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情境:科学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路径探索

2022-06-06任莉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洞洞工具深度

任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科学活动中的真实问题情境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亲自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容易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体系,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支持。

我们对幼儿科学活动案例进行持续观察,发现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存在以下问题:1.幼儿自主探究兴趣高,但持续时间短。2.幼儿观察认识的工具单一,感官运用也单一。3.幼儿缺乏对记录单内容和记录方式的理解,无法根据自己需要设计观察记录单。4.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比较浅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是否能支持幼儿的深度探究”“是否能帮助幼儿持续获得经验生长”这两点出发,对园内组织的科学活动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情境是幼儿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教师应立足幼儿视角,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又具有一定困难和挑战的问题情境,给予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幼儿科学活动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自发性的内在动机,实现深度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应观察幼儿的兴趣,捕捉幼儿的困惑,及时发现他们的需求,引发幼儿主动的探究活动。如中班科学活动“藕的秘密”,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场景。

教师手记:雯雯去乡下探亲,带来了一整段藕,放在班级种养殖区里。藕那特殊的外形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孩子们指指点点,话题不断。教师在观察和倾听中发现,孩子的兴趣集中在藕的外形特征,且说得也不太准确。于是,教师说:“藕不仅可以用眼睛看,你们还可以摸一摸、闻一闻,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幼儿关注班级内出现的新鲜事物,但是对于藕的认识比较片面,教师通过即时提问,创设贴近幼儿真实生活和真实任务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充分调动感官去感知藕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外部特征,并顺势展开了科学活动“藕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知藕的其他秘密。

《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喜欢观察和操作,但有时这些观察和操作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属于浅层探究活动。那么在幼儿操作前和操作中,教师应提供怎样的支架来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呢?这个环节,教师要着力思考幼儿自主与发展的关系,厘清幼儿的兴趣和操作目标,明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接下来可能获得的经验,通过有效的追问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1.操作前的提问,开启幼儿的探究欲望

案例片段:记录藕的外部特征

师:通过看、摸、闻。你们发现了藕的哪些秘密?请把自己的发现画在记录单上。

师:(出示记录单)这张记录单你看得懂吗?你看到了什么?怎么记呢?

师:藕的里面要怎么来观察呢?(教师出示记录单上观察工具留白的格子,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思考)

观察前的追问,让幼儿在操作活动前有了明确的目标,同时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展开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的提问应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从幼儿生活中的内容入手,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注重对幼儿的经验唤醒和重组,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积极探究的欲望。

2.操作中的追问,引发幼儿的连续探究

①解决工具使用困惑的追问

案例片段:探秘藕的内部

师:藕里面是什么样的?

师:怎样才能找到藕的孔呢?你想使用什么工具?

师:怎么使用呢?

师:谁来试试?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科学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熟悉的操作工具来探究,要展开深入探究需要借助更丰富、适宜的工具,可能是幼儿自身的观察工具,可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工具,但如何借助工具展开有效的观察和探究,教师的问题引领是必不可少的。

②引导幼儿展开深度探究的追问

案例片段:藕孔有几个

师:塑料刀切开藕后,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看见藕里有丝啊,你在哪里发现了藕丝?

师:藕孔是什么形状的?大小一样吗?藕里面有几个孔?

在探知藕的内部特征的操作活动中,幼儿看到操作结果后会有一定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幼儿进一步实践和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的适时追问,能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目的和方向,推动探究活动的持续开展。

3.操作后的追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案例片段:藕孔是通的吗

师:藕孔像花朵一样排列,中间有1个,边上有8个,均匀地围绕成花的形状。

师:藕孔是通的吗?你用什么办法知道藕孔是通的?

知识具有延续性和逻辑性。教师可在顺应幼儿已有经验、认知结构、思维模式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追问,聚焦幼儿操作的过程和方法梳理,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发现。同时,这样的提问能多方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突破活动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

幼儿交流分享后的教师提问,是引导幼儿展开学习思辨的关键,更是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和拓展思维的重要阶梯。

1.比较式提问,激发幼儿多元思维

师:你发现藕孔有几个?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为什么呢?

师:老师也发现了秘密。你们看(教师示范纵切后的藕),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半个的洞洞,看起来像长方形,里面有长长的小水沟。

师:为什么我们的发现是不一样的呢?

科学活动的基本教育策略,是幼儿的操作实践。因此在操作和交流分享后,教师通过比较式提问,来引发幼儿对自己和同伴操作与分享异同的关注,有效鼓励幼儿为寻求答案而展开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2.拓展式提问,体验深度学习的乐趣

拓展1:藕里的这些洞洞有什么用呢?

师:孩子们,猜一猜,藕里的洞洞有什么用?(幼儿自主表达藕里洞洞的作用)

师:你们身上有洞洞吗?有什么用呢?

观看潜水员的视频,观察潜水员的洞洞。

师:潜水员身上有什么?潜水员的洞洞有什么用?(用来呼吸空气的,否则潜水员叔叔在水里就不能呼吸了)

出示水里藕的图片,再次猜测藕里洞洞的作用。

师:藕生活在哪里?也是在水里的,那它的洞洞有什么用呢?(幼儿再次自由表述)

观看视频“藕的洞洞”。

师幼小结:藕里的洞洞,是藕的通气孔,是用来呼吸的。

拓展2:怎么制作糖藕?

师:你们吃过藕吗?还吃过哪些用藕做的食品?

师:糯米桂花糖藕是怎么做的呢?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糯米,你们带上刚刚切开的藕和米一起去生活馆,试一试用藕和米做出好吃的糖藕,好吗?

交流与分享后的提问,应注重幼儿的比较发现,引导幼儿获得多维的认知,以及感受同伴的学习力量。因此,在此环节教师应多关注激发幼儿多维度的思考。可以说,通过比较式提问和拓展式提问,有效支持幼儿实现了经验的全收获,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了幼儿思维的不断“生长”。

科学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和可能性。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是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支架。师幼的提问与应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体现主体性、互动性、发展性和开放性原则。教师在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过程中灵活设置问题情境,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猜你喜欢

洞洞工具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新裙子上的小洞洞
那些洞洞们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