆在爷爷的影响下,到处种花,文字对面的我,不停地读书,让更多的孩子感受文学的魅力;坐在我对面的孩子听了,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事,但是,美好的种子已经种下,悄悄萌发。

3.表现与存在:“儿童习语式”表达的吸纳反刍。“儿童习语式”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播下精神成长的种子,引擎着他们言语生长,思维发展。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成年后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也会沿着童年的轴线找到根源。在“儿童习语式”的作品阅读中找到人生轨迹,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从阅读中汲取力量,让生活充满活力。

(1)言语能力的生长。“儿童习语式”的表达深受学生喜欢,在学生广泛亲近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吸纳反刍活动。①辩。全班共读《魔鬼的算术》这本书,书中对汉娜参加逾越节家宴时的态度,开展辩论赛:历史走过了那么久,我们是否需要铭记历史?是否要在已经融入新的民族之际仍为即将消逝的风俗等继承和传扬?学生在辩中长智慧,在辩中提升言说力。②演。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可以改编成剧,让学生来演。读完《水孩子》,师生共同创编戏中戏《我要做〈水孩子〉》,儿童剧被搬上市电视台展演。平时的读书节、读书分享会、阅读吧时常看见孩子们演绎的情景。角色扮演让他们对儿童习语式表达更加零距离。③仿。《我和祖父的园子》学完,有孩子认为这样的言语表达方式就是自己平时的生活语言,于是,这样的文字出现了:

奶奶做的菜那是一级棒,以致我老是问她年轻时是不是做厨师的。她总是微微一笑,轻轻地摇了摇头。

奶奶做菜,我最喜欢帮忙。

奶奶说:“帮我拿根葱。”

我说:“好嘞!”

我走到菜篮那儿,我一个黄毛丫头,哪认得什么菜,抓一把韭菜就扔给了奶奶。

“这是葱?”

“是的。”

“那你再帮我拿根韭菜过来。”

我又走到菜篮,拿了一根大葱,葱碧绿碧绿的,我看了不禁“咯咯”笑起来。

“哪,韭菜。”我撇撇嘴道。

“嗨,小傻瓜,”奶奶拿起韭菜说,“这才是韭菜,而你手上却是葱。”奶奶笑起来,眼眯成了月牙儿,皱纹显得明显深了几分,而我也和奶奶笑成一团儿。风儿从窗外钻进来,仿佛要看一看这两个人在笑什么。

(2)精神世界的丰满。通过阅读,儿童的精神世界得以丰满,获得的快乐体验,感受的深刻内涵,学到的方法结构,都成为儿童童年世界里令之难以忘怀的。儿童的成长,需要两方面的食粮,一是粮食,二是精神食粮。课外阅读的材料就像儿童阅读的辅食、零食一样。适度引导孩子的“零食阅读”,改变他们的阅读口味,关注儿童习语式表达,首先改变的就是儿童阅读体验,其次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让儿童在课外阅读中走精致化的道路。

儿童的课外阅读是一条河流,每个儿童在这条河流里嬉戏玩耍,捕食生长。如何让鱼儿自由快乐地生长,需要所有语文老师潜心地做好渔夫本色。关注儿童习语式表达,让儿童找自我的成长路径,说自己的话语方式,想自己的小人世界……

参考文献:

[1](台湾)萧绮玉.建立更精致的课外阅读模式——经由“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s)活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J].论文,2005.

[2]卢梭.爱弥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李爱云,吴海涛.语言的儿童习语式——萧红创作的语言风格之一[J].衡水师专学报,2002(4).

[4]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2365A4BE-5357-4F35-A8D7-56D644AB6ABA

猜你喜欢

习语儿童文学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刊首语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