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侗族民歌旅游演出产业化调查及商业模式研究

2022-06-04周芷任

商业文化 2022年13期
关键词:村寨三江侗族

周芷任

三江侗族民歌是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分支,也是侗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承载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文明。侗歌演出不仅在国内深受观众喜爱,在世界舞台也享有盛誉。探究三江侗族民歌演出目前的产业化现状和商业模式,明晰旅游市场的体验需求,进而归纳总结其商业模板,对于各地少数民族民歌演出产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三江侗族民歌音乐便是其中独特的一件珍品,集中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学艺术、思想形态和价值观念,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功能。本文将从文化背景考察、旅游演出产业化现状调查、旅游产业模式分析、以及建议与方法四个方面入手,系统地整理并总结出三江侗族民歌旅游产业的商业运营模板,为其他地区的侗族及少数民族的相关产业提供借鉴与帮助。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我们了解到,侗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期的侗族先民不认识汉字,也没有文字记载,所以侗族民歌的传播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百姓之间口口相传,三江当地的歌师以及向歌师学习歌曲的艺人,都是依靠自己平时的练习和记忆,将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一直延续至今。当地侗族民歌非遗传承人基本上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歌师学习,小时候学过的曲目,不管过了多久也不会忘记。由于当地演出的演员收入不高,因此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但是他们从小接受熏陶,由衷地喜爱侗族音乐文化,所以每逢中秋,还是会回来参加斗芦笙活动。侗族传统歌舞,就通过老一辈带领年轻一辈开展娱乐活动的方式,一代代接续传承下去。

三江县素来有着“百节之乡”的称号,经常会开展一些宣扬侗族音乐文化的大型歌舞活动,比如“多耶节”、“芦笙会”等。一般情况下,多耶节都会安排在“十一黄金周”,但是如果与别的活动(比如由中国茶协举办的中国经济茶叶年会)有冲突的话,也会将开幕式提前到十月底,将活动临时调整到十一月份,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做多耶节的活动。在三江县城,开展活动的地点大多安排在多耶广场上,具体的活动内容,通常由上级文化管理部门共同敲定。有时是歌舞晚会,有时则是侗族大歌赛和多耶赛等赛事活动。我们从三江县文化馆得知,凡是由文化馆组织开展的活动和比赛均为公益性质,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前往观看。由商业机构开展,接待游客的盈利性演出,在县城和村寨都有。在县城,游客需自行购买门票观看大型的演出,比如侗乡鸟巢的节目《坐妹》,时长一小时左右。在村寨,景区会安排专场表演,时长半小时左右。在进村寨观光门票的基础上,面向需要观看演出的游客收取票务费用。

目前,三江县旅游演出产业整体上呈良好发展态势,自2014年以来,尤其是程阳八寨景区获批国家5A级景区后,产业盈利逐年增加,还出现了拿着旗帜的大规模旅游团。近两年在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地方村寨景区旅游业发展没有过多地受到疫情影响而出现停滞状况,但是整体上对旅游市场的打击和影响还是较大的。

营销推广方式

除了节假日县城的大型演出活动,其余接待游客的演出,一般通过广告宣传联系开展,游客看到了感兴趣的演出就会前去观看。营销推广方式包括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整合市场资源等。线上主要是推出一些一站式旅游优惠套票,内容涵盖多个服务项目,不仅在线上销售火爆,在线下的游客接待中心也能买到。

以程阳八寨为例,在节假日期间景区会有促销活动,门票半价销售。商业演出的地点位于村寨中后部的月也歌堂,距离景区门口有一定的路程,游客需要搭乘票价10-15元的观光车,然后步行半小时左右的路程。在这段观看表演的必经之路上,分布着各种侗乡特色餐饮、住宿、工艺品以及土特产销售店面,沿途的景色也是别具一格,不仅保留了传统、原始的村寨风光,还利用各种鲜花装饰在田野间打造出一片花海,成为热闹非凡的拍照打卡圣地。由于游客人数众多,商家会使出各种方法来吸引顾客,除了展出各种新颖的宣传招牌,有的店主还会用侗族琵琶弹唱来吸引游客驻足。

