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空间叙事研究
2022-06-07罗琳瑶
当前电影创作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都开始把空间叙事这种叙事技巧和策略当作一种艺术追求,并达成了共识。电影艺术的多元和丰富也在空间叙事的背景下获取了一定的可能和参照。电影在空间和时间层面都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彰显和表达,叙述电影艺术,就要围绕着时间和空间展开分析,因为两者都是其重要构成要素。从电影叙事内在层面来看,时间叙事相对明显,但是电影的叙事空间要素也是不容忽略的。电影本身所具备的空间特性,就触及电影创作的根本性问题,即其空间替换时间成为影片的关键性要素,简单地说,空间扩大了理念,将历史和时间包容了进来,用“现实”性的工具,凸显出历史间的纠缠,以显示当时的语言环境。
一、电影艺术的空间性
对空间的控制是电影的一门艺术,因此,空间除了是电影叙事的关键要素,还是叙事学探究的重要分层,虽然空间和叙事之间有着潜在性的关联,但根据电影叙事学中的学术理念,叙事空间和空间叙事的偏向点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要完整地厘清叙事空间的概念和它与空间叙事的关系,导演依靠的叙事形式和策略不同,其影片所呈现的叙事价值也不同,这就联系到了空间的应用价值。长期以来,中国电影侧重于电影的时间叙事,轻视电影叙事中的空间层面,导致中国电影艺术中,缺失一定的空间叙事,电影艺术没能将空间作用彰显出来。新生代电影创作时间不断纵向加深,空间叙事为其艺术的多元供给了可能性,电影导演也开始将“空间叙事”当作制作电影的共识和艺术性呈现。
(一)空间与时间的定义
所谓“空间”,指的其实是事物和事物之间的间距,这是最为基础的运用方法,当然也具备很多活性应用的情况,运用空间的概念表示时间,或者用时间的理念表述空间。比如“我没有时间陪你”“南京距上海要四小时的车程”“再过三个小时到达目的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意义开始变得抽象化,开始指容纳所有事物的无限层面。在莱布尼茨看来,空间是对物体关系的承载。简单地说,空间是各个联系的整合。物体如若不存在,空间就不存在。在哈维看来,空间的定义源于人类的感官认知体验,之后才变换成直觉的空间理念。除此外,他还认为,空间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物体,对空间的分析,实则就是对社会的分析。在把空间现实化的进程中,康德的研究过程最为长久,他从主观维度定义空间,将其看作人类感知的一种方式。因为它,人类才可以有统一化的事物认知。如若从哲学层面对其进行解读,可以分析出它是事物的构成部分,是表现运动的形式,是分解事物和抽象对象的统一。而将上述空间概念整合起来,其空间的定义,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空间理念会因为文化、个体直觉、目的,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可以简单总结为“多维度的空间观念”,其二,掌握“空间”的定义要依托理论化的差异,进行相应的调整,将事物投放在现实当中,抽取事物所产生的影响,找寻空间的价值。[1]
所谓时间,哲学家也对其进行了多个层面的研究。在奥古斯丁看来,时间实际上就是永远的展开,是连续性的过程,而“现在”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相对性的、抽象性的。沿着伽利略的发现,牛顿将时间归纳为数学上的“量”,之后,时间才被科学家判定是具有独立性的。
由上述科学家的研究论证,时间和空间是世界上所有事物存在的基础性形式,在艺术理论中,时间有其本身的展现形式,事实上,图像造型艺术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无法流动的,只是选取了某一时刻的特定情景,因为人生体验不同,艺术家展现出某一顷刻的价值蕴藏也不同。总而言之,对空间和时间意义的解读,要跟随理论目的的区别,而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在艺术表现形式中,它们也都各具特性。[2]
(二)空间在电影艺术叙事中的理念
基于早期電影的呈现,电影是关于“时间”的艺术。而依托对当前电影艺术的解读,电影既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电影是对空间、造型、节奏的整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方式。在电影中,人们可以看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换,而这就是电影叙事的核心要求和关键特性。画面是不延续的,要靠一定的剪辑技能,将不连续的画面变得连续。电影使用当前的时间状态,记录现在的生活,也用现在时态,回忆过往的历史。电影能够将过往的历史通过完整性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简单地说,电影是一个能够倒转时间的艺术,电影会将空间缩小,空间则会把电影放大。[3]
