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深度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对策探究
2022-06-07张建芹
继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全民艺术普及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后,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再次明确将全民艺术普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品牌,把全民艺术普及作为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重要内容。政策利好,担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重要使命的文化馆,如何把自身打造成为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通过线上线下有效联动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导航服务,已经成为文化馆亟须思考的首要命题。结合自身日常工作,笔者对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探究其解决方案以及长效工作机制。
一、全民艺术普及的现状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文化馆多方面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以笔者所在单位来说,寿光市创新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联盟公益培训工程,吸纳具有培训资质、社会口碑好的培训机构,由政府颁发认定证书组成公益联盟,开设涵盖声乐、舞蹈、瑜伽、京剧、书法、太极拳、模特、剪纸、朗诵、摄影、珠宝知识等内容丰富的公益课程。2018年开展公益培训389次,参加人数5万人次;2019年开设公益课程406次,受益人数6万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开展公益课程192次,受益人数2万人次;2021年增加线上培训课程,受益人数12万人次。联盟单位进行全民艺术普及,大大解决了文化馆培训人员不足、培训场地不足的问题,开设的舞蹈、声乐、绘画、书法、二胡等培训,无论从时间还是内容上,充分满足了老人、少儿等不同群体、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不但培养了市民的一技之长,而且还让很多市民发现了自己潜在的兴趣爱好,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寿光市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目前探索的一系列举措。
(一)组织领导。寿光市发布了《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公益性社会联盟管理办法》文件,包括考核办法、学员要求、星级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成立社会联盟机构工作小组,设立办公室,专业遴选合格的社會艺术培训机构,全面落实推进社会联盟机构建设以及日常考核和监督,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划定等级,分等级补助。
(二)“请进来”“走出去”培训学习。每年至少举办2次公益性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艺术骨干培训班,聘请市级以上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实操授课;组织联盟单位负责人“走出去”学习外地公益培训、全民艺术普及等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扩大运营思路。年底组织公益性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成果展演,公益课堂上的普通学员变成舞台演员,他们将日常课程中的“教”“学”成效还原展示,既是对过去一年自己在公益性社会联盟培训中的纪念和总结,又扩大了培训机构知名度,实现双赢。每年有很多在省市级获奖的作品都出自联盟机构的培训成果。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深入推进,已成为寿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有力的中坚力量。
(三)加大宣传和舆论引导。利用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舆论导向和督导作用,加大对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单位的宣传报道,每周“星”推荐一个联盟单位,展现其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活动领跑者的新风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全民艺术普及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寿光市文化馆克服人员、场地不足等状况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推广工作,受益群众越来越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不少“瓶颈”。
(一)普及内容单调。艺术普及工作的内容多集中在各类舞蹈技能培训、辅导等方面,同质化严重,一些有需求的艺术普及活动和艺术赏析活动,例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培训太少。
(二)数字化力量薄弱,数字化艺术普及活动少。文化馆尚未有专项数字化建设资金,此外,在配备了数字化设备后,做好相关的使用与维护工作也是数字化建设的短板。
(三)场地、资金和专业人员受限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而文化馆在专业人员配备、财力上都非常有限,开展文化活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无法完全满足群众的艺术需求。
三、深度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策略
(一)深入推进免费开放,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深入实施文化馆免费开放,不仅要落实空间设施免费开放,更要深度实现文化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向群众免费开放。针对服务内容单调、师资、场地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播种文化种子”。不定期举办基层文化骨干培训、文化志愿服务培训,培养一批文艺带头人和领头雁。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是全市各镇街(区)、社区(村)的文化站长,也可以是文化活动带头人、文艺骨干、地方文化学者、大学生,还可以吸纳有实力的文化培训机构,壮大公益培训联盟。对非常优秀的带头人和培训单位,我们给予“认证”,颁发相关证书,依靠他们在“朋友圈”的宣传和带动,激发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中,使“一人一艺”工作落到实处。
普及内容方面,既要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开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舞蹈、戏曲、声乐等群众喜闻乐见、接受度高的内容。培训除了由市文化馆优秀业务干部授课,还可以邀请省、市专家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培训,大大提升全民艺术普及队伍人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培育和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另外,结合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日民俗活动,调动普通老百姓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角,充分享受全民艺术普及带来的欢愉和充实。
