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2022-06-05方拥香陈春芳
方拥香 陈春芳
摘要 议题式翻转课堂是将议题式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具有翻转性、议题式、学科性、深度性等特征。其教学流程包括课前的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与课中的合作探究、课内小翻转、素养提升两个阶段五个环节。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议题式教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引用格式 方拥香,陈春芳.高中政治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16):35-39.
翻转课堂与议题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具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议题式翻转课堂将议题式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课中合作探究功能,为议题的深入探究提供时空条件,又充分发挥了议题式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与素养提升的功能,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含义
议题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的深入发展为议题式翻转课堂提供了研究的背景与借鉴,参照目前对议题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定义,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议题式翻转课堂的定义为: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议题式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以翻转课堂为手段,以议题作为活动为纽带,是使学生在围绕议题进行课前的自学、初步探究与课中的合作探究、课内小翻转、素养提升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既反映了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又符合以議题式教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形式的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1.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方面,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实施翻转课堂,必然受到现有的教育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制约,为更好适应我国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一直在不断地创新。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是以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不仅继承了翻转课堂课前自学、课堂内化两个基本教学阶段的优点,也继承了其翻转“教”与“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落实因材施教,也有利于课堂互动的有效发生,促进深度学习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议题式翻转课堂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1)学科性
议题式翻转课堂是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学习目标的制定、课前任务的设置、议题的初步探究、课中议题的深入学习与探讨、拓展延伸等具有明显的思想政治学科特点,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学科任务而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议题性
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一般是以教师课前录制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议题”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纽带,在课前教师要围绕议题进行课前任务的设计。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还要完成对议题的初步探究;课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初步探究的基础上,继续围绕议题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协作的学习环境,进行评析、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师生、生生深度交流,以完成学科知识的深度内化、能力的形成与价值观的引领;议题探究后还要对相关议题进一步拓展与升华。因此,议题性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特征。
2.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是议题式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翻转课堂与议题式教学结合起来构建,是促进议题式教学深入发展的一种新形式。议题式翻转课堂具有议题式教学的特性,如以议题为纽带、以情境为载体,以探讨、商议等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科知识、内化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与议题式教学相比,议题式翻转课堂具有自己的特点。
(1)翻转性
议题式翻转课堂翻转了议题式教学流程,在课前,教师明确学习目标、确定本课的总议题与核心概念,设置议题情境,布置课前任务,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与对议题的初步探究,不仅达到了初级思维活动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要求,而且还通过议题的初步探究,为课前对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了思维上与知识上的准备;课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前议题初步探究的基础上设置系列议题,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效益最大化,使师生、生生间合作探究的时间得到保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议题式翻转课堂还有二次翻转,即课内翻转,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等形式实现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第二次自主学习,而后通过“核心概念突破”实现教师对核心概念的答疑解惑,有利于对学科内容的深度巩固、理解与迁移。
(2)深度性
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以分析、综合、评价、迁移等高阶思维能力为特征的深度学习需要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合作探究、质疑辨析、商讨议论的过程,并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总结、提升。议题式教学翻转了教学流程,不仅给师生更多深度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还为课中的深入探究提供了基础与准备,提高了思维的有效性,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
(3)基础性
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而核心素养提升是学科基础学习的归宿和目的,它们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必须兼顾的两个教学目标。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基础性体现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学科基础知识有基本的认知,在合作探究环节对学科基础知识在辨析、讨论上进一步深化;知识清单则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元认知过程,通过练习与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建构与迁移,而教师引导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突破不仅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突破,还是对学科思维的提升;课后的基础训练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又一轮检测、巩固、整理与提升。
二、高中政治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高中政治议题式翻转课堂既继承了翻转课堂的“翻转性”特征,将低认知水平的学科知识与基础的学科思维在课前完成,又体现议题式教学的特征,以“议”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体现议中学、议中思与议中行的特点。其教学流程分成两个阶段五个步骤,二个阶段为课前与课中,其中课前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与初步探究两个步骤,课中为合作探究、素养提升与评价反馈三个步骤。
1.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为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阶段提供前提与基础,培养学生的初阶思维。
(1)课前准备
明确学习任务,进行议题准备是议题式翻转课堂的起始环节,主要包括确定学习目标、总议题、核心概念以及设计议题情境与任务。
