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2022-06-04章秀琴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南亚地区南欧中亚地区

孔 亮,章秀琴

(安徽工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了众多富有成效的建设项目,在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金融服务能力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随着投入的增加,出现了盲目投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抑制了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在社会服务中发挥作用,制约了基础设施的整体发展水平。[1]

由此,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基于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合作倡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对基础设施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了解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整体情况以及地区差异,以期为“一带一路”地区的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

一、文献综述

从研究对象来看,当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测度分析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研究中,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个数较少,时间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的需要,[2-5]而蔡东方虽然研究对象较多,以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但仅测度了ICT基础设施的投入效率,研究期也仅扩展到2016年。[6]因此,本文基于当前该领域研究,将样本个数扩展至45个,研究期延伸至2017年,以期充实当前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测度研究。

关于测度方法,DEA-Malmquist指数法是一个成熟的测度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实证方法,因此本文用此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分析其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特征。

二、DEA-Malmquist指数法

DEA-Malmquist指数法利用线性优化给出边界生产函数与距离函数的估算,无需对生产函数形式和分布做出假设,从而可以避免较强的理论约束,被广泛用于测度多个决策部门间生产、运营效率的相对有效性,尤其适用于进行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研究。[7]

该测度方法分为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两个部分。关于DEA模型,即数据包络分析,其在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研究中具有一定优势,是较为成熟的效率测度方法,按照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可以分为投入导向型DEA和产出导向型DEA。本文使用产出导向型DEA进行测度,其基本模型分为产出导向型的CCR模型和产出导向型的BBC模型。

关于产出导向型的CCR模型:

Malmquist指数表达式如下:

其中,M为Malmquist生产率变化指数,Mt和Mt+1为t期和t+1期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xt和yt表示第t期的投入和产出向量,xt+1和yt+1表示第t+1期的投入和产出向量,Dt(xt,yt)和Dt(xt+1,yt+1)为t时刻生产前沿下,决策单元在t时刻和t+1时刻的距离函数,Dt+1(xt,yt)和Dt+1(xt+1,yt+1)同理。

当M>1时,代表生产效率为高效率,M<1时,代表生产效率为低效率。利用DEA模型可以测算得到M,具体运算通过软件Deap2.1计算得出。

三、研究对象与变量描述

(一)研究对象

囿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中国、蒙古、俄罗斯、新加坡等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为2008—2017年。

(二)变量描述

本文参考现有研究并结合基础设施既有作为生产部门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的特点,又有着作为公共产品在社会生产中发挥正外部性的特点,选取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数据来源于国际能源署和世界银行,具体见表1。

表1 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1.投入变量:交通运输部门能源使用量、交通服务出口贡献度、能源总产量、能源出口量、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通讯服务普及率。其中:交通运输部门能源使用量反映了一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使用规模,能较好的从“投入使用”角度表征交通基础设施的实际投入;交通服务出口贡献度为一国交通服务占商业服务出口的比例,反映交通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中的投入;能源总产量为一国能源生产总量,用以表征能源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能源出口量反映了一国的能源出口量,表征能源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中的投入;鉴于通讯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本文选取了互联网普及率、移动通讯服务普及率两大比率指标表征一国通讯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

2.产出变量:人均GDP和城镇化率。本文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选取了人均GDP和城镇化率两大宏观产出指标。选用宏观产出变量而非基础设施各部门的微观产出变量,是基于基础设施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作为公共产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且基础设施作为生产部门的微观产出最终也将纳入宏观产出中。

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获得2008—2017年间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结果见表2。

表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值

由表2可知,2008—2017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均值大于等于1,达到高效率水平的国家有10个,分别为巴林、立陶宛、马来西亚、克罗地亚、匈牙利、以色列、阿尔巴尼亚、捷克、新加坡、塞尔维亚,占“一带一路”沿线样本国家的22.2%,其余国家均为低效率水平,占比77.8%。其中,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均值属于[0.9,1)效率区间的国家有31个,占比68.9%,属于[0.8,0.9)效率区间的国家有4个,分别为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占比8.9%。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整体偏低,其中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四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一)空间差异分析

基于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南欧六大地理区位①分析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空间差异,将各年六大地理区位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均值由大到小排序,得到表3。

