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络穴位拍打联合下肢按摩预防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肌肉萎缩的效果

2022-06-04朱丽娜吴凯丽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骨关节四科康复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经络肌力交叉

朱丽娜 吴凯丽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 骨关节四科 康复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前交叉韧带损伤多为屈膝时,外力对胫骨上端自后向前撞击或股骨受来自前向后作用力,引起膝关节强力外展或过伸而发病,多见于运动员及青壮年人群,其中男性较女性多,但运动员中,女性较男性多[1]。前交叉韧带发生损伤后,患者多有伸、屈活动障碍、肿胀明显且伴剧烈疼痛、膝关节内出现积血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陈旧性损伤,引起肌力降低、关节炎及肌肉萎缩等的发生,对其生活、活动产生严重影响[2]。该病严重者需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研究表明[3]:重建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及功能恢复锻炼基础上配合中医手法干预,对其关节功能和损伤恢复效果有明显提高作用,故本研究试对我科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经络穴位拍打联合下肢按摩干预手法,并观察、分析其康复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我科2018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5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前交叉韧带重建相关指征、标准[4],且行膝关节镜术;(2)伤口均为Ⅰ型,愈合等级甲级;(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发生术后感染者;(2)膝关节附近有溃疡及严重破损者;(3)患精神疾病及交流严重障碍者等。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63例中,男46例,女17例,年龄22~41(30.26±9.61)岁,右膝损伤35例,左膝损伤28例。对照组62例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23~42(30.86±10.03)岁,右膝损伤32例,左膝损伤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包含:术后1~2周,患者借助支具进行制动,休息时,保持完全伸直,0度保护下,并视其耐受由0负重逐渐过渡至完全负重;令患者患肢保持伸直状态,踝关节跖屈,大腿前部肌肉收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训练;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伸,大腿后侧肌肉收缩进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伸膝状态,自髌骨外缘使用同侧大拇指向内侧最大限度力度进行推动髋骨部位后松开进行髌骨内推训练,均15min/次,2次/d,第3~4周,患者膝关节在休息时,伸直,视耐受在支具0度防护下,撑双拐行完全负重锻炼;另对患者进行支腿抬高训练、腘绳肌抗阻训练及提踵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早期下肢按摩,内容包含:术后1d,令患者仰卧,自其小腿向上推揉至大腿,力度适宜,其中对股四头肌肌群和腓肠肌进行重点推拿、按揉,10min/次,2次/d,进行2周;术后1周,对患者血海、太溪、风市、昆仑、太冲及解溪等穴位按压,重复按压20次,每个按压3s,2次/d,持续2周,并教会其家属穴位寻找和按压方法,持续干预4周。干预组联合经络穴位拍打,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操作者放松腕部,并拢五指,微曲掌指关节,令掌心保持空虚且周围可与体表同时接触,沿大腿前侧到达下肢胫骨前缘再到足背部,经足三里、丰隆、髀关、解溪及伏兔等穴,循足阳明胃经(实证者—逆经络、虚证者—顺经络)依次轻轻拍打,对上述穴位多次、重复拍打,具体实施时应依据患者肌力:Ⅰ级,由陪护或责任护士进行,Ⅱ级、Ⅲ级由陪护或责任护士协助进行,Ⅳ级,指导患者自主进行,同时进行神智调节,促进周身气血畅通,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Lysholm评分评估其恢复情况,共100分,分数越高则功能越好。简化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下肢运动能力评价,范围0~34分,功能越好者得分越高。(2)肌力水平及大腿周径差值:分别于术后1d及1个月末依据徒手肌力分级标准,肌肉无收缩为0分,肌肉表现有可见收缩,但收缩无法支配关节为1分,肌肉可见明显收缩,且可支配关节进行大范围、无重力活动为2分,肌肉收缩可对关节支配进行重力对抗为3分,关节在肌肉收缩支配下进行重力对抗并可对部分阻力活动有对抗能力为4分,肌肉可支配关节进行强大重力和阻力的对抗为5分;大腿周径,分别测量2次两侧大腿距髌骨上15cm处周径(周径差值=健侧周径-患肢周径),取其均值。(3)核心耐力情况:使用等动测试系统,速度180°/s,进行不间断最大收缩,直至出现2~5次达不到最开始5次峰力矩均值的一半,取其次数作为核心耐力参数。(4)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 干预1个月末,干预组FMA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肌力水平及大腿周径差值 干预1个月末,干预组肌力水平及大腿周径差值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肌肉情况及肌力水平比较