电影的叙事对象和内容更多地指向叙事空间。甚至将空间当作影片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叙事构造。具言之,叙事的手段将空间容纳了进来,一般情况下,在叙事当中,空间会有两类运用。其一在于导演会通过对镜头空间和场景空间的挑选,完成电影的叙事,电影的空间叙事一般会基于空间叙事的原则,对叙事的空间进行恰当的挑选,并依托镜头的拼接完成。其二在于对空间关系的整合以及语言环境的彰显,此时的电影叙事,空间会成为其主要的叙事对象和内容。
所有叙事都不能磨削空间和时间的存在,随着创作实践的深度进展,创作者开始把空间叙事当作共同认知下的叙事技巧和策略,并将其看作电影制作的艺术追求。空间叙事虽然丰富了电影艺术,但电影的空间叙事要基于时间顺序的排列上,只有这样,叙事的逻辑和秩序才可以得到构建。只有创造性地整合时间和空间,影片才能够展现出优质的特征,才会促进电影艺术的未来发展。
二、电影叙事的空间性
(一)电影叙事中时间和空间的联系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电影叙事中的艺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时间艺术,另一类是空间艺术,时间艺术通常指没有图像展现的间接艺术,比如音乐、文学作品。空间艺术则与“空间感”的艺术相关,像绘画、雕塑等,是一种固守在特定时间里的艺术,单以这点来说,无论是照相,还是静态摄像,都可以看作是空间层面的艺术。
电影是不能远离空间和时间的。电影运动需要依靠空间进行广延,借助时间进行故事的延续。在一部影片中,时间是在空间基础上的时间,空间是动态性的空间,两者之间是紧密结合的。简单地说,电影当中的空间和时间是互相依赖和互相弥补的联系。[4]B89DFE49-B1B0-4AD1-8AE1-E9B9EA6ECD14
(二)电影叙事的根本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出发,电影叙事的根本就在于时间的空间化。在电影的叙事结构方法上,时间上最短的是镜头,通过将一个镜头与另一个镜头剪切在一起,运用镜头构成场面。在连续性的电影中,其时间是要在电影呈现出的空间里运行的,空间如若不存在,时间就不成立,影像是依靠空间的时间转化,而完成叙事的目标。具体来说,在进行影像叙事时,空间要高于时间,即时间和历史过程被投放在了特定的空间里,这段时间和历史过程也在空间的构建下,凸显了明晰化的“现实”。
(三)电影叙事空间与空间叙事的联系与区别
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一种综合艺术。在电影中,空间和时间的联系十分密切,空间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空间,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两者形成整个电影的生命线。电影与其他艺术不同,擅长把时间性叙事转换成视听冲击力很强的空间性叙事,从而把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具有感染色彩。电影的叙事空间是电影艺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电影叙事空间与空间叙事,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空间叙事主要由承载故事的叙事空间加以叙述,即表明叙事空间在进行选择与处理过程中包含空间叙事的结果与因素,从这个视角而言,叙事空间属于空间叙事的范畴。同时空间也可以作为电影叙事的手段,以此来影响和制约叙事。也就是说,其实任何一部影片都包含着自己独特的叙事空间,但不一定任何一部电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空间叙事。电影的叙事空间与空间叙事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研究电影的空间叙事就一定会涉及叙事空间。每位电影艺术家的叙事风格、模式各有不同,所以电影在叙事功能方面肯定有出入,当前大部分的影片制作者都会借助空间来展现时间,利用空间对影片的结构展开综合安排,这样帮助影片的整个叙事进程予以推进。这样的情况下,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突出,因此围绕着电影空间叙事的功能展开论述,对整体电影的发展研究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三、电影呈现的叙事价值
(一)真实性留白
依托电影叙事的显现价值,电影具备真实性特征,其影像空间能够和传统纪录片的空间进行类比,从基础层面上看,电影空间是纪实类空间以及叙事空间。这里的显现价值,指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显现,深化了空间感和现实感,也就是说,空间叙事的显现价值,让以往的叙事空间真实显现出来,使空间参与到了创作者的思考当中,完成了空间叙事的目标。就像《你好,李焕英》当中,玲儿就借靠电视回到了70年代,依靠电影空间叙事的构建,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真实性。无论是“电影院”还是“炼钢厂”,都在时间基础上,构建了真实性空间。
(二)符号化意指
