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收容病人护理管理研究
2022-06-06陈红娜陈晓霞蔡素芬广东省潮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潮州521000
陈红娜,陈晓霞,蔡素芬(广东省潮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潮州 521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次极短时间内从局部向全国、甚至全球蔓延的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在我国已被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因该病毒传染性较强,基本传染值(R0)为3.77,致死率约3.06%,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大流行[1]。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高传播力和致死率,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精神病群体,因其无固定住所和明确活动轨迹、缺乏认知和沟通能力及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暴力行为,对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及他人健康安全构成潜在威胁[2-4]。我国新冠疫情期间主要采用限制跨区域人员流动、就地隔离、积极检测等措施[5],已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发展,但流浪精神病患者因其“三无”特性(无认知、无居所、无联系人)及需特殊的治疗方式、护理措施,是疫情防控期间需要特殊处理的群体,而一般医疗机构不具备收治这类患者的条件,而我院作为收治这类患者的定点机构,担负着救治潮州市所有流浪精神病患者的重任。国内绝大多数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从医疗服务区功能设计,到日常诊疗、护理工作等诸多环节,在防治传染性疾病方面都较为薄弱,难以有效应对疫情[6]。因此,本研究围绕流浪精神病患者制定安全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诊疗流程及护理措施等,充分发挥本院精神卫生资源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改善精神流浪患者的预后及预防本院新冠疫情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8-60岁,平均(39.7±21.3)岁。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流浪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且确诊为精神病患者;②入院时在我市街头流浪已超过半年;③完整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④无明显发热、咳嗽,胸片X线检查无异常。排除标准:①有明确颅脑外伤者或影像学提示器质性改变者;②神经症患者;③已出现明显发热、咳嗽及胸片报告肺炎者;④存在严重内科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期间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权、知情权。
1.2 方法
1.2.1 加强人员培训 通过对接诊医务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培训,做到在收容病史、流浪地及接触史等不明的患者时,所有接触人员能做好自身防护。
1.2.2 患者收治流程 患者收入院时记录发现地点、流浪时间及近期流浪范围,入院时进行拍照留档、编码、资料建档及随身物品登记、封存。病人由预检分诊处检测体温和初步体格检查,无新冠临床症状及流行性病史患者由专人陪同进行后续实验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鼻咽拭子、胸部及头颅CT等),上述检查排查无异常患者收入单人隔离病房,隔离14天复查核酸阴性者转入普通病房;如患者有明显新冠临床症状或流行性病史,或实验室检查异常、不能排除新冠可能者,送至定点救治医院。
1.2.3 病区划分及管理 将病区按感染风险来进行划分:低风险感染区域,如医生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及行政办公区等,需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中风险区域,包括普通病房、食堂等患者进出的区域,执行一级防护,患者及工作人员需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患者间隔至少1米以上;高风险区域,如预检分诊处、隔离病区等区域,执行二级防护,工作人员佩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防护服、手套、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
1.2.4 病区人员管理 病区实行封闭管理、谢绝家属探视及寄送物品,陪护人员一律不得外出,单人隔离期间患者餐饮由医院食堂统一配送。病区每日为患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置,如一次性医用口罩、手消毒液等。疫情期间减少患者聚集机会,如集体看电视和康复活动,避免聚集性感染风险;病区公共仪器设备、物体表面及空气等每日定时消毒,并记录消毒时间和人员;所有患者每日早晚测量体温并记录,工作人员每日需检测体温正常后才能进入病区工作,疫情期间限制工作人员跨区域流动及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其他进出病区人员需测量体温。
1.2.5 入院时护理措施 入院接诊医护人员应完成疫情防控培训,做好自身二级防护。同时做好对患者入院安全检查,随身物品安全筛查并登记,预防因冲动导致伤人等意外发生,确保自身及病人安全。检查及评估入院患者的躯体情况,如有无外伤、感染、骨折或危及生命的躯体疾病,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此外,做好刚入院患者个人卫生护理工作,如身体清洁、提供统一整洁衣物、个人防护物品等,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1.2.6 入院后护理措施 入院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是合并躯体疾病者,必要时联系相关科室协助诊治,同时通过日常生活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处于单独隔离病房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要错开检查,普通封闭病房患者先安排外出检查,隔离病房患者由不同护理人员单独带检,检查前后做好设备、环境、空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待患者适应病区环境,病情趋于稳定后,逐步开展心理护理、个人能力康复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工作人员耐心引导患者回忆入院前及病前生活情况,筛选有用线索,专人联系或配合相关部门寻找其监护人。