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沽湖女儿国

2022-06-03吴树民

金秋 2022年2期
关键词:摩梭女儿国阿妹

文/吴树民

我始终弄不明白,作为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羌族一支的摩梭族,怎么能浪迹到这么一个偏僻而又神奇的地方定居?作为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关系,怎么能在摩梭族千百年延续至今?这个三省区(西藏、云南、四川)交界的女儿国的发现者,怎么竟然是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

沿着新修的宽敞平坦的公路到达泸沽湖民俗村的时候,已近傍晚,夕阳早已隐身雾霭笼罩的苍茫西山。走进摩梭族民俗村,听说这个村的名字叫“三家村”,问过一位摩梭女子,才知这个现有24户人家的村落,当初只有曹姓三家人。

用餐之后,我们出去溜达。漫步湖边,氤氲弥漫的水雾像一层乌云飘浮在湖面,远处被称为里务比的湖心岛影影绰绰,时隐时现。湖边,停泊着几艘猪槽船。蓦然间,我仿佛看见摩梭族小伙子和姑娘划猪槽船相遇时的灿烂笑脸,也仿佛听见他们爽朗欢快的调情歌声……

远望泸沽湖,很像一个巨大无朋的马蹄印,相传这是格姆女神和她的“阿夏”瓦如卡那男神相会那一夜,缠绵情爱过久,男神刚跨上神马准备离去时,天就亮了,他再也回不去了。神马被缰绳一紧,踏下一个深深的马蹄窝,马背上的男神化成了东边回头望的瓦如卡那山,女神伤心的眼泪注满了马蹄窝,她自己化成了格姆山……

摩梭族青年男女实行走婚,一种是称作“阿夏”的异居婚,一种是称作“阿注”的定居婚,前者多而后者少。“阿夏”在摩梭语里的意思是亲密的伴侣,阿夏异居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男女双方终身各居母家,因感情的发展,男子夜晚到女子的“花楼”留宿,共度良宵;感情破裂,则男不再登门或女闭门不接,关系自然终止。孩子随母亲生活,成年行“成丁礼”后,孩子也能知道父亲是谁,但和父亲只有血缘上的联系,孩子从小接受妈妈和舅舅的抚养和管教,在情感和经济上都属于母亲家。母亲主宰一切,这就是泸沽湖被称作女儿国的原因。

传统的摩梭族走婚十分浪漫:在母湖里划船对歌相识,或者夜晚在女山下的篝火旁联欢舞蹈中携手。男青年看上了自己中意的姑娘,趁旁人不注意,就用食指悄悄在姑娘手心轻轻地扣三下。姑娘无意,就不理不睬,那小伙子就没戏了;若姑娘有意,就顺手在小伙子手心轻轻地回扣三下,那小伙子可就喜从天降了!小伙子得赶忙打听,自己心上人儿住在村子什么地方?心上人儿住的具体方位在哪儿?然后准备妥当四样东西——夹肉的吃食、薄刃的匕首、传统的礼帽、结实的腰带,夜半更深,去找自己的心上人儿。走进未上关子的大门,首先迎接小伙子的,肯定是姑娘家的烈犬。小伙子必须迅速将手中夹肉的吃食扔给狗,狗吃到美食,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伙子走进客厅,此时,作为一家之主的老祖母,肯定已经进入梦乡,就是尚未入梦,也会未睡装睡。小伙子必须掏出薄刃匕首,轻轻地拨开姑娘房门的关子,闪入姑娘房中。和姑娘亲热之前,小伙子还必须把自己带的传统礼帽挂在姑娘的窗外,表示今夜姑娘身边有人。天未大亮,小伙子就必须离开,走时不能再走大门,而必须把自己系的结实腰带拴在姑娘的窗棂上,从窗口溜下回家……走婚的青年男女,也互赠戒指、手镯等礼物。

摩梭族的走婚,真有那么罗曼蒂克?我决定走访几家已生儿育女的摩梭族家庭。

第一家的女主人叫查雅姆,36岁,白白净净,一身汉族打扮。我问她为什么不穿摩梭族服装,她回答汉族服装简洁方便。她请我们坐在厨房的地火旁,问一句答一句地聊了起来。她从13岁起开始走婚,生有两个女儿,一个16岁,叫笪诗腊措瓦,原来在20多里外的地方上中学;一个13岁,叫查落眸,上初中。提起走婚,她一肚子的怨气:“有的导游说走婚好,好什么?我就是因为走婚,落下一身的病!没法干活,闹得大女儿上不成学回来干活养家。走婚男的不养孩子,不负责任。还是你们汉族的一夫一妻制好!我和女儿住在一起,绝不让她再闹走婚!”我问可以看看她和她女儿住的屋子吗?她说可以。推开用原木建起的屋子,里面只有两张床,床上扔满了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衣裳……临走时,我想与她们合影,母女俩都十分高兴,还让我等等,特意换上了她们的新衣裳。

第二家是村上安排我们住宿的摩梭族人家,一身汉族打扮的摩梭族女子,戴着一顶白色的圆帽。天黑了,她拉亮电灯,和我们坐在她家厨房的地火旁聊了起来。她吃着当地的凉粉,还让我们品尝。她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男友几乎夜夜都来,很爱她。说起养孩子问题,她说摩梭族是由舅舅、姐妹和祖母养,家家如此,你养我的,我养你的,实际是一回事呀!

次日,我们坐猪槽船去里务比湖心岛。摇船的是一对“阿夏”婚情人,已有两个孩子。问他俩是怎么认识的?女的说:“是在这湖里划船时认识的,我是云南人,他还是四川人呢!”我问怎么交流呢?女的说:“唱歌呀!”我的耳边,似乎突然回荡起导游唱给我们的那悠扬动听的摩梭情歌:“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小阿哥,小阿哥,有缘千里来相会。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情妹妹,情妹妹,满山金菊你最美。你是明月当空照,我像星星紧相随。阿妹,阿妹,玛达米,玛达米,玛达米……”

眼看快到湖心岛,女的说,如果想绕岛一周,每人需要再另交10元钱。交过钱后,我问身边这个摩梭族女人,收的钱谁保管?她说一人拿一半。我大为诧异,问她:“孩子在你家里呀!”她回答:“他也得养他家里人啊……”

下船时,我发现一位站在船头系船的姑娘向我微笑,仔细一看,这位身着盛装的摩梭族姑娘,正是昨天傍晚与我合过影的笪诗腊措瓦,换上她们的民族服装,简直像变了个人!

目前,泸沽湖居民共有5万,其中摩梭族人只有2万。天长日久,摩梭族的民风民俗还能传承下去吗?这个被叫做女儿国的泸沽湖,能说摩梭语的已经不多,就是会说的,语言中的许多元素,完全和汉语一样,比如彩电、手机、卫星……因为这些东西原来摩梭语言中没有啊!摩梭族的青年男女,都喜欢外出打工,十有八九,都已经融合进现代社会了……

附记:

约瑟夫·洛克(1884-1962年)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1922年,他以美国《全国地理杂志》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先后在丽江泸沽湖地区度过了27载的岁月,在美国《全国地理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盛赞“泸沽湖是上帝创造的最后一块地方”。首次将泸沽湖女儿国推到了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摩梭女儿国阿妹
四川摩梭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措施研究
景区奇事
Mosuo on the move
阿妹回踩了我的脚
俄罗斯是“女儿国”吗?
我家阿妹初长成
浅论摩梭族群姻观的演变
苗家小阿妹
情歌对唱
『女儿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