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荣与共”的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2022-06-07高艺瑗胡朝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艺瑗 胡朝飞

摘  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当下,如何着眼于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在统战工作大局下,怎样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将“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念融入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党和国家教育新篇章。本文旨在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6-0-03

一、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少数民族学生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1]。

(一)在“为广大人民谋福利”中凝聚共同目标

党的理想信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少数民族学生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都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二)在“建功立业的使命担当”中凝聚共同价值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

地[2]。”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蕴含着个人价值和共同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引导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将自我融入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在“爱国就要爱党、爱社会主义”中凝聚共同情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爱国就要爱党、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是少数民族学生共同的事业,社会主义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命运不可分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今天的一切,更不会有青年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未来。激励少数民族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不断用党的理想信念加深少数民族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讲好少数民族思政故事

(一)用好《跨越千年的民族》故事素材

在中国的历史中,少数民族的发展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讲好少数民族的历史故事,可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更清楚自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国家记忆》系列跨越千年的民族纪录片中,选取了独龙族、布朗族、基诺族等5个少数民族随社會发展的不同阶段事实,用影像展示中国民族大融合过程中“直过民族”的历史与现状,讲述70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好故事的素材就是要将事实、人物形象、情感、道理融合的过程。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讲道理影响人。比如独龙族的历史故事中,要讲清楚独龙族作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因居住地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与世隔绝,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了自己的族名和通往世界的道路。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独龙桥》故事,重点讲述的就是工程学院师生参与设计、施工独龙江大桥的经过,实为少数民族故事的典型案例与创新理论的践行,他们善于用好素材讲故事的经验与真抓实干的作风值得所有高职院校借鉴与学习。又如在讲布朗族的历史故事中,一定要讲云南芒景布朗族的代表人物苏里亚。每位少数民族学生都是历史征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庄严承诺[3],针对当下脱贫攻坚期间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例,应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例。讲好少数民族的故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为何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4]。

(二)讲好思政故事要与校内外宣传工作统筹协同

讲好少数民族的思政故事,在校内除了课堂为载体,常常也通过各种活动呈现。少数民族学生活动的主题、过程、人物、效果、反馈各环节是值得思考、挖掘的,往往也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为了故事效应,需要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统筹好内宣外宣工作。对内报道要有外宣意识,考虑学校影响;对外报道要有内宣意识,兼顾学校学生的感受,形成协同效应,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思政故事传播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

三、以工匠精神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奋斗精神

(一)从大国工匠形象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奋斗风貌

大国工匠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们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体现了对国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高职院校拥有一些规模的大国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对宣传大国工匠事迹,“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较有优势。这对于高职少数民族学生感受领悟工匠精神,在榜样的引领感召下,培养他们的奋进精神,是育人效果的重要呈现。

(二)从大国工匠创造的社会价值中激发奋斗精神

近年来,为优化高职学院学生的成长环境、为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国家多措并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继承了中华民族血脉中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在感知工匠精神发展过程中,体悟“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唯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从大国工匠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中明白该为何奋斗、如何奋斗,进而成为时代的奋斗者。

四、加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建设

(一)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思政教师的民族理论知识培训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作为学校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肩负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特殊使命,工作对象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因此对工作室主持人的选备提出了更高要求[5]。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内容,增进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明确少数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相关理论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等。

(二)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学生成员中选拔学生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重视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支持民族工作部门更好地履职尽责[6]。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是学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力量。学生干部严格的作风要求、纪律要求也是对工作室学生成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中选拔学生干部,一方面能够促进工作室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工作室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能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切实夯实推优群众基础,拓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路径

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积蓄力量的需要。但是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成绩达不到发展标准、推优群众基础薄弱等问题。首先,以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为载体进行党建工作,可以更好地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深化“五个认同”。其次,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进行党员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党员质量。最后,工作室能够提供实践锻炼,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理论、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如发挥合力,做好学业帮扶、就业帮扶等。与此同时也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五、着重开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正向乡村振兴发生转移。在全面脱贫奔小康的进程中,少数民族同胞作出了突出贡献。“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未来的工作重点,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措施,重点突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高等职业院校中,特别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等问题是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现状。通过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中着重开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人才支持。

