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研究

2022-06-07李红

参花(上) 2022年5期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服务,满足读者在图书阅览方面的需求。为此,图书馆适时推进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选择适合该模式的管理手段,提高图书资料使用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在阅读方面的需求。本文分析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指出图书馆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以提高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快速查找信息

在图书资料信息化过程中改变传统图书管理方式,选择信息管理的方法,整理图书类资料,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整合各类电子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目录、文档,便于读者查询。读者可以通过图书检索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操作,输入关键词快速检索信息,快速获取资料位置,提高资料查询的便捷性。

(二)改进数据保存方式

图书资料在信息化管理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按照图书类资料管理与使用需求,在保证图书资料内容完整性、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数据应用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存储原有图书资料,保证图书资料原件的安全性。利用信息技术为读者购置便捷的操作界面,可以快速进行资料查询与使用的操作,通过信息技术改善图书资料保存方式,提高资料整体利用水平。

(三)优化资源配置

图书馆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快速收集图书信息,整合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借助技术实现资料共享,提高图书资料的高效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扩大图书馆资料引用范围。基于网络平台进行图书资料管理,可以提高资料的使用效率,针对电子类信息设置导航模块,便于读者阅览信息。另外,增设网络平台导航功能,提高读者浏览图书资料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应用原有档案,提高各类资料处理的速度。

二、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现状

(一)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在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期间,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岗位需要为读者提供服务,完成图书资料的管理任务,管理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数据库管理能力与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从而才能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的价值。然而,当下很多图书馆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管理人员掌握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不足。图书管理是较为冷门的职业,工作相对枯燥,也使岗位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很多在职的图书管理人员没有学习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对各类操作系统应用的成熟度不足,使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处于停滞状态,无法将图书信息化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对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知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需要图书馆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改变传统人工管理方式。然而,在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对信息化管理认知程度不足,将其作为提高图书质量管理的便捷工具,没有发挥图书资料信息化的最大价值。还有部分图书馆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人员架构调整不科学,导致该岗位难以招到应用型人才,不利于图书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此情况下,在职图书管理人员很难掌握图书信息管理的关键要素,难以使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图书信息。还有部分图书馆单纯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并没有落实信息管理工作,也没有根据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需求,配置专业管理人才,无法按照信息化建设需求与管理需要推进工作。

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应根据图书资料借阅与管理需求,建立信息系统。然而,在管理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出现问题后,图书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处理系统故障的能力。因此,图书馆一般将此类问题转交技术人员,由其处理相应工作。图书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图书管理系统架构,掌握解决系统故障的方法,这是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图书馆在信息化管理期间需要明确工作要求,使相关管理人员拥有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图书管理系统,完成图书管理方面的任务。

三、推动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信息化技术对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中要了解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情况,根据信息化管理需求,调整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应该按照业务功能设定,配置借阅、查询等功能模块,使读者可以快速找到其需要的资料,提升图书查询工作质量与效率,为应用图书资料给予便捷条件。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图书馆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高效进行数据管理与数据资料共享等工作,将图书馆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加强图书馆对数据信息的把控力度,满足读者在图书借阅等方面的需求,让读者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中拥有更好的满意度与体验感。图书馆在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持续增加书籍存储量、强化数据库资源管理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由此提高自身与读者联系的密切程度。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责任与管理意识

图书资料管理作为图书馆较为重要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到读者读书的体验感。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在该项工作中承担的责任,按照图书资料管理需求,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由此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地完成图书资料管理任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在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明确管理任务要求,研究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并进行调节,确保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下,可以高效进行,提高图书资源使用水平。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掌握图书管理与网络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善于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过往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图书资料信息化变得日益重要。图书资料管理者要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还应拥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可以按照图书资料管理需求使用新技术,提高图书管理的便捷性。图书馆应该在发展中关注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设工作,负责图书资料管理的工作人员可以参与网络数据库系统建设、维护、升级等工作,完成相关环节的工作任务。管理人员推进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时,要合理应用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完成图书借阅、资料整理等工作,为读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三)健全管理制度