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入院前后躯体疾病情况;②评估入院前后精神症状情况(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7],包括思维障碍、缺乏活力、焦虑抑郁、激活性、敌对猜疑,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重;③分析入院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8-9],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④评价在新冠防控期间对公众安全的影响,上述观察指标均在入院予以临床、护理等干预,6周后再次评估,分析干预前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精神疾病分类 研究期间收治入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或疑似精神分裂症20例,双相情感障碍14例,精神发育迟滞18例,其他精神病障碍8例,见表1。
表1 患者精神疾病分类
2.2 患者躯体疾病干预前后改善情况 患者入院时合并营养不良、骨折外伤、传染性疾病、皮肤损伤或感染、其他躯体疾病等发生率情况见表2,经6周干预后上述疾病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收容治疗期间无转院、死亡病例。
表2 患者躯体疾病干预前后改善情况[n(%)]
2.3 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干预前后情况 患者入院后经临床治疗、生活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干预后,所有患者BPR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干预前后BPR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s,分)
表3 患者干预前后BPR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s,分)
组别 思维障碍 缺乏活力 焦虑抑郁 激活性 敌对猜疑 Barthel指数评分干预前 6.91±1.23 5.23±1.01 4.98±0.41 4.98±0.78 4.83±1.04 38.98±11.32干预后 4.01±1.01 3.21±1.11 2.09±0.43 1.98±0.49 2.11±0.88 57.32±16.46 t 14.114 10.426 37.678 25.227 15.465 -7.1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 新冠疫情防控结果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医院收治的流浪精神患者,在单独隔离病房和普通病房治疗观察期间新冠核酸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肺部 CT 等检查无异常,所有工作人员新冠核酸检测正常、无新冠肺炎症状,研究期间本院未出现疑似或确诊新冠病例。
3 讨论
目前精神疾病的研究对象大多聚焦于门诊或住院病人,常忽视了流浪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尤其是目前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因其常随身携带垃圾物品(潜在新冠感染源)、流浪轨迹及接触史不明、自身沟通能力欠缺等因素,严重威胁了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社会安定与公共卫生安全[10]。因此有必要做好新冠疫情期间流浪精神病人的收容管理,减少精神病人流浪率,减少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同时也减少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及几率,对维护社会和谐、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果发现:所有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或疑似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其他精神病障碍分别占比33.33%、21.33%、30.00%、13.33%。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多由110警务人员或120医务人员送至我院,这与其他研究中的发现基本一致[11],且我院所有收容患者精神病分类情况以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为主,约占所有人数的63.33%,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中的60.5%无明显差异[3]。所有患者躯体疾病中营养不良、皮肤感染及传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最多,这与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三无”特性密切相关,也与既往研究相符合[3],予以治疗干预后,其躯体疾病均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BPRS评分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常用来评估精神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通过上述量表测评,本文发现收治的所有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在予以干预后明显改善,且部分患者成功回归家庭和社会,证明我院对流浪精神病患者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案是切实有效的。此外,我院在疫情防控早期即进行预检分诊,将疫情防线移至首诊接触患者时,在门诊即完成新冠肺炎症状及流行学筛查工作,入院后采取设立单独隔离病房,并在此期间完成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排除新冠肺炎可能性,做到尽量早发现新冠患者。
总之,在新冠疫情期间做好工作人员培训、预检分诊、设置隔离病区、完整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专人陪护、病区管理等措施,可从源头预防院内新冠疫情的发生及对流浪精神病患者予以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这对广大精神病专科医院防控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是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