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双减”政策的作业理念研究

2022-06-05杨学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设计双减

摘要“双减”政策落地,学生的作业备受关注,特别是“作业量减少”后人们祈盼设计出一份科学、合理的学生作业,确保教学质量不降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可以从优秀作业设计应具备的要素、如何设计出优秀的学生作业、优秀作业如何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以及怎样用制度规范优秀作业形成常态化等方面入手,以期为各类学校解决教师作业设计的困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作业设计  教學目标  素质教育

引用格式 杨学杰.落实“双减”政策的作业理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16):10-1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明确指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并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作业设计质量”[1]。可见,学生作业的负担能否减下来,关键在于教师的作业设计质量,最终要落在学科教师需要具备作业的设计能力和水平。

一、回归本真,重塑学生作业的真实样态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为预习、巩固、复习、拓展课堂知识而进行的补充性行为。近年来,作业被许多学校和教师所异化,出现了“过度作业”“依赖作业”“轻视课堂讲授与探究,重视课后大量刷题与巩固”等现象,其实,作业的准确定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应是围绕当堂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方面去设计一份简单明了、靶向性明确、节省时间的“快餐式”作业;课后作业则是在学生听完课之后,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范围内,以延伸、迁移的方式去提升课堂知识,以实践的方法去印证所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活”的“整片的”知识和核心素养能力。

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重点在学科教师要具有科学、正确的作业观,教师必须弄清一系列问题:我为什么要给学生布置作业?我的作业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我布置的作业是否经过反复考虑、仔细精选设计的?我布置的作业是机械的还是灵活实践性的?我布置的作业是重复性的还是举一反三式的?这些作业学生做完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作业的数量和用时长度是否合理?作业是否分层次、有梯度?我是否对自己布置的作业进行“下水试做”。学科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如果通过这些问题的测试,那么这份作业就应当是一份合格的作业了。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具有创造性、趣味性的作业和考试(测验),不要呈现‘难、繁、偏、旧’、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复练习的作业和考试(测验)内容”,而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考试(测验)的技巧,提高学生完成作业和考试(测验)的质量和效率”[3]。一般来说,一份优秀的课后作业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性强,直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具有实践性、拓展性、延伸性、知识性、趣味性;分层次设计,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年龄、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的要求;具有弹性和个性;形式灵活多样,题型不重复,数量不叠加;与其他学科共同用时不超标(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我们倡导教育回归本真,课堂要做真课堂,作业也应恢复其原本的模样。同时,在布置方式和理念上要进行改革,首先教师要重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重温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作业的初心,用科学的思维去降低作业带给学生的负担。其次,教师布置作业要具有“大胸怀”,对于“可布置,可不布置”的作业,要态度坚决地说“不”,形成“非必要不布置”的认识。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要遵循“宜简不宜繁、宜精不宜多、宜实践不宜理论、宜趣味不宜无味”的原则,才能构成一份原生态的作业设计方案。

二、紧扣课堂,构建理想的学生作业新样态

如何设计一份完美的课后作业?这要从学科、学情、生活环境、学习重点和目的等多方面综合性地进行构建,要突出针对性、实践性、跨学科性、艺术性等方面。

1.针对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整个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决定着设计作业的基本内容,要布置作业首先要弄清课堂上讲授了什么内容,要保证二者的一致性,这是教师布置有效作业的基础。同时,作业设计应当考虑到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必须紧紧围绕这些因素去选择作业内容。

2.实践性

为了让学生巩固课上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的实践能力,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这样的作业既明了又直观,还抓住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印象深刻。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后作业为学生实践创设了广阔的天地和许多的机会。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必须充分挖掘实际生活中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到“活”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跨学科性

社会生活是十分丰富而繁杂的,学生所处在的社会大环境也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学校的课程有学科之分,但教学不应有学科界限,因为丰富的生活原本就没有学科界限,只是人们为了系统学习对其进行了分类。学生的认知是没有界限的,过分地按照学科界限给学生设计作业是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和成长的,那样得来的知识是碎片式的,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达不到全面、彻底理解知识的高度。因此,跨学科的教学往往能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跨学科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过程,跨学科的作业一样能够让学生获得连片的知识,能够给学带来兴趣,“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轻负担高效率”[4]。

