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江苏省道德与法治中考优秀题例

2022-06-03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评析原题本题

优秀试题一

【原题呈现】(2021年镇江卷)

22.为防止安全隐患,某市交通运输局拟禁止在地铁上使用充电宝。对此出现了图中的不同观点。下列选项中,能作为反对者论据的是(  )

①科学决策要集中民智;②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③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④政府要防止权力滥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试题评析】

试题以地铁上使用充电宝为命题素材,选用了学生可能做出的行为作为命题情境,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将漫画、文字进行有机结合,创设了一个对话情境,命题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试题任務突出主题,体现了对健康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作用,正可谓是“小试题、大道理”。试题的任务设计简洁而又具有隐蔽性,指向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灵动的呈现形式不仅减轻了文字阅读的枯燥程度,也舒缓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优秀试题二

【原题呈现】(2021年南通卷)

6.《感动中国》节目把2020年的“特别致敬”,献给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们。抗疫英雄们的行动(  )

①彰显国家利益至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②说明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放弃个人利益;③凸显关切和善待他人生命的人文情怀;④体现生命只有经受挫折才能活出精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试题评析】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本题以《感动中国》节目的“特别致敬”为情境素材,考查学生对国家利益至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增强生命韧性等必备知识的理解。通过展示抗疫英雄感人事迹,弘扬正能量,使学生在作答过程中感受英雄的气质、榜样的力量,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大爱情怀。

优秀试题三

【原题呈现】(2021年淮安卷)

10.截至2021年5月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7040.6万剂次,中国政府在国内开展疫苗接种的同时,也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材料说明(  )

①生命至上,携手抗疫成为时代的主题;②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③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④我国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试题评析】

试题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导考生感受中国在面临突发灾难时仍能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将爱国之心化作报国之行的意识。试题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拓展其国际视野。试题立意高、设问巧妙,以接地气的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优秀试题四

【原题呈现】(2021年南京卷)

12.为应对气候变暖,中国向世界承诺:我国将在2030年前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碳达峰即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捕集或吸收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实现上述承诺

②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造福人类

③促进发展要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首位

④影响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环境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试题评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中国担当、建设美丽中国”,能力要求是“解释、推断、区分、拓展”,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命题理念,在命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将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了解释说明,对学生表达人文关怀的同时,也使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学习新知,有效发挥了试题的考量评价和学习的双动力作用,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的收益大大降低,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

优秀试题五

【原题呈现】(2021年苏州卷)

15.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实现了从乡镇经济迅速崛起,到所辖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市;从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到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如今,率先发展的江苏正奋力谱写“强富美高”的新篇章。江苏的成就反映了(  )

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②我国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试题评析】

本题非常重视材料、信息的处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的迅速发展,说明改革的作用;考查内容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作用、共享发展的理念,还和“做自信的中国人”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向学生展现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愿景。试题旨在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理念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本题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选项。

优秀试题六

【原题呈现】(2021年扬州卷)

21.学校打算从全校学生中选一名“校长小助理”参与校园管理,你认为选举的合理程序是(  )

①公布阶段,宣布选举结果;②启动阶段,宣传和发动;③选举阶段,对候选人投票; ④推荐阶段,确定候选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B

【试题评析】

试题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展开,通过参与学校选举“校长小助理”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选举的合理程序,亲切自然,生动活泼。本题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的考查,考查形式新颖。题支以思维链的形式呈现,不仅对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也使得考生在作答的过程中学习新知,收获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方法。本题题干与题支联系紧密,协调一致,文字量适中,没有歧义,这是一道可圈可点的选择题。题目难度适中,只要抓住题干中的核心词“合理程序”,与各个题支中的第一个关键词即可有效推论正确选项。

优秀试题七

【原题呈现】(2021年泰州卷)

18. 2021年2月3日,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主题云发布仪式在泰州举行。本届省运会吉祥物“泰宝”“凤娃”,选取凤城泰州“凤凰”和麋鹿故乡“麋鹿”为设计原型,以拟人化的手法进行卡通形象塑造。吉祥物的设计(  )