表3 “一带一路”各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排名

首先,对比分析亚欧洲地区间的空间差异。在2008—2017年的十年间,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排进前三的地区,欧洲的中东欧地区8次,南欧地区9次,而亚洲的东南亚地区仅6次,西亚地区4次,南亚1次,中亚2次。欧洲各地区排名整体优于亚洲各地区,表明中东欧、南欧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整体优于东南亚、西亚、南亚以及中亚地区。这是因为受经济、政治、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约,亚洲地区社会发展远落后于欧洲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效率也难以与欧洲国家相比。因此,加强亚洲各地区的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有其现实需要。

其次,对比分析欧洲各地区间的空间差异、在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排进前三的地区中,中东欧地区有8次,南欧地区9次。其中,中东欧地区2次排名第一,4次排名第二,2次排名第三,而南欧地区则3次排名第一,6次排名第二,反映出南欧地区的排名结构优于中东欧地区,其基础设施投入效率也整体优于中东欧地区。由此表明,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蕴含着更高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最后,对比分析亚洲各地区间的空间差异。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排进前三的地区,东南亚地区6次,西亚地区4次,而南亚地区仅有1次,中亚地区也仅有2次,反映出东南亚、西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整体优于南亚、中亚地区。由此表明,在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此外,东南亚地区2次排名第一,4次排名第三,2次排名第四,2次排名第五,而西亚地区2次排名第一,2次排名第三,5次排名第四,1次排名第五,东南亚地区的排名结构优于西亚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效率也整体优于西亚地区,表明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在亚洲地区表现最好。最后,南亚地区1次排名第一,4次排名第五,5次排名第六,而中亚地区1次排名第二,1次排名第三,1次排名第四,3次排名第五,4次排名第六。中亚地区的排名结构优于南亚地区,反映出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整体优于南亚地区。而南亚地区在全部六个地理区位中表现最差,表明提高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将是我国推动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区域合作重点。

(二)时间演变规律

图1 “一带一路”各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变动趋势

由图1可得,位于欧洲的中东欧地区和南欧地区,其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呈现出十分平缓的上升趋势,且长期位于0.9至1效率区间波动;而在亚洲,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同欧洲地区相似,上升趋势不显著,长期在0.9至1效率区间内波动;西亚地区虽然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但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同样长期在0.9至1效率区间内波动;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虽然前期并未在0.9至1效率区间内波动,并呈现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更加快速的上涨趋势,但最终在后期也停滞在0.9至1效率区间内。

综上可得,在时间演变规律方面,虽然“一带一路”各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上涨趋势各不相同,但效率值最终均在0.9至1效率区间内波动,表明中东欧、南欧、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在不断的建设发展中均已进入瓶颈期。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它们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进行测度,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其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差异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时间演变规律方面,虽然中东欧、南欧、东南亚、西亚、南亚、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各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均已进入瓶颈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问题已经显现。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增强忧患意识,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务实沟通对接、深化高效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合作,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水平,努力建成高质量基础设施,打破发展瓶颈。

2.空间差异特征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中东欧、南欧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整体优于东南亚、西亚、南亚以及中亚地区,其中南欧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整体优于中东欧地区,东南亚地区在亚洲地区表现最好,西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效率整体优于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而南亚地区在全部六个地理区位中表现最差。

在区域间显著的基础设施发展差距中,蕴含着强劲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基于“一带一路”平台的世界各国,应积极在问题中把握发展机遇,深度挖掘与中东欧、南亚、中亚国家共建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合作机会,在合作中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一带一路”区域间协同发展。而欧洲地区的匈牙利、斯洛伐克、拉脱维亚、乌克兰、摩尔多瓦等中东欧国家,亚洲地区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以及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也需积极探索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借助“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寻求国际合作,共建高质量基础设施,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此外,我国应积极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各地区合作共建高质量基础设施,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特别是对位于欧洲的中东欧国家、亚洲的中亚和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牵桥搭线,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实现建成高质量基础设施,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的目标。

注释:

①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亚地区仅有中国和蒙古,非洲地区仅有埃及,按照区位特征将其分别归入东南亚和西亚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南亚地区南欧中亚地区
不同浓度镉处理对南欧大戟生长及镉富集的影响*
南亚地区大型路桥工程运营与养护工作浅谈
欧阳予倩:“共说南欧比北梅”
日本ODA—ADB框架下的开发援助及其启示
“一带一路”与南亚地区国际合作前瞻
老挝南欧江六级水电站水轮机控制系统的选型设计
2016国际导演大师班(南欧)
浅谈中亚地区EPC项目当地雇员HSE管理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面向中亚地区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