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教学:引领儿童过高质量的课堂生活

2022-06-04黄敏洁何琳刘捷

中小学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黄敏洁 何琳 刘捷

摘要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基于提质增效的新要求,探索实施参与式教学改革。通过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全过程参与,以激发、探究、实践、创生“四阶”策略保障学生全身心参与,以情感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三个维度的评价激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引领学生“过高质量的课堂生活”。同时不断创新教师研修和学生管理方式,保障参与式教学落地实施。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高质量课堂生活;情感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4-0050-04

“双减”政策落地,对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路径。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未能有效落实等突出问题,导致学生课堂生活质量不高。基于此,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提出了“让儿童过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的理念,并且基于已有的教改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彰显儿童主体性的参与式教学主张,引导学生在全过程、全身心、全方位参与中走向生命自觉,在高质量的课堂学习中激发潜能、提升素养,获得成功体验。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域,课堂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以接受学习为主,欠缺以主体身份对自身学习进行思考、调控和评估;二是师生地位不均等,难以形成平等协作、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大多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自主发展的需求没有得到良好关照。三是被动学习阻碍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和高阶思维的培养,课堂成为少部分学生的舞台,导致素养培育不到位,学生发展不均衡。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建构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充分保障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认为,高質量的课堂生活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自主性,即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被激发,拥有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求,认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学习的目标、过程和评估具有掌控感和责任感。二是愉悦感,即学生能够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平等充分的课堂互动中、有趣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及时正面的教师引导中,体验到被尊重、被肯定的喜悦和获得新知的快乐。三是成长感,即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和自身努力,在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之后能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获得素养,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带来的成就感。

基于对高质量课堂生活的认识,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实现对知识、素养和自身的建构,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更好发展。为此,我们开始探索旨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变革,希望通过教与学方式的变化,带来学生参与意愿、机会以及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主动参与,表现为有参与意愿、情绪积极、行为投入;二是平等参与,表现为学生有选择、能决策,并对参与的活动产生影响;三是全面参与,指向学生参与的广度,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认知、情感、行为的全身心投入。

在推进参与式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低结构的课程实施方式,课前对课堂结构及课堂环节不做过于精细、机械的设计,在把握教学目标大方向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处于一个开放体系中,由师生共同探索完成。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通过“三环”流程、“四阶”策略和“三维”评价,促进学生全过程、全身心、全方位参与课堂学习,从根本上提升儿童课堂生活的质量。

1.“三环”共构,促进学生全过程参与

所谓全过程参与,即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环节,采用多种方式倾听学生意愿,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实现学生动态参与。

其一,参与调研,辅助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学情调研,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活动体验等方式为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制定学生学习目标提供信息,为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提供思路。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通过发布前置任务单、作业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活动经验以及预习中的困惑,由此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通过邀请不同学力水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参与活动体验,表达活动感受或提出活动建议,由此调整课堂中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时长和课堂活动方式;同时还可根据调研中学生所列举的问题形成教学资源,生成问题情境。

其二,身心投入,参与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要在协作互动中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从而让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充分参与中自然生长。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采用了“三学一导”的课堂组织方式,即个体自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教师导学。首先,学生带着已有经验和自主预习的成果进入课堂学习,在独立学习中明确学习目的、发现学习困惑、解决部分学习问题,找到学习的起点;其次,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独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困惑、成果等,实现平等交流与共享,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再次,全班学生以汇报、补充、质疑、反思、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形成更高层次、更广泛的共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采用生成性教学策略推动活动层层深入,实现学生的广泛和持久参与。

其三,及时反馈,参与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自主监测学习进程和效果,反馈感受,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促进教学改进。首先,学生在参与式评价中与教师共同确定评价目标和标准,并基于这样的标准对自己或同伴的作业做出一定反馈,促使学生在反思改进、自我调节的同时再次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而促进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形成。其次,教师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鼓励学生及时反馈课堂体验与喜欢程度,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对学习效果开展自评和他评。此外,学生还可以与教师共同制定作业形式(阅读、口头、书面、实践等)、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独立或合作)等,为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提供建议。

2.“四阶”共进,保障学生全身心参与

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激发、探究、实践、创生四种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情感、行为、认知等方面全身心参与课堂学习。

其中,激发策略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一般在引入环节使用,基本操作方法是唤醒-感受-认知。探究策略主要聚焦课堂中的核心问题解决,教师运用探究性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究、自我反思和自主分享,基本操作方法是探究-交流-反思。实践策略即以学科知识为内核,以课内外活动为载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在虚拟体验或真实体验中活学活用,基本操作方法是操作-提炼-运用。创生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以学习的主体身份、运用理性思维对学习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估,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或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基本操作方法是调研-讨论-创生。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根据需要使用上述一种或几种策略。

