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机制研究
2022-06-06罗忠丽周一欣
罗忠丽 周一欣
摘要:“党支部+”是农村发展中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文章通过实地考查广西靖西市思侯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发现思侯村通过党建引领,引入技术、资金、人才,建设了“党支部+产业”“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農户”等模式,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并促使其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研究思侯村“党支部+”党建模式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做法和实践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党支部+”;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实践与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0.2,F32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3-4374(2022)01-0010-04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and Mechanism of “CPC Branch +” Servi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Sihou Village,Jingxi City,Guangxi
Luo Zhong-li,Zhou Yi-xin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7,China)
Abstract: “CPC branch+” is a new organizational form in rural development,and a very useful practice model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a field survey of Sihou Village,Jingxi City of Guangxis practic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it is found that Sihou Village,guided by party construction,introduced technology,fund,and talent,and built “CPC branch + industry”,“CPC branch + cooperative”and “CPC branch + peasant household” and other models,which have stimulated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By studying the practical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the “CPC Branch+” party construction mode in Sihou Village,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CPC branch+”,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economy,practice and mechanism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中,需要一大批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实践中,“党支部+”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型党建模式,它作为农村发展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借鉴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经验,通过以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党支部统筹村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与力量,促进党支部建设与村域经济发展的融合,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服务村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力量。“党支部+”新型党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统筹村域经济发展资源,维护乡村集体和小农户利益;二是有助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三是可将乡村振兴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党组织手中。推进“党支部+”新型党建模式建设,探索“党支部+”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机制与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村域经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1 思侯村村域概况及党支部建设情况
思侯村位于禄峒镇的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村辖大侯、大乐、大思、念桑、峒旺、小念、大念、弄力、吞笃9个自然屯,耕地面积118.2 hm2,水田53.93 hm2。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598户2758人,2015年建档立卡户311户,1404人,贫困发生率为42.80%。在各级党委政府、后援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支持和帮助下,思侯村于2020年实现脱贫,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屯里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渐改善。
思侯村在整体脱贫之前,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在村域产业发展和党支部建设方面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思侯村所处的地理区位限制了村域经济作物的种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思侯村属于传统的农业村,主要是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因整村位于涉铝矿区,群众的土地被征收后,没有及时培育出新的主导产业,经济带动和产业带动能力弱。部分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村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党支部党员老龄化非常严重,无法正常发挥党组织在村域发展中的作用。思侯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5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党员96岁,仅有1人,占2.22%;80~90岁党员6人,占13.33%,可称长寿党员支部;60~80岁党员21人,占46.67%;40~50岁党员11人,占24.44%;40岁以下党员6人,仅占13.33%。此外,60岁以下在村发展产业11人,思侯村民委员会成员7人中,党员仅占3人。2017年因党员带动能力不强,群众满意度低被定性为“百色市软弱涣散党组织”。1273ACDE-7190-479D-98AA-89AA8B3957B9
2 “党支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2.1 党建引领做规划
在思侯村“党支部+”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提升党组织在推动村域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思侯村党支部在重点围绕实现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发展公益事业、丰富群众生活等方面,提出了“星级化”党支部的创建工作方案,抓党支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发展青年党员,党支部党员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提出充分利用复垦地,建设种养结合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思路。加强特色产业培养,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事业建设。通过采取上述保障措施,完善制度建设,列出责任清单,建立管理台账,科学制定出村域各项事业发展规划,为村域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党支部通过合理规划,制定了党建年度工作计划,列出了党建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制定了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在责任落实上,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成员的岗位责任、岗位任务清单,在制度建设上,制定了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公开承诺制度、村农事村办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度,村域规划建设不断清晰明朗。
2.2 党支部牵头引发展
思侯村于2020年依托后援单位资金支持和技术优势,全力打造种养结合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目前,牧草示范基地已完成种植13.3 hm2,通过培训带动贫困户养鸡2户,肉鸡达到3000羽,种养示范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养鸭、养鱼产业,养鸭4000羽已经全部上市(该数据来源于本小组成员调研)。目前思侯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投入自主经营,以育雏销售为主兼养鸡技术服务为主,中鸡销售已经辐射到禄峒镇怀利村、大慈村、大史村、远猛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养鸡收入2.35万元;麻鸭养殖年产4000羽以上,产值40万元以上;猪场养殖单批可达到200头;牛场建设即将开始,规模可养殖200头;建有8个大棚基地,种植果蔬,年产值可达8万元,2021年预计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该数据来源于本小组成员调研)。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
2.3 农民诉求是核心
在思侯村“党支部+”实践中,满足农民的诉求是“党支部+”建设和实践的核心。思侯村村民的主要诉求来源于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诉求、对公共服务的诉求、对社会保障的诉求。思侯村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设立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充分利用复垦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种养结合产业,积极带动村民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中,增加农户的收益来源。首先,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去组织化导致的农村集体凝聚力和农民合作能力弱化,农民分散化经营带来的风险等问题,村集体成立了合作社,定期组织开展农技培训,提高村民的综合技能水平。其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思侯村党支部依托上级、后援单位和村集体经济项目的一部分收益,从2018年起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已做到通水泥路、新建球场、新建村部、建起路灯、通自来水等,不断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娱乐等的需要。最后,在增强社会保障方面,村党支部积极加强辍学生劝返工作,积极动员村民参加城乡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2.4 内生动力助振兴