2.3 核心耐力情况 干预后干预组后部核心耐力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核心耐力干预前后对比

2.4 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肌肉萎缩8例,膝关节僵硬2例,关节粘连3例,总发生率为20.97%(13/62);观察组肌肉萎缩5例,无膝关节僵硬、关节粘连发生,总发生率为7.94%(5/63);观察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04 8,P<0.05)。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在中医学中应属筋伤,重建术后患者瘀血夹杂湿邪引起经脉、气血不畅,进而易发生粘连,影响膝关节活动,下肢按摩可活血、疏筋,缓解、治疗下肢麻痹、肿胀、疼痛等作用,两者联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疼痛、组织愈合有明显改善效果,但对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改善有限[5]。中医认为,经络为机体调节、表里沟通、脏腑调节、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的系统,经络畅通人体气血才可在全身正常营运,经络拍打有益于全身上下、表里气血的控制,调节患者脏腑血流及功能[6],故本文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常规早期康复基础上经络拍打和下肢按摩,观察肢体功能、核心耐力及肌肉萎缩的改善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患者进行系统、早期的康复训练,对其功能恢复、疼痛缓解有明显效果,其联合中医护理效果更佳[7]。下肢按摩通过按摩太冲改善下肢萎痹和股骨内侧和膝部疼痛;昆仑:改善、治疗踝关节及其附近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疼和下肢麻痹;解溪:缓解脚腕无力及下肢痿痹;风市:强筋壮骨、祛风散寒、舒筋通络;血海:同血调经;太溪:改善内踝疼痛、肿胀、下肢厥冷等症,按压上述穴位可有效缓解术后下肢疼痛,改善局部血流,促进功能恢复,经络为联系机体内部脏腑和外部肢体的系统,可调节气血、脏腑,抵御外邪侵入,拍打筋络有利于通畅经络,促进气血的全身运行,从而改善躯体、肢体功能[8]。本文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末,干预组FMA评分、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差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提示经络拍打可提高早期康复和下肢按摩对消除患肢肿胀和功能的改善效果,可能是因为下肢穴位按摩对局部血流改善效果较佳,而经络拍打则可疏通全身血供,调节内腑,全身、局部血流同时改善,更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长期卧床或功能锻炼缺乏,易引起患者肌力的降低,重建术后维持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和活动度十分重要。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1个月末后行耐力有显著提高,且肌力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与陈春莉等[9]研究结果一致。前交叉韧带损伤属中医筋伤范畴,患者筋脉受损致血液溢于外,瘀血阻于筋络,通过下肢康复、穴位按摩有利于局部血液流通,迅速消除炎症,减轻疼痛。阳明经主宗筋润泽,宗筋主束骨,可利机关,通过循该经进行穴位拍打,有利于周身气血改善和经络疏通,使周身肌肉得以滋养,达到疏筋利骨之效,其还可促进修复相关运动神经元,进一步改善患者肌肉力量[10]。

对患侧下肢足阳明胃经进行穴位拍打,可利气血、活经络,解痉止痛,促进患肢血运,降低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发生。本文中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筋络拍打可对患肢筋脉进行舒展,促进血流分布,肌肉润泽,避免肌肉萎缩等的发生。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下肢按摩和经络穴位拍打干预,可疏通周身血供和经络,改善患者肌力水平和核心耐力,减少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观察相对时间较短,未对中、远期影响和效果进行观察,后续将延长观察时间,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经络肌力交叉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连数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