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要心有所寄

2022-06-07

家庭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朱家养心弟子

颜习斋,名颜元,号习斋。清初大儒,思想家、教育家、医家。北直隶博野(今河北省博野县)人。父亲幼年过继于蠡县朱家,因屡受歧视和虐待,在颜元出生后离家出走,到关外谋生。颜元在朱家长大,但朱翁后来又纳妾生子,颜元遂放弃朱家财产,自己耕读教书行医为生。朱翁去世后颜元返回博野归宗。得知自己的父亲殁于关外时,年过五十的颜元独身出关,艰辛备尝,最终在沈阳附近找到异母妹妹,在父亲坟前祭奠后,携父亲神牌回博野,为时人所称颂。

颜元从小学二程、朱熹,尊陆九渊、王阳明。但经历了明清之变,颜元不满于当时儒生袖手空谈心性的习气,逐渐与程朱理学决裂。他愤而疾呼:“仙佛之害,止蔽庸人。程朱之害,遍迷贤知。”他认为周公之六德、六行、六艺,孔子之四教,方是正學。提出“思不如学,学必以习”。此后教授弟子,以及主持南漳书院,都是让子弟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诸学,废八股,举劳作,力戒静坐空谈。他给儒学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有记录的弟子就有百余人。颜元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两千年来第一人”。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是他的弟子记录其言行所成。其格式仿孔子《论语》,每篇以第一段的主旨为题。边之藩随颜习斋学习,时患眼疾,不能读书而闭门不出。颜习斋对他说,人心是一种时时活动的物体,必须要“习于事”,方能“有所寄”而不至于妄动。所以不能读书,就去和师友学习其他有益的事情,使自己“心有所寄”。若闭门寂处,“乌得不身日闲而心日妄乎”?

我们讲老人退休后要找点事情做,也是要使自己“心有所寄”。每天都想着自己要做的事情,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心无杂念,自然就不会有闲时间胡思乱想,于是就可以达到“恬澹静虚”的境界,少了许多忧思和烦恼。这其实就是在养心。

当然,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颜元只知道“心有所寄”的养心作用,却不知道“心有所寄”的养身作用。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人体激素的分泌调节作用。我们都知道,人在做事情时和闲坐休息时的激素分泌活动是不一样的。显然,“心有所寄”于做事情,人体会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得血压上升,血液循环加快,相关激素分泌增强;而紧张之后的放松,又会使得血压降低,相关激素的分泌得到调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也是养身之道。

希望养生诸君都能“心有所寄”,使身心得养,尽终天年。B703C717-737A-47F2-89F2-7EAB0D1E698D

猜你喜欢

朱家养心弟子
养生与养心
Anisotropic plasmon dispersion and damping in multilayer 8-Pmmn borophene structures
夏至重养心
欲访江南媚,醉梦朱家
夏至养心喝“三茶”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修身首先在『养心』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