在思侯村“党支部+”的具体实践中,思侯村以“党支部+”党建模式为核心带动产业发展,通过结合村域的区位、资源等现状,制定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责任清单,严格责任落实,积极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动村“两委”班子成员投身于产业发展当中,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致富的同时,完成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治工作。思侯村加强党员队伍和村党组织建设,加强对村创业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的培养,吸引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发挥“领头羊”作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对模范带头作用差的党员进行谈话,加大年轻党员、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储备力度。2018年以来,思侯村发展的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均为40岁以下的青年人,包括村民委干部3人。2018年底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工作,2019年获定“三星级”党支部。思侯村通过“党支部+”实践,解决了村域发展的两大难题,将村域经济发展与党支部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村域经济和党支部建设的良性循环,为实现乡村振兴加持赋能。
3 “党支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与动力
“党支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与动力在于党支部结合村域现状和“党支部+”党建模式,围绕农民诉求和村域发展,以党建为引领,做好村域整体规划,并引进村域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依托村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建设“党支部+产业”“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以满足农民诉求与村域发展需要,从而激发农民主体性和村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村域经济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进一步改善乡村治理环境,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党支部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对党支部建设、村域整体发展等作出明确规划,制定任务清单,严格责任落实,完善制度建设,为村域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后,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要牵头做好村域发展,可依托后援单位和外界的支持,积极引入资金、先进农业技术和人才参与村域经济发展。在村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党支部要与产业发展、合作社、农户紧密联系,发挥好引入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引入的资金主要是支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农业技术引进则是要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村集体产业项目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同时,组织村集体成立合作社,联系和带动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并对农户进行指导与帮扶,帮助其提升生产经营的成效和收益,形成“党支部+产业”“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模式,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建设和创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盘活村域产业和集体经济,从而带动村域各项事业发展。
在激发内生动力方面,要坚持和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2]《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一章第四条明确指出了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農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是乡村振兴重要的主体力量,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任务是“服务好农民,让农民满意”。[3]有学者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只有发挥好政府、市场和农民的多元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体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真正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党支部+”实践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农民诉求和村域发展需求,真正激发村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通过确定村级主导产业,引入外部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合理分配收益,促进村域产业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诉求得到满足,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思侯村“党支部+”实践机制见图1。1273ACDE-7190-479D-98AA-89AA8B3957B9
4 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党支部+”服务村域经济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思侯村在“党支部+”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4.1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农村党支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党支部应致力于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着力打造服务群众意识强、担当履职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从本村的实际出发,整体谋划发展规划,严格责任落实,制定明晰的工作职责和清单,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持续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党支部的制度保障、运行保障,不断提升村“两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4.2 进一步合理利用外界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
农村“党支部+”建设应进一步促进村域与外界的交流,在依托后援单位、外界的支持下,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4],加强人才培养,同时不断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产业发展资金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人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5],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向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入股等形式,积极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将村集体产业与外界连接起来,如搭建电商平台等,扩大农产品销路,注重从资源整合、市场运作、技术服务、金融支持、品牌推广等方面强化扶持,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良性运转、逐步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3 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和产业发展凝聚力
在继续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上,农村党支部可依托平台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和增强产业发展凝聚力,使村集体团结一致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在党支部、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和影响下,创新“党支部+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等形式,探索推广合作经济、集体股本、土地流转、产业带动等模式,将党支部与农户、合作社、产业项目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满足农民诉求和村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村民致富信心,激励村民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和村域治理中来,不断优化村域发展环境,推动乡村振兴。
4.4 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激发乡村新活力
乡村治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要完善村党支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党支部+”建设,健全村级“爱心超市”“红黑榜”“问题墙”,完善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务监督机制,激发乡村新活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鹏宇.“支部+”平台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效果研究——以江苏省句容市唐陵村为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2]赵光勇.乡村振兴要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资源——“米提斯”知识与认识论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8(5):63-69.
[3]易新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百年探索与基本经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6):75-82.
[4]王政武,趙美荣,陈春潮.后脱贫时代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现实困境与战略转型——基于广西的考察[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7(5):64-75.
[5]陈全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形成的动力主体与路径解析[J].改革与战略,2021,37(3):85-93.1273ACDE-7190-479D-98AA-89AA8B3957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