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2022-06-06郭洋
郭洋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是提高广大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意识的重要教育工作。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具有广泛的资源意识,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合力,多渠道整合,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拓展教资源
首先,教师可以实现教学的开放性。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把教材的部分内容与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剪取舍,将学生有意义、感兴趣的题材适当拓展,把在课堂上探索的“发现型”学习、“体验式”学习继续延续到课堂之外进行。
其次,教師可以拓展教学空间与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这些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的思维领域伸展到社会活动的所有领域。最后教师还要挖掘教学资源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是学生长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资源,结合学校主题教育活动,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在生动的德育活动中,更好地把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
二、开展教学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的特色绝不是追求表面的时髦花样,而是切实做到用孩子不同的视角去感知孩子社会的方方面面,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学校是爱国教育的主阵地,少先队组织组建的目的就是要团结教育少年学生,听党话,爱祖国,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新时期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同时在小学建立少先队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动力,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少先队主题活动为路径整合是水到渠成的事。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时,里面包含9月30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和开国大典这些知识点。学生对开国大典和英烈的流血牺牲才换来新中国的成立没有具体直观的概念。教师如果只在课堂上纯粹地讲授这些历史知识是没有温度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前,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致敬英烈》,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中国的近代史,激发他们学历史的兴趣,再教学《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的内容就事半功倍了。
除了少先队活动,开展社会志愿者教育活动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经验,从而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包含了道德教育资源,中华传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多个年级都有安排相应的教学主题,教师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有效对接。
例如,我校大队部在学期初计划开展“童心伴随夕阳红”敬老节感恩活动,这一教育主题与五年级下册中《我参与,我奉献》这一课时的教学主题是非常一致的。教学时将这次大队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开展班会、采访等活动,评选出“十佳阳光少年”、“美德少年”,树立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让学生懂得尊老爱老,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三、利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和法治
教育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健全的品格、法治和思想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交流。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对课程成果的评价大部分集中在学生考试成绩和课程作业的完成上,而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却使教师和家长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标准和学段的不同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要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微小进步,同时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家庭状况,这样才能合理地设计学生课外实践体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运用更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努力提高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质量;扩展教学空间,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融合,以开放的视野、发展的眼光打造综合型课程;真正使教学工作回归生活,促进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实际生活、创新教育方式,进行高效的课堂建设,提高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