①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制定学习目标的意义是引导教师与学生在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有目标、有准备的学习。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合理,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是否顺利开展,而且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议题式翻转课堂的学习目标不仅指导教师的教,还要指导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与课中的合作探究,因此,学习目标一要描述要具体、清楚,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二要具有层次性,各种目标的呈现要体现循序渐进;三要要素完整,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与学科品格与价值观都应在学习目标中体现。
②确定总议题
总议题的确定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总议题的选取和确定直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影响深度学习的发生与学科任务的完成,应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设置合理的总议题非常重要。首先,总议题一般具有可以讨论、辩论的空间,能让学生在辩论、讨论中经历思辨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其次,总议题选择既要有学科课程的知识内容,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又要体现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因此,总议题具有总括性、政治性、引领性、开放性与价值性等特点。
③确定核心概念
学科核心概念即学科主干知识。学科主干知识是一个学科最基础、最核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能统领教材的其他知识,可以成为衡量知识掌握水平的标准尺度。一般来说,学科基本概念或原理的学习影响着其他非主干知识的学习,并且具有迁移性,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因此都是核心概念。确定了核心概念等于明确了一节课的核心内容。
④设计议题情境与任务
议题情境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切入口与润滑剂,是连接议题与活动的中介。通过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要探究的议题的背景,增加知识储备,从而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对议题进行探究。情境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育人性、时代性的特征。除此之外,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情境也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初步合作探究的起点课,因此议题情境还具有前提性、贯通性、整合优化性、复杂性的特征。前提性即议题情境是课前自主学习的部分,是课堂议题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为后面议题的合作探究提供资料、思维、知识上的准备。贯通性指议题情境贯通于整个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课前的自主学习是以议题为切入口;课堂的合作探究也是基于议题情境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的;课堂的升华都是在议题情境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优化性是指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对所选取的案例、材料进行整合、优化,选取符合本课需求又能实现价值引导的材料。复杂性是指议题情境应该涉及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需要师生在课堂上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与探讨。
议题情境准备好后,要根据总议题与情境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为了完成对总议题的探究,实现教学目标而准备的课前任务,是对总议题的初步探究任务。课前学习任务可以是对相关内容调查访问、搜集整理等;可以是对议题进行初步感知,发现疑惑,为课堂议题的深入探究提供准备。学习任务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習目标,考虑议题探究的切入点设计的具有基础性的学习任务。
(2)课前自主学习
该阶段是学生根据教师呈现的议题与任务进行阅读情境,并查找相关的资料,在课前完成议题情境的阅读与议题的初步探究,为议题在课堂上的深入探究提供知识上与时间上的准备。
自主学习是议题式翻转课堂课前阶段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安排自主进行阅读、搜集整理资料、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并对提出的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安排,基于议题情境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对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过程,既是对于初级认知水平学科内容做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又能把握教材内容中的疑惑点,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探究的前提与基础,并有效提高课堂探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课中议题的导与学
课中阶段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它是对议题的深入探究与素养提升。
(1)议题的合作探究
这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具有一定的认知体系与感知,但是如果要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内化,培养思维能力,就需要在交流合作中完成。
①课前反馈
课前反馈是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检查,通过课前的反馈,可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以便课堂合作探究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课前反馈的形式有提问反馈、测验反馈、竞赛反馈、练习反馈、学生自评等。
②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围绕议题,彼此之间进行交流、探索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议”的过程,充分体现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中“议中学”“议中思”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议题”是对“总议题”的进一步深入探究。课堂教学在“议”的过程中,可以加强组内、组间同学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使学生在观点冲突中学会辩证思维,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自身的不足,进一步认同学科价值。
③成果展示
经过课前的独立探索与课中的合作交流后,学生原有的认知会发生同化或顺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全班的汇报交流,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产生获得感与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全班交流认识、分享研究成果和思维进一步碰撞的过程。在这一环节,小组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本组的看法与观点,如PPT、小型比赛、海报展示、思维导图等。
(2)课内小翻转
经过课前自主探究与课中的议题合作探究阶段,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学科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知识清单”与“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先练习,再通过教师精讲的方式解答疑惑,内化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内小翻转是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与练习的方式先进行思考、先练习再指导的方式,旨在使学更有主动性、积极性。
①知识清单、知识整理
课内翻转的第一步是通过“知识清单”让学生及时评价反馈自己的认知状况,并根据自己的认知状况对相关学科内容的学习进行补充、完善、深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科任务及学习的重点、难点,围绕议题设计“知识清单”,它既可以是针对议题的问题探究,也可以是教材事实性知识的呈现,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及时发现自己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检验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
②思维导图、知识建构
在学生合作探究与整理“知识清单”基础上制作思维导图,是对学科内容的深入归纳、整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重新理清知识,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发生同化或顺应,提升认知水平;通过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通过制作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主动整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入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因此,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在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促进思维纵深发展。