演出形式

目前,三江接待游客的商业性演出,与侗族传统的娱乐性表演,在内容形式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商业演出,作为舞台艺术的一种呈现形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把侗族原生态的、一成不变的歌舞表演照搬上舞台,游客一时间可能无法理解适应。因此,在编排节目时,会根据现代的审美体验需求进行改编,且商业演出对于演员的神态、动作、台风等要求也会比传统的娱乐表演更高一些,以达到美化舞台效果,增添趣味与观感,吸引游客的目的。

在歌唱方面,以侗族大歌为例:通常情况下,侗族村寨的娱乐性表演只分高声部和低声部,但是演出的曲目为了在较短的表演时间内达到丰富且新颖的艺术效果,有时会增加声部和旋律,使得音响效果更饱满,听上去更富有感染力与表演性。

在舞蹈方面,平时村寨里的娱乐演出,队形和动作更接近传统侗族歌舞古老的编排。面向游客展示的演出,舞蹈动作和整体台风设计会更偏向现代化的风格。演出团队会请到专业的指导老师对舞蹈进行改编和编排,使其更符合面向游客、面向大众的审美要求。

旅游产品销售情况

三江县城的特色建筑(如侗乡鸟巢)附近的商铺,以及各旅游景区的店铺摊位,均会上架多种类型的产品。如侗族服饰、装饰挂件等特色文创类纪念品。特色建筑附近的商铺一般零星分布于各个出入口,景区内的商铺则是集中排列在游客流量较大的风雨桥和古村寨的街道上。大多价格低廉,造型独特,再搭配上景区浓郁的侗族文化氛围,使得这些纪念品销量连年攀升,销售额十分可观。这些产品中,由农民画师创作的侗族农民画,即侗画,常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画作虽然色彩丰富,贴近生活,但是这类的文创产品受众面较窄,能够真正欣赏并且买下收藏的人并不多,想要推广出去,打造品牌效果相对比较困难。因此,主要是在景區设置展厅,供游客观赏,鲜少作为销售品流入市场。

產业未来规划

目前,当地的侗寨景区有着进一步进行产业开发的打算及规划,由于人口逐年增长,很多村民住房安置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给每个村寨配有安置地,计划在旅游景区扩建一些住房,这样既能改善缓解村民住房紧张问题,也能给搬进安置房的村民新增很多就业岗位,进一步扩大发展商业街规模,促进产业增收。

培训管理侗族民歌歌手的方式及周期

在三江县城的侗乡鸟巢,通过广发通知的方式公开招募演员。有意向的表演者,只要报名参选并通过演艺集团公司的专业考核,无需专门培训就可以成为正式的演员,参与到节目的排练与创作过程中去。

在程阳八寨景区,演员大部分是从当地村寨里面挑选出来的、公认的佼佼者,基本上年龄都很大,只有极少部分是年轻人。他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每年中秋节都会在侗寨鼓楼接受一段时间的学习。进入演出队伍后,再经过系统培训方可上场表演。通常从正式招收到上台演出,培训一批专门的演员,需要经过20多天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每天早上排练演出剧目,直至中午或下午才结束。

各管理阶层利润分红情况

在开展活动前,一般先由上级领导告知安排,再由广西旅游集团公司派人进行对接工作。负责管理对接的职工和基层演员都有固定的基本工资,如果加班的话则另算加班费,其余所得利润还会留出一部分投入场地维护、设备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吸引游客的相关宣传措施

除了线上广告宣传,还会采取线下演出的方式,安排演出团队去到我国各地(比如香港、巴马、重庆、四川等地)进行公益演出。不收取门票等任何费用,全程免费观看。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外地观众直观地注意到、了解到侗族丰富的歌舞文化,从而将各地游客吸引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观看当地更具本土风情的演出。

年轻人对于旅游村寨的态度

当地多数年轻人在每年春节返乡时,目睹家乡旅游景区蓬勃发展的势头,都表示十分高兴及认同。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希望,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一定帮助。即使以后不外出打工,或是退休之后,到家乡发展旅游商业演出,也是一个不错的就业方向。

