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2022-06-06曾权
曾权
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设计课程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情感教育的渗透,这样既可以满足新课改要求,而且还可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此,笔者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予以探讨。
一、营造课堂情感氛围,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均为文学创作者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去领略去体验作品的内在情感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进而形成共鸣,汲取作品的内在精神养料,实现自身品格升华。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人手的方式,营造浓厚的课堂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客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在工具手段,烘托氛围。例如,在讲授《我的母亲》一文之前,笔者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如泣如诉的音乐将学生引入对母爱感恩、感激的情感意境中,进而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作品的兴趣和欲望。主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擅于充当导演和演员的角色,通过富有艺术的“导演”和“表演”,烘托出强烈的课堂情感氛围,感染、熏染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语文教师应在深入领会作品内在深刻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进入韩麦尔先生的情感角色,进入境界,用充满情感的抑扬顿挫音调,辅以声音哽咽、茫然若失和神情呆滞等肢体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的鲜明感情,达到情景交融。
二、挖掘教材情感内涵,增强学生情感认知
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饱含文章作者的情感因素,给人们以丰富的精神熏陶,如春意盎然的《春》、稚趣扑面的《社戏》、搏打风浪的《海燕》等给人们留有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并领悟这些文章的丰富情感内涵,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教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科学挖掘来增强学生情感认知。下面,笔者结合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增强学生情感认知。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课文中,描写当作者看到日本学生观看中国人被捉的影片,发出“万岁!”的呼声时,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聽得刺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刺耳”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析感悟作者遣词用句背后的情感。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刺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刺耳”?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从理解“刺耳”是指声音杂乱,听着不舒服的本义出发,进而领会作者有感同胞因愚昧被杀、而做“看客”,祖国因落后挨打,日本学生的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的深刻情感内涵,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三、掌握文章情感脉络,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增强情感体验,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感染、打动学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传递艺术感染力,触动初中生的情感世界,可以明确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充分突破僵硬、常规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而是要分析文章中情感的内部联系,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与人文素养。比如,在学习《乡愁》的时候,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现出的是浓烈的思乡之情,教材中的诗文虽然很短小,但是可以呈现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对于妻子、母亲、祖国的眷恋与思念都融合在了一起,教师要在教学中把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渴望亲人团聚的愿望展现出来,重点抓住坟墓、船票、邮票等字眼,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丰富拓展情感外延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内,而是要注重课外阅读,以此来实现情感外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在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语文知识面,同时也能够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提升其综合素养。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雪》的时候,词的上阕展示出辽阔的北国风光,而下阕展现出壮丽的山河篇章,充分渲染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伟大抱负情怀。在学习了《沁园春·雪》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词能够体现出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包含了更多的无奈与失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两首诗词放到一起去分析、比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渗透情感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