3.“三维”共评,激励学生全方位参与

我们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三个维度出发,结合学生参与的动力(被动或主动)和深度(低阶或高阶),借助课堂观察证据与统计数据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估。

其一,基于课堂观察的三维评价。情感参与从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学生的学习情绪,即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是否有愉悦感和成就感;二是教师支持,即教师对儿童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策略运用、学习能力提升的鼓励与支持。行为参与从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儿童参与的广度,即某一活动进行时多少儿童在参与这项活动;二是活动的持续度,即儿童参与某项活动的持续时长。认知参与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学生完成任务的策略与方法,二是学生对同伴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建议,三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计划与执行力。

听课教师借助《学生行为参与观察表》(见表1)《学生认知参与观察表》(见表2)等观察量表,记录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教学实施情况,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统计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以及活动(独立活动、合作活动)时长等数据,并据此填写《学生参与情况评价表》(见表3)。

其二,基于课堂感受的自我评价。我们设计了《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自评表》(见表4),请学生从“参与动力”和“参与深度”两方面各八项内容进行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中的真实感受,进行“同意”“不确定”“不同意”三级评价。

为保障参与式教学的落地实施,学校不断创新教师研修和学生管理方式,引导师生在自主自发的和谐氛围中不断提升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1. 建立“五个一”机制:提升教师推进参与式教学的专业素养

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充分参与,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话语权和参与权的落实。为此,我们建立了“五个一”教师培训机制,帮助教师建立科学的儿童观,进而逐步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一年一项专题研究。学校聚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立项了市级重点课题,鼓励教师在专家团队和学校教科室的带领下,立足学科和学情,每年参与一项小课题研究,围绕参与式教学的过程、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索,形成了相应的课题和小课题群,在以研促学、以学促教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能力。

一期一轮教学赛事。学校以“教师年度赛”和“名师教学研讨活动”为载体,每学期举行一轮课堂教学赛事,引领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点分成不同项目组,以课例研究的方式呈现阶段研究成果。例如:在“名师教学研讨活动”中,学科名师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率先以课例展示加课后研讨的方式呈现教学研究成果,为教师们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教学示范。

一月一次专项培训。学校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科学儿童观的建立和教学方法的积累,为此,我们围绕“如何倾听学生声音”“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等内容,每月开展一次专项培训,邀请课改专家、学科组长、科研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周一次課例研讨。学校着眼于学生学习研究,邀请校外专家与学科组教师组建课堂教学研究共同体,采用课前教材研读、学情调研,课中学习活动观察,课后研讨改进的三段式研修方式,每周开展一次课例研讨活动,引导教师在实践研究中提升思维品质。例如:教师研究团队结合课堂观察量表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如结合学生的情绪行为表现反思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联系是否紧密,结合“学习游离人数”数据反思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广度,等等,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不断优化学习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一天一节“转转课”。教学研究成果必须转变为教师每天的教育教学行为,进入常态课中,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为此,我们在全学科开展“转转课”活动,每位教师轮流开放常态课,呈现课例研讨所思和培训所获,备课组教师集体参与课堂观察,并在线上进行课后反馈。这样学校每天至少有一节研究课面向全校教师开放,教师在浓厚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2. 开展“建言行动”: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我们在学校广泛开展了“建言行动”。学校每年会举办主题提案征集活动,并且为全体学生提供问题调研单、提案框架等参与工具,鼓励学生聚焦自己在学业学习、班级生活、校园活动等方面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提案的形式提交。与此同时,学校设立了学生参事机构,由获评年度“优秀提案”的提案撰写人担任学生参事,负责学生意愿的上传下达,并且与相关部门一起开展全校学生提案的后续反馈工作,协助学校管理部门共同解决问题。

“建言行动”的开展,让更多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同时在校园生活中营造了民主氛围,为学生的课堂参与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例如:2021年9月,二至六年级学生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提交了60多份提案,为语文“读书节”活动建言献策。经过学生参事机构、语文组教师和德育处的共同商议,学校最终确立并开展了以“我最喜欢的故事主人公”为主题的校园阅读活动。

(编辑 谢 凡)

注释:

①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学生参与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学习模式建构与应用”(课题立项号: 川教馆[2019]030 )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总结
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就业与创业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职高专商务法语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参与式教学干预研究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