商业模板总结

三江侗族民歌旅游演出产业,不仅仅作为当地旅游业的一个发展项目独立存在,其商业运营模式还与其他相关服务产业紧密联系,相依相存。相比之下,演出在其商业版图中只是作为一个特色的卖点,目的除了开发当地民族音乐文化表演的行业潜力,赚取商业利润外,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将住宿、餐饮、工艺行业与之挂钩。这样,游客们在观看演出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各种刚需的消费活动,进而发现整个三江经济产业更多的可能性。使三江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他各个行业也能受到辐射带动的作用。

在培训管理演员方面,商业演出通常培训周期较短,但效率很高,足以让演员在短期内快速融入并适应侗族歌舞的创演氛围。演员薪资基本固定,因此薪酬成本不高。

在管理人员的安排方面,形成集团公司—基层员工—演职人员的逐层对接,很大程度地保证了工作事项能够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合理的分工也有助于各部分任务的顺利实施与进行。

在宣传方面,线下主要以公益演出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生动地演绎,将多姿多彩的侗族音乐文化浓缩在舞台表演中,激起各地观众的神往之情,这类宣传方式充满诚意,能让各族人民真切地体会到三江侗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演员老龄化问题

由于演员工资较低,村寨内的演员月工资只有一两千左右,因此年轻人大多不愿意留在本地工作,选择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基本上是为了补贴家用、需要在家带小孩的妇女。如果想要改善演员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为侗族民歌旅游演出注入新鲜血液,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工资待遇,这是能够吸引年轻人留在家乡的根本方法之一。演出团队可与景区其他服务产业达成广告合作,编排特色节目。在演出中场休息时介绍周边好的店铺和产品,适当进行推广与宣传。然后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将部分广告赞助与演出所得按人员比例、贡献程度叠加分配。

其次,待遇提升了,配套政策也要跟上。比如出台提高住房补贴、保障子女入学等相关政策,促使演职人员家庭妥善安置下来。这样也能吸引一些年轻人加入旅游演出团队,从而均衡年龄比例,助力舞台表演更好地发展。

物资审批困难问题

在程阳八寨景区,我们了解到,演出团队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在排练过程中,一些演出所需物资有时会出现短缺的情况。领队向上级汇报时,需要通过层层审批,流程进度缓慢,不能及时地供给到演出一线。而且由于手续复杂,一旦出现细微纰漏,物资不一定能够获批。这就给演出排练以及人员调度大大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源头上下功夫。首先,上级管理部门应根据演出团队的实际情况,提前通知仓库,在演出物资正常用量的基础上预存一些储备,减少物资短缺现象的发生。其次,应精简审批程序和流程,一旦出现短缺情况,各审批部门负责人需做好监督工作,切实推进每一项工作的对接,落实好各部门及人员的分工,提升审批效率,及时供给物资。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在许多方面均有独到的策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对于少数民族民歌演出产业未来的商业发展模式也有着一定借鉴意义。当下,正值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时期,旅游市场逐渐回暖,由于人们普遍向往感受特色民族音乐文化,因此这类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旅游演出产业也应乘着这股东风,在此模式基础上,做出更符合自身地域音乐文化特点的创新与改良。如进一步加强线上宣传营销,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福利活动,与各大热门短视频APP进行合作等等。相信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民族音乐类旅游商业演出一定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做大做强,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并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欣赏、熟知各民族音乐文化,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延续!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2110593335)的研究成果。]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迪,肖丹丹.基于旅游产品视角的民族音乐旅游探析——以广西三江侗族为例[J].歌海,2016(03):127-131.

[2]钟契玲.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的考察[J].明日风尚, 2021(07):182-183.

[3]钟佩,段文军.民族旅游演艺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三江侗族《坐妹》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9(02):32-36.DOI:10.16221/j. cnki. issn1671-1084.2019.02.008.

猜你喜欢

村寨三江侗族
宜宾市三江新区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锅巴粥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