4.艺术性

作业设计是一门艺术,孕育着美的元素。首先是形式美,即要做到形式不断变化,让学生总是有一种新鲜感,从视觉上有一看就愿意做作业的冲动,也可以称之为优秀的作业“外包装”。其次是内涵美,即要让学生在具体面对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重视难与易的搭配,趣味性与次趣味性的搭配,量多与量少的搭配,不同题型的搭配,理论与实践的搭配,动手探究与看书钻研的搭配等,给学生带来做作業跌宕起伏、富有成就的感觉。

三、亲近生活,发挥学生作业的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话题。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劳动者来进行。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发力。

1.实现全面发展的实践性作业

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有机地与课程作业结合起来,“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与优势,将作业的设计纳入教研工作体系,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以改进作业设计为突破口,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制定《作业管理细则》,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实践作业” [5] 。学科教师在设计当天课外作业的时候要充分挖掘课程的实践因素和延伸渠道,要挖掘出观察类、探究类、操作类、调查类、访问类、体验类、展示类等类型的作业元素,将其与课程内容积极地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兴趣十足的实践性作业。

2.提升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作业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首先想到,要考察学生什么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练习等,先想明白这些问题,就知道该怎么设计作业了。”[6]课堂教学要注重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作业布置依然应重视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那么,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应当认真研读课标中有关提升学生能力和思维培养目标的内容,并将其渗透其中。

从微观的角度,还应该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进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等。只有让教师掌握这些作业设计的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才有可能与实际生活、与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才会有高质量的作业。

四、完善制度,重构刚性的作业管理体制

作业设计是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存在管理的问题,要以规范的制度为依托全面促进优秀作业设计落地、生根、发芽,这是建立作业设计科学、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除了国家层面的“双减”政策以外,各个区域、各个学校都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条例和制度,以此来约束教师的作业设计行为。

1.重现作业设计的教学研究

学校要在每周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把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内容专列出来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研究,特别是对作业的指向性、形式、时长、分层情况等内容要予以仔细探讨,为本周的作业设计制定具体要求,并责成专人进行设计,由各位任课教师针对不同学情进行修改,最后形成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作业。

2.加强作业总量的管控

每天学生做多长时间作业,做哪些作业,做哪一个层次的作业都必须纳入班级的统一管理之中。把作业分为多个层次来设计就是为了顾及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是学校“关注全体”办学理念的表现。班主任是每天班级作业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与各学科教师沟通落实作业难度、时长、分层比例以及确定总时长等内容,这是规范作业行为、为“双减”赋能的基础。

3.强化教师设计作业行为的培训

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并不轻松,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是所有学科教师都会,因此,学校要不断地培训教师,内容包括对课标的研读,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对学科知识的挖掘,对跨学科内容的横向统筹兼顾,对作业时长的把控技巧以及如何“下水”做作业体验作业的难易程度等。培训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老观念、老经验、老感觉,而要认识到一份优秀的作业设计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之中,许多作业设计要与时事、形势以及新理念紧密联系,并随之变化而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作业的设计培训不是一次两次就不需要了,而是要将其列为常态化的教师培训活动,这样教师才能保持最新的教育理念,获取最新的设计资源和方法,才能形成最新、最优秀的作业,“双减”才不会落空。

4.实施学科教师的“下水”作业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通常对作业的难度和用时把握不准,因此,学校必须制定专门的制度,把教师“下水”做作业作为作业设计的一道程序,才能确保作业设计接“地气”,起作用。

综上所述,作业设计必须以课标为依据,以课堂为脚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难与易、多与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达到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学生作业负担减轻的目的,让“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杨清.推进作业实践的四个转向[N].北京:中国教育报,2021- 10-01(003).

[3] 袁贵仁.中小学校管理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99.

[4] 杨学杰.跨学科的课堂更受学生欢迎,潇洒的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0.

[5] 刘璐,王登胜,吴光鹏.实践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北京:中国教育报, 2021-10-08(005).

[6] 高毅哲,张东,焦以璇,等.百日答卷[N].北京:中国教育报,2021- 11-01(002).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