构建电影的主体在人类,是人类所展现出的完整性符号系统,电影和语言相同,都是一种连接现实和虚幻的工具,在电影符号学中,影片的呈现过程是最为重要的,其视觉符号将空间当作它的主要结构力量,其听觉符号将时间当作它的主要结构力量,听觉偏向想象,产生的形式以音乐为主,视觉偏向图像,产生的形式以建筑、绘画等形式为主。两者的融合,构成了电影艺术。依托西方的符号学理论,这种符号化价值,主要依赖于个体的感觉和经验去掌握人类文化场景,是虚幻想象。电影所呈现出的图像和影音,都不是现实世界真实发生的事情,而是意念层面的成效展现。就比如电影《百鸟朝凤》,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人物造型,抑或是风格叙述,都呈现了我国民族的特性。从另一层面进行叙述,电影叙事还是具备民族特性的空间转换,由唢呐、民俗等偏向空间性,强调传承的影像风格,让中国的电影能够有一种可以被及时辨认出的意指系统。
四、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转向和发展
(一)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转向
中国电影界长久存在一个问题,即“创作者经常会以‘时间为主,将时间看作影像的关键内容”,这种现象的产生就会导致中国电影艺术产生空间层面的叙事匮乏,让其艺术无法展现出来。伴随中国电影艺术理念的进展,创作者开始注重空间叙事的应用。近年来,新生代导演敢于创造性地开展电影空间的叙事。在造型层面,转变传统的挑选和解决方法,大胆践行空间参与叙事的假想。比如《红高粱》《推拿》《十面埋伏》等,这些电影的呈现,都突出了时间空间化的特征,凸显了现实,完成了空间叙事的转向。[5]
以空间叙事形态为基础,中国当代影片在选择场景空间时,会注重外在形象的生动性、独特性以及内在形象的蕴藏性、深刻性。在电影中,场景是极为重要的,新生代导演在选择场景空间时,为了展现空间价值,就会挑选一些和中国民族特色相关的文化要素。比如《告别》中的场景空间,就建立在内蒙古的区域风情展示上。[6]
以空間叙事视角为基础,在近年来的电影艺术中,导演开始逐步探索观看者的内心视点,开始建立和“镜头”相关的描述,比如“两个人物在同一空间里,做同一个动作,但转向相反的方向。”比如《乘风破浪》中,镜头的瞬时转换,将徐正太的视角转换为徐太浪的视角,完成故事的讲述。这其实就是对空间叙事的现实应用。[7]
(二)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
结合当前电影艺术呈现形式,中国电影艺术在发挥电影空间叙事层面主要包括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两种形式。其叙事结构也由符号虚拟化空间转向现实还原性空间。比如80年代的电影《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展现了侧重民俗文化层面的叙事空间。而新生代的电影,像是90年代的《小武》,则展现了现实还原性的空间。其叙事视角也从全知的角度转向了隐藏的角度。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电影,更多展现的是叙事构造上的精细,依托角色、情境、戏剧冲突的造就,完成电影层面的成效,但近些年的电影实践风格就比较多元,依托话语、方位、视角的挑选,完成电影艺术层面的个性化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空间问题随着时代的推移,已经成为社会科学探究和哲学研讨的新角度、新理论转向、新叙事。伴随着媒体和文化行业的持续性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图像逐渐成了主要构成部分。基于当前的影音时代和叙事学的相关探究,要追随时代的潮流进展,加入影像层面的研究,延展这一层面的探讨范围。所以,在叙事学当中,空间叙事就成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也成了当前的研究热门。为此,包括笔者在内的研究者要建立起本土思维和自主理念,从宏观层面出发,踊跃构建本土化的空间叙事理念。
参考文献:
[1]邢北冽.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空间转向”[J].当代电影,2020(09):153-157.
[2]曲师.论当代中国电影空间的“和”文化表达[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23(03):82-86.
[3]陆邵明.空间叙事设计的理论脉络及其当代价值[J].文化研究,2020(04):158-181.
[4]黄灿.隐喻中国的路径——当代艺术电影“中国空间”叙事研究[J].电影文学,2021(22):10-15.
[5]隋志强.空间并置与互动——新时期以来中国乡土电影空间叙事演进探究[J].当代电影,2021(04):156-163.
[6]林黎胜.中国电影的叙事时间研究[A].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406.
[7]张晓峰.中国电影学派的空间叙事研究[J].电影文学,2021(19):50-55.
(作者简介:罗琳瑶,女,本科在读,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B89DFE49-B1B0-4AD1-8AE1-E9B9EA6EC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