图书资料管理内容众多,为了有效完成各类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各类工作按照管理标准进行。建立健全的图书管理制度,有助于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当前,管理制度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异常重要,图书资料管理作为图书馆日常工作,应该根据图书管理与读者阅读需求,建立保证图书资料管理活动顺利运行的制度。依托制度可以约束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往很多管理人员对图书资料管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对相关工作重视程度低下,难以落实图书资料管理任务。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管理需求完善管理制度内容,还需要增设责任制度、奖惩制度,明确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让管理人員拥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以落实图书资料管理方面的任务。图书馆应该明确图书资料管理的要求,保证管理人员完成岗位任务。

图书馆在制度设定方面,需要从图书资料使用与管理角度,提出对读者借阅、使用资料的要求,规范读者的行为。图书馆通过制度规范,明确读者在图书资料借阅环节承担的责任,编制借出和归还制度,加大对相关制度的落实力度。图书馆每次借出图书资料,要记录读者的相关信息,完成借出登记任务。读者归还图书时,管理人员要检查图书,确保图书在读者借阅时段不会出现损毁的问题。如果图书遭到损毁,应该追究读者责任。

(四)收集网络型资料

图书馆内部藏书众多,管理人员负责图书整理、分类、购置、归档等工作,相关工作数量较大,如果管理人员亲身负责每项管理工作,在左支右绌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纰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引入网络信息技术,用网络型管理模式将网络数据库的作用发挥出来,可以更高效地推进工作。在网络信息技术未应用在图书馆时,读者阅览资料一般通过借读、翻阅等形式。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使用网络技术将纸质资料转变为数据信息,最后将相关数据储存在网络中。图书资料以网络数据的方式应用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其没有以实物形式呈现,提高资料内容保管工作的整体水平。将图书资料转变为网络数据,不受馆藏可用空间的限制,只要保证网络容量充裕,便可以储存大量的图书资料。将图书资料转变为数据信息,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水平。

(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中,选择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时效内信息共享与信息储存,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资料利用水平。在图书馆应用信息技术前,馆内图书资料以纸质媒介记录信息,使得资料的使用效率受到限制,图书资料只能被少数人使用。在图书馆推进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纸质资料以网络数据的方式呈现,通过网络平台共享资料,让更多人可以获得资料。网络环境具备开放性,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率较高,不会受到借阅人数的限制,读者可以下载资料,获取其中的信息。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阶段,按照图书资料使用需求,建立网络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整理图书资料,并借助数据库推出借阅、查询、下载等服务,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阅览方面的需求,同时让读者在其中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

(六)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科学配置馆内资料并向读者推出优质且多元的服务。在图书资料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环境较为复杂,网络环境存在一定的隐患,不利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读者访问信息的保密性与图书资料完整性均难以得到保障。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设置网络防火墙,强化馆内系统对外部攻击的防御能力,可以阻挡一切不合法、存在安全风险的访问。比如,图书馆改变读者身份验证的方式,读者注册图书馆账号时,需要进行实名认证,还会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认证信息,在此前提下才能进入系统。读者接受图书馆服务前,系统会为新注册者推送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的内容(主要为图书馆责任制度、管理办法等)。在读者阅览相关信息后,才能进行图书查询、下载、借阅等操作,提高系统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攻击的风险。

图书馆要持续推进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优化网络数据库系统参数配置,加大技术在网络系统构建活动中的引入力度,定期体验网络数据库系统,基于操作的体验感,及时发现系统在设置方面存在的短板,梳理网络数据库系统存在的问题,给出系统完善的方案并将其落实。在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要加大对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关注度,选择科学的手段提高图书资料在网络环境运行的安全性。图书管理人员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图书资料网络系统建设工作,促使管理人员和读者形成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确保图书资料网络数据系统得到合理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应基于读者对图书资料阅览的需求,重新定位自身功能和服务,借助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提高图书资料的管理效率,满足当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开展,还要及时收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子勇.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3):2.

[2]孙超进.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1(1):155-156.

[3]邢舟.信息化下的图书档案管理策略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9,631(05):117.

[4]徐垚.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探究[J].新丝路:下旬,2021(7):1.

[5]张秀锋.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研究[J].参花(上),2021(6):2.

[6]师伟.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0):2.

[7]岳媛.微探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21(4):1.

[8]刘丽丽.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时代人物,2021(20):1.

[9]金昌爱.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J].东西南北:教育,2021(4):1.

[10]王小艳.互联网+环境下图书资料数字化管理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3):2.

(作者简介:李红,女,大专,甘肃省甘南州科学技术局,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

(责任编辑 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