普及人群上,目前参与免费开放的受众以少年儿童和老人居多,可将惠及程度向中青年增加,分龄普及。例如,增加与少儿培训相配套的服务课程。在少儿参加培训的相同时段,举办相应时段的父母讲堂、美学美育培训、书法培训、瑜伽健身、“一小时”艺术导赏体验类节目等,等待孩子的父母可利用这段时间接受艺术教育。还可以举办非遗、陶艺、汉服、装饰画等各类主题的亲子活动,寓教于乐,避免父母空等,“有闲时间”吸纳中青年群体。
以笔者所在地的某个日常为例,每周三晚上,忙碌一天吃过晚饭的圣城街道村民陆续来到冠群舞蹈艺术中心“打卡”。课堂上,舞蹈老师王鲁针对手位、形体等基本功进行训练,在集中教学的基础上又做分组讲解,穿梭在队伍中间手把手地为大家调整动作。摸不到门路、放不开的市民渐渐找到感觉,一堂课下来,原本僵硬的身体逐渐灵活和协调。
像冠群舞蹈艺术中心这样方便人们晚上、假期时间进行公益培训的志愿服务单位还有很多:文家街道青鸟教育培训学校、世纪星艺术培训学校、止逸画廊、银河曙光舞蹈艺术培训中心、青鸟教育培训学校、西子记珠宝工作室等,他们都是“最美服务提供者”。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服务培训,不仅周一至周日全天有课、假期不停,有些课程专门为了方便人们上课安排在晚上,大大解决了文化馆场地不足等问题,实现了以基层群众需求为目标、按需定制培训课程、“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一举多得。联盟单位每年为基层群众提供300余场的艺术培训,参与各类舞蹈、健身、书画培训的群众近1万人次,全市刮起“文化养生”风潮,全民艺术普及服务结出累累硕果,受惠群众在愉悦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在各级群众文化大赛中大显身手,大大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这样高质量的全民艺术培训机构数量在迅速减少。下一步,花大力气孵化高质量的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供者是重中之重。
(二)完善数字化云平台功能
全民艺术普及工作,面广量大,对象种类繁多。拿笔者所在单位来说,之前更多的是通过微信、网站等平台单纯发布各类信息,较单一,而对讲座、演出等通过抢票方式来免费索票、线上培训等其他数字化、互动性的利用率较低。对比很多数字文化工作开展更好的地区,加强数字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去年借文化馆评估的东风,寿光市文化馆积极运营数字化云平台,健全全民艺术普及模块系统,服务提供、日常管理、评估体验无缝构建,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反馈,实现优质艺术普及资源广传播、参与人群艺术服务需求全互动。疫情闭馆期间,利用数字化平台发布系列资源,是对实地培训的有益补充,但是对比数字化工作先进地区,寿光市文化馆下一步需要花大精力充实声乐、音樂欣赏、朗诵、舞蹈、非遗、书法、设计、旅游、摄影、视频剪辑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资源供市民使用、分享,促进优质艺术共享。
除了官方提供视频资源,更重要的还需要开辟群众自我创作、自我展示和自我传播的平台。开展一系列奖励性的音视频征集活动,调动、组织基层文化带头人、文艺爱好者、普通百姓,录制“随手拍”视频,释放广大市民参与、创作的热情和视角,记录农田邻里、风俗人情、婚丧嫁娶、村居烟火等生活碎片,身边人讲身边事、地方戏演地方事、家乡话唱家乡情。云直播、云视频、云剧场、云推介,文化广场舞起来,民俗表演搞起来,农家大院闹起来,形成全社会参与、共建全民艺术普及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三)借力文化馆总分馆机制,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在基层落地生根
市府发布《“两馆”总分馆一体化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各分馆从建设服务标准、职责分工、资金保障等方面都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服务标准。但是,寿光市目前的总分馆制建设工作依然是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发挥真正作用,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1.建立“上下联动”“艺术普及+志愿服务”机制。14处镇街,总馆下派14名文化馆员作为分馆馆长,社区文化管理员聘为联络员、协管员,统筹本区域内包括场地、人才、服务等各类资源,负责分馆的日常管理、群众需求的收集汇总、与总馆的对接,围绕活动举办、文艺演出、讲座培训、原创辅导、统筹区域发展特色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制定方案、实现“一分馆一特色”。副馆长、联络员按照总分馆建设要求,打造优势项目,统筹提供文艺演出、辅导培训、讲座展演等内容的文化服务。每年不定期在分馆之间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小精尖的业务培训、互相观摩;年底举办总分馆成果展演等品牌活动,旨在引导形成全民艺术普及服务常态化模式,满足基层群众的点单配送、服务供给。
2.依托数字文化馆,建立分馆数字化需求、反馈、评价机制。提供“订单式”“菜单式”服务,涵盖文化指导、培训、讲座、演出、展览、资讯传播、活动组织、志愿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分馆、基层点完成相应工作,实现总馆、分馆、基层点日常管理和绩效评价公开、实时、动态发布,群众反馈、评价结果作为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奖补和表彰依据,用群众满意度倒推总分馆工作规范、长效运行,让艺术普及平台更立体、更多元。
3.积极推行“艺术普及+志愿服务”模式,引入社会力量、社区力量,吸纳专业退休干部、学校老师、大学生,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地,定期做舞蹈、书法、美术、声乐等方面的培训指导,让艺术普及平台更加立体和多元。
4.加大对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资金投入。将全民艺术普及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全民艺术普及的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全民艺术普及,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方合作机制。另外,在核定镇街文化站人员编制基础上,确保分馆馆长、联络员、协管员经费全额按时发放,采取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的方式,建立一支稳定的全民艺术普及管理团队。
四、结语
全民艺术普及作为文化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力抓手,服务方式多元化,需要顶层设计,单位专业人员专业优势以点带面、以少带多、形式多样的方式去普及;广泛在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以线上培训、微展览、微讲座、微演艺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不能忽视输出内容是否与群众需求匹配,不能一味提供而忽略群众的接受度、参与度,所以还要建立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建立群众满意度调查和成效反馈机制,每隔一段时间由群众打分“群众满意度”,利用倒逼机制提升全民艺术普及水平,只有真正建立群众对全民艺术普及服务的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才能切实保证真正实现全民艺术普及,让基层群众切实从中享受到触手可及的文化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姗姗.新时期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创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9):95-97.
(作者简介:张建芹,女,本科,寿光市文化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
(责任编辑 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