①充分展现泰州地方文化特色

②是融入不同元素的文化创新

③有利于泰州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生动诠释了泰州的风土人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试题评析】

试题以省运会吉祥物“泰宝”“凤娃”为命题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家乡重大体育赛事,通过了解省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展现泰州地方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领悟融入不同元素的文化创新。学生在阅读、回答问题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热爱家乡。本题难度不大,通过排除无关选项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优秀试题八

【原题呈现】(2021年徐州卷)

30.“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浩荡东流的长江,跨越峻岭险滩,吞吐千流百川,孕育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明,涵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多少人曾爱慕她年轻时的容颜,然而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她“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由于多年来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长江母亲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四大家鱼”繁殖数量已不足20世纪60年代的10%,有些鱼类濒临灭绝……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论坛上,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救鱼,也是‘救人’!”

人们开始遍寻“药方”。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给病重的“母亲河”开出了一剂“法治药方”。几天后,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分阶段十年禁渔正式开启,标志着我国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救鱼,也是‘救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长江保护法给病重的“母亲河”开出了一剂“法治药方”,谈谈其中的理由。

【参考答案】(1)“救鱼”也是“救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长江生态破坏,危及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长江保护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通过制裁破坏长江生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长江的生态安全;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为保护长江生态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有法可依);有利于增强公民保护长江生态的法治意识,自觉履行保护长江生态的法律义务。

【试题评析】

本题以社会重大热点长江保护法的出台为背景,设置了两个问题,设问巧妙,答案组织合理,是一道有新意、有品位的试题。题目材料在呈现形式上既有诗歌一样的美文,又有漫画,形式多元。这也体现了思政课一体化、初高中有效衔接的思想。试题立意站位高、设问自然,以接地气的方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升践行生态文明能力的同时,将法治意识的培育巧妙嵌入其中。情境具有时代化、问题化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科任务指向的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辩证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第一问“救鱼,也是‘救人’!”要求学生从“救鱼”与“救人”二者的关系、分析为什么要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怎么做才能保护长江生态安全三个角度作答,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与解读能力。第二问注重深度思考,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考查学生的审题与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国情和法律的角度来理解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此题集考试评价与思想教育于一体。参考答案做到了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三者的统一,既有基本的评价标准,又关注评价的差异性和多元性。

优秀试题九

【原题呈现】(2021年连云港卷)

18.【人类眼中的星辰】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天问》,追问宇宙星辰的奥秘。如今,我国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携“天问一号”冲天奔火、助“嫦娥五号”九天揽月、送“天和”核心舱太空建站……中国航天人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接力攻关,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精神。而开放空间站、与全球共享北斗系统、“中国天眼”一起邀请世界共“见”未来,也彰显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担当。

【星辰眼中的人类】小诗《卫星眼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节选自新华网,有删减)

(1)从《天问》到“天问一号”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2)結合小诗,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阐释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担当,并举出一个实例加以佐证。

【参考答案】(1)源远流长。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2)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3)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中国尽己所能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帮助。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示例:为抗击新冠疫情,中国向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援助,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克时艰。

【试题评析】

本题选材精准而又巧妙,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穿越时空中体会、感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两个小题标题“人类眼中的星辰”和“星辰眼中的人类”相互映衬,文字优美,寓意深刻。立意高、时代感和综合性强,结构合理,是本卷中比较有韵味的一道题目。试题以“人类眼中的星辰”向学生呈现了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成绩及航天人所具有的创新精神;通过叠加情境“星辰眼中的人类”创设了优美又富有内涵的命题情境。命题组将当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通过一首小诗,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令人耳目一新。此题情境的选取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作答的欲望,并促使其在此过程中深入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任务设计指向清晰,能够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评析人:蒋喜华,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评析原题本题
解法一真的不适合学生吗?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甲卷试题评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