③核心概念突破
教师在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议题探究、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澄清误区,形成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是概念解读,教师对疑难点进行释疑解惑,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分析、解读、辨别等,有利于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网络,更好地理解议题所承载的价值与意义。这些概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难以区分的,并影响着对议题的理解与解决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其次是思维突破,这是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核心概念,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的过程。这些选择题一般以结合情境与选项的形式呈现,训练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对重点、难点、关键点及思维的误区进行再次突破,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判断、分析、理解等思维能力的集中训练。
3.素养提升
前面几个环节是围绕议题建构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性活动,但要把议题真正内化为素养,还需要经历反思和践行。
(1)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实结合起来,以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一步掌握,具有及时反馈、巩固的所学知识的作用。
(2)议题拓展
议题拓展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经过议题合作探究的成果的真实性、可信性与充分性,教师围绕议题补充、完善相关的教学素材,并提出相应的课后学习任务。这些素材与任务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而是针对学有余力或对思想政治学科感兴趣的同学提出的,具有开拓学生视野、引发深入思考的特点,体现议题式翻转课堂因材施教的特征。
(3)价值引领
在这一环节,教师在引领学生在辨别错误观点、思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价值引领,引领学生在对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国家和社会,具有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的目标。
三、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意义
以“议题”为载体、以“翻转课堂”教学为手段的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与课堂教学创新思想结合的产物,发展了议题式教学,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
1.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
深度学习是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着眼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批判思考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深度学习成为关注的焦点。议题式翻转课堂从表层上看是教与学流程的改变,但其关键在于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的发展。通过课前呈现议题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对议题进行初步探究,鼓励学生积极与同学、教师进行讨论,增加了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与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议题的深入探究做了时间上、知识上、心理上、资源上的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议题式翻转课堂对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具有时间上、前期知识准备上、空间上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有利于课堂互动的充分发生、课堂探究的深入展开、学生思维的深度激发、价值观的深度养成。同时,在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将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促进高阶思维的不断形成;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促进學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课内翻转阶段,通过知识清单与思维导图、教师的释疑解惑,更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
2.促进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
议题式翻转课堂能有效解决班级授课制制约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弊端。在课前教学阶段,教师将课堂教学要完成的学科任务以议题的形式呈现,由学生在课前自行学习与初步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学习时间的长度与频率,基础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议题的初步探究阶段花费较少的时间;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首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进行反馈,在反馈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设计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更具有针对性。在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并在教师和学生互助激励的情况下,能够对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从而在尽量少的时间内迅速高效地掌握知识,拓展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更能有效促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它以议题为纽带,在课前通过遵循设计情境,提出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议题进行初步探究,一方面为议题的深入探究提供知识上、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来源于生活的具有“争议性”的情境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认知,提高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激情与能力。在课中,通过教师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对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进行争论、辨析、商讨等活动,并作出理性判断、价值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对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公共参与意识与公共参与能力。同样,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争论、辩论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以遵循程序、合乎规则、合理手段进行协商解决,有利于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依法行使权利并自觉履行义务。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给议题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时空条件与前提知识,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发生与真养成。
4.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伦理、哲学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教师具备全面而丰富的学科知识,但教师个人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知识方面的漏洞。传统课堂围绕课堂、教材、教师的“三中心”教学模式超出教师预设的可能性小,教师只需要按照预设流程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这导致教师难以发现自身的知识漏洞,吸取新知识的动力不足,教学懈怠,教学内容陈旧狭隘,不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吸纳了议题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优点,改变了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以课堂翻转为手段,以议题为载体对课堂教学实现组织、引导、参与、升华等,因此需要教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价值引领与素养融合能力等,这些无疑将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