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2-06-04陈红

当代体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思政目标体育

陈红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高校应当利用课堂教学的渠道和途径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基于此,体育课程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自身传统滞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出国家及社会所需的优秀综合性人才,切实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就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思路进行了深刻阐述,随后深入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1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思路

1.1 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的内涵特征

众所周知,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本质上都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目标的拓展延伸,也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针对教学目标来讲,其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描述,体现出的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化的学习之后得到的最终结果。而教育的目标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是对其工作内容的一种详细说明,课程目标则是指在某一专业课程教学中药达到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意图。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体育教学的目标与课程目标看似相互独立,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分析,课程目标在于培养社会及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是现时代背景下的优秀新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不谋而合,能够切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塑造高尚的品格。

1.2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耦合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思政本质上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入到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有效耦合。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教学结构、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体育教育并不需要设置专门的内容,也不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所有的教学模式都可以理解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耦合。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思政本质上是对体育核心素养的追求,教师必须基于现实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能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教師应当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梳理完善,与体育教育的本质内涵相契合;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专业特色、体育活动的项目特征以及学生的身体素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只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渗透融合,才能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具有潜在的联系,而教师要做的则是利用一定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1.3 目标、内容、方法的设计应用

课堂是高校传递知识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场所,也是探究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契合发展规律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和前提,因此目标的设置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贯彻现阶段的教学方针、教学思路,同时充分立足于体育教育的内涵属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本质上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合理选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任务,教师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流程,什么样的手段完成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就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教学目标设置训练的次数、强度、时间,采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等,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本质上也是为了解决内容设置的相关问题,换而言之,基于体育学科的内在逻辑有针对性的渗透融入思想政治相关元素,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解认知。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积极正确的育人理念,过于重视技能培养忽略思政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管是目标的设置还是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过于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技能的掌握,没有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和宗旨,在考核中大多是以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技巧测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理念、情感意识、价值观等等内容,因此也没有基于上述情况制定出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育更注重学生对技能技术的掌握,没有意识到其思政作用及功能;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重术轻道”的错误思想。我们所说的道主要是指,理性认知、理论素养,针对的是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判断能力,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学生是否能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信念,开阔视野,塑造良好健全的人格。错误的教学认知导致学生忽略了自身的综合发展,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体育无用的错误理念,导致体育教学无法发挥其价值作用,无法有效推动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2.2 缺乏课程思政与体育教育的有效融入的路径,忽略了价值引领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思政课程注重的是学生思想层面、精神层面上的教育指导,强化了价值引领,但没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很多学生及教师对其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思政教育没有实用性,缺乏针对性。而体育教学更注重学生对技能技术的掌握,并没有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在这样的过程中,要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将思政元素渗透融入到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但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渗透融合并不深入,有的教师仅仅是针对某一环节或是步骤开展了思政教育,没有将其贯穿落实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导致课程思政的建设缺乏良好基础。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体育课程目标缺少价值引领,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技巧、体育水平,没有将情感理念、学习态度纳入到目标中;第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思维过于固化,很多教师对思政教学认知不清,在挖掘思政元素时不知从何下手,对课程思政缺乏理性认知。

2.3 缺乏健全完善的教学机制,无法实现内外协同

第一,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完善的体系和机制,对权力与责任的划分不明确,不同部门、不同管理人员都存在完成任务的理念,没有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第二,高校课程思政的各个管理部门、各个参与主体没有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无法形成合力,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和思政教师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双方没有就课堂思政的建设进行深入交流,没有对彼此的教学优势进行深入分析,也就无法实现优势互补。现阶段,我国的课程思政在思政理论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体育专业教学中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3 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3.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多维度协同育人的目标任务

第一,高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学科特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细化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将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人文素养渗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体育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应当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社会道德理念等内容,并贯彻落实到教学计划中,以此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出教学总目标及单元教学目标。众所周知,身体素质的提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思政育人的目标任务,将整个教学过程细化,制定出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逐级递进、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思政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的无缝衔接。同时,深入探究体育课程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学元素,分析文化组成价值作用并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手段将其内化为学生本身的道德素养。

3.2 挖掘思政元素,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体育运动最明显的特征应当在于竞争。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更高、更快、更强完美的诠释了竞赛精神;坚持不懈、永不服输的女排精神也值得所有学生积极学习。通过实践训练,体育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培养并提高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使其坚定信念,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积极向上,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健全的人格应对未来挑战。与此同时,体育活动中的团体竞赛,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等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正确衡量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为自身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体育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程教学,具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项目特征,深入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渗透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例如,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来讲,应当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和前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并充分立足于体育学科的内涵属性,鼓励学生基于自身专业发展积极探究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后期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优秀体育文化的重任,达到相容并济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高校,基于现实情况及学生的个性爱好积极组建民族武术、陀螺、射弩等体育社团,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推广,同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3.3 搭建健全完善的教学机制,创设多层级参与的联动体系

基于横向层级来看,高校各个部门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发展,由教务管理部门牵头,各院系积极参与,由专业体育教师全面贯彻落实,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计划,明确建设时间、技术路线,以此凸显出体育课程思政的可操作性、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院系应当加强对课程教学的开发研究,基于深度、广度等多个方面把控建设进程,并为其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与此同时,思政理论教师还应当积极参与到课程的设置过程中,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课程结构进行重构,基于指导思想、教学侧重点、教学任务、建设制度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体育课程思政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基于纵向层级来讲,高校应当根据现实需求打造育人共同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校级、院级、系级多层次协同工作体系,有效整合院校、教师及社会教学资源,进一步明确各个教学管理部门及教职员工的责任与义务。与此同时,采用自上而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基于理论实践、宣传推广、制度体系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实现协同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完善课程思政工作并将其落到实处。

3.4 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教师必须严格履职,遵守校规校纪,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树立崇高的价值理念,并将高校设置的外在责任逐步内化为自身教学工作开展的相关标准,逐步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升华。具体而言,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政治引导,提高其政治站位,从最初的为国育人、为党育人的使命责任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当前社会中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逐步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常态化。

3.5 采用创新性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凸显针对性、全面性

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考核评价涉及到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包括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可、对自身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点评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思政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程或专业课程教学,其无法直接量化,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应当合理选择检测指标,明确学生思政素质的提高水平。具体而言,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分析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涵盖其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道德素养、合作能力等等内容。与此同时,基于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效果,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实现全面系统化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当有针对性的分析学生课堂出勤率、对战术意识的领会能力、学习态度、对实践技能的运用情况等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课余锻炼情况纳入其中,以此凸显出教学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系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多维度协同育人的目标任务,挖掘思政元素,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质量,搭建健全完善的教学机制,创设多层级参与的联动体系,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师团队,采用创新性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凸显针对性、全面性。

本文研究系2020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五化’推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20823)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目标体育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们的“体育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