(一)通过科技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实践类教学,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可指导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学生自行分组、自行选题,利用假期自行到家乡进行调研,也可由学校的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到各乡村振兴合作村、镇进行实践。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价,以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过程、感受、收获、成绩等要素。通过调研与服务增进少数民族学生爱农意识、务农情怀,力求把少数民族学生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乡村阅读”活动

学校可以围绕少数民族文化,组织推荐百种适农图书、开展打卡阅读、捐赠少数民族文学类读物等活动,推选出本校“少数民族学生喜爱的读物”“少数民族学生阅读榜样”。在阅读活动中可重点推选土家族作家彭学明的《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它是如实展现脱贫攻坚事业报告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还有苗族作家龙宁英采写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的故事——《逐梦——湘西扶贫纪事》,从历史、现实对比的视角,按时間顺序,以扶贫行动中的重大节点为线索,表现了扶贫人与帮扶对象之间的矛盾、协商及最后的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彝族作家阿克鸠射的《悬崖村》,书写四川大凉山“悬崖村”,作家之所以关注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是因为被家乡人的热情所感染,乡亲们在电话里情不自禁地告诉远方的亲人:“精准扶贫瓦吉瓦(好得很),习近平总书记卡莎莎(感谢)!”类似作品还有报告文学作家龚盛辉(瑶族)的《沧桑大爱》,姚元和(土家族)的《脱贫攻坚手记》。小说可重点推选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长篇小说《白虎寨》、苗族作家江月卫的《守望》、苗族作家向本贵的《前程似锦》、土家族作家龚盛辉的《凤凰飞回客溪村》等都表现了脱贫攻坚的内容。这样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丰富少数民族文化服务供给,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六、将思政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

(一)加强同民族地区文化单位合作

为解决少数民族技艺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应与本地区文化单位合作,寻求帮助的同时,将少数民族技艺传承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另外,积极主动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有效的联系能避免走弯路,开展传承教学与培训,实现“师傅、学生、徒弟”三种角色的衔接与融合。将合作过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视频、微电影在抖音、微信平台、校园网站等媒介推送,同时尽可能开展承接少数民族文化项目的科研活动,实现成果转化,面向学校、社会开展民族技艺项目培训等。汲取文化单位文化化人能量,促进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向更高级文明迈进,从少数民族的思想精华与道德精髓中,不断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在校园各类文化活动与文艺作品中开设少数民族项目展演,挖掘民族团结思想政治元素

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以自然姿态参与其中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意识到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学生才会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可借鉴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每位师生学唱3首本省少数民族歌曲,学跳2支少数民族舞蹈和选学1项民族工艺”的“321工程”,确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素质,促进民族团结,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增进各少数民族学生心灵契合,将心比心,互相尊重,共同进步。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角度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七、结语

本文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工匠精神、价值取向等教学要点,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与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要求,基于目前已有的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主要是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过程性研究、“中国梦”视域下的研究、少数民族价值观研究、“认同感”研究、少数民族学生思政类实验室研究、内生动力研究、“生活化”研究、管理办法等,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考察了所在学院与协作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现状,阐明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特点、规律,提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讲好少数民族思政故事,以工匠精神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奋斗精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建设,开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内容的实践教学,将思政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六个方面的观点。

参考文献:

[1]高长武.阅读1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J].新湘评论,2021(22):30-34.

[2]新华社.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9-04-30)[2022-02-22].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060721.

[3]董强.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基础[J].民族研究,2020(6):18-28+139.

[4]王强,张北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1,7(1):100-106.

[5]蓝维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模式研究——以东华大学“56工作室”为例[J].新西部,2019(21):67-69.

[6]陈丽娟.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策略[J].池州学院学报,2021,35(5):128-131.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