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散学典礼:指向生长与收藏
2022-06-03李建梅
【摘 要】开学典礼播下的是种子与期待,散学典礼播下的则是收获与展望。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仪式,散学典礼具有“生长与收藏”的教育要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律,也是生命的规律。学校散学典礼要努力在平淡中开掘新奇,赋予新品格、新意义;引领学生驻足回望,积蓄前行的力量;带领学生认真告别昨天,并从今天开始,朝向更有希望的明天出发。
【关键词】散学典礼;教育价值;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9-0046-04
【作者简介】李建梅,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海安,226600)教师,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散学典礼是学校在学期结束之前举行的一种仪式,是引领学生回顾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总结成败得失的教育过程;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展望未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与行为态度积极变化的发展过程;是指导学生心向未来、努力调整,以更好的状态重新出发的蓄力过程。散学典礼作为一种不平常事件,镶嵌在学校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没有品格的追求、新意义的赋予,不平常事件将会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也终将在学生的记忆中灰飞烟灭。因此,学校要放大和延展散学典礼的教育影响,就要赋予散学典礼新品格、新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期末,不少学校都会举行散学典礼。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散学典礼逐渐陷入了“空心式”的流程中。走马观花过程序、冠冕堂皇讲套话,师生既不看重,也不走心。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校长电视讲话,教室里叽叽喳喳,检查人员一到,学生立即正襟危坐;学生上台领奖,悄无声息回座儿;学生匆匆浏览报告书,默默放进书包……不少学生甚至会缺席散学典礼。
散学典礼流于形式,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内容的聚焦、没有意义的重建、没有价值的引领,这样自然无法唤起师生参与的热情。与开学典礼一样,散学典礼也应该简约不失品质、隆重不失新意。我们需要发掘、发挥散学典礼的教育价值,重视散学典礼的设计、实施,带领学生从散学典礼出发,朝着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出发。
二、设计与实施
每年9月开学季,为了让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深入体验自己的角色变化,学校会精心策划并组织隆重的新生入学仪式,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年、这一天、这一刻的不同。转眼,学期末,曾经轰轰烈烈地开场,怎能悄无声息地结束呢?我们需要为一年级学生打造一场富有意义的散学典礼,希望每一个经历过的学生回想起时,内心仍然存留激动与喜悦,并对下一个散学典礼有踮起脚尖的期待。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对一年级第一学期散学典礼进行了认真规划,确定了“生长与收藏”的主题,设计了“問题驱动明事理”“驻足回望小欢喜”“标杆激励蓄能量”“师生‘对话’送祝福”四个板块。
1.问题驱动明事理
在学校的散学典礼上,校长一般都会进行总结寄语。如何帮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校长的讲话精神和殷切希望,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散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一般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点评本学期各年级开展的精彩活动;二是列举本学期学校收获的丰硕成果;三是就过安全、健康、有意义的假期生活提出指导建议。一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主动捕捉信息的意识和注意的持久度不够,更需要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校长讲话的内容。所以,我们设计了适应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思考题:校长点评了一年级的哪些精彩活动?其中哪个年级的某个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取得的哪项成绩让你觉得特别自豪?这个寒假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怎样的寒假生活才更有意义?学生们先带着问题听,然后再带着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深入掌握校长讲话的内涵。
2.驻足回望小欢喜
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才能强化并保存记忆中的特定事件。我们以图片或视频再现情境,以再现情境开启师生同聊,将一学期具有联结意义的实践活动再次带到学生面前,帮助他们驻足回望成长路上的系列“小欢喜”。
为期三天的“幼小衔接活动”来了!文明礼仪、安全常识、集散秩序、就餐纪律……老师们曾经通过绘本讲述、儿歌诵读、歌曲演唱、游戏视频等方式一点一滴地渗透,每一个画面在师生同聊中都被赋予了更多过程性的意义。看着这些熟悉的画面,学生们享受着有序排队、安静就餐、静心阅读的美好;品味着认真听讲、端正书写、积极对话的学习生活;学习着交通安全、活动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基本常识。
开学第一周的“新生入学仪式”上,“校长为我印杏叶,牵手走进成长门”“爱班爱校敬老师,朱砂启智送祝福”“祖国母亲在心中,放飞童年七彩梦”等活动场景扑面而来。盛大的仪式,象征着他们正式迈出求学生涯的第一步,神圣与庄严、惊喜与愉悦再次涌上心头。
国庆节,学生们走出家门,穿越大街小巷,寻找“最美护旗手”。他们向在节日期间依然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赠送了一面面小国旗,感谢警察叔叔、医护人员、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的辛勤付出。1000多面小国旗传递着孩子们深深的家国情怀,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怀也植入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历时一个月的项目学习“亲亲我的小鱼朋友”,再次勾起学生们的学习回忆。他们走出课堂,关注大自然中的生命,关心动物的生存环境,学会与不同职业的人群交往……当这些熟悉的画面一一掠过,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兴奋和激动漾在脸上。在这些系列活动中,他们懂得规则、学会交往、丰富知识、提升本领。
学生在一段段美好的回忆中,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双手接过老师颁发的荣誉证书,恭恭敬敬地向老师敬礼,高高兴兴地接受同学们的热烈祝贺。他们眼里闪着星星,曾经的“回忆”唤醒了“生长”的智慧,激起了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仪式的力量隐隐传来,荣誉的意义就此诞生。
3.标杆激励蓄能量
《素质发展报告书》是一本记录小学六年成长的手册,为学生六年的小学生活确立了目标、树立了标杆。散学典礼上,我们要引导一年级的学生读好这本手册、写好这本记录。
我们的班主任会把《素质发展报告书》呈现在教室大屏上,首先带着学生了解封面和封底蕴含的意义,一起读习近平爷爷的寄语,了解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再引导学生读懂自己的报告书,看看老师对自己“习惯养成”的评价,明晰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身高体重与健康状况,在相互比较中感受成长的意义;回忆一学期读过的书、参加过的实践活动、获得过的奖励……在短暂的定格中放大自己、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激励自己,并立下自己新學期的发展目标。
4.师生“对话”送祝福
散学典礼上,每个学生都会领到一期校刊——《对话》。我们用校刊来影响学生,并期望通过学生将学校“共生教育”的理念带到千家万户,惠及万千家庭。
校刊的主体始终是儿童,也应该是儿童。它不仅以“记载孩子真实的校园生活、刊登众多学生的优秀作品、讲述多元共生的精彩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亲近并喜欢,还以“聚焦前沿的解读、透视热点的分析、教育共同体的多方卷入”等方式吸引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相信,这本盛满学生校园记忆、寄托学校美好期望的校刊,终将点亮他们的童年生活,并为他们的蓬勃生长注入不竭的动力。
一年级第一学期散学典礼后,春节也即将到来,所以这一期《对话》的封底上有大红灯笼和红红的中国结的图片,蕴含团圆美满的情致与祝福。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日子里,学生们要把祝福送给谁呢?我们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把心中的祝福大声说出来。我们的班主任会指导学生在《对话》的封底写上祝福语,要求他们把美好的祝愿送给老师、伙伴或父母长辈,送给每一个陪伴他们成长的重要他人。
三、总结与反思
散学典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仪式。然而,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以“开学典礼”为主题的文献有4942篇,以“散学典礼”为主题的文献只有13篇。可见,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工作者,对散学典礼普遍缺少应有的重视。散学典礼变得可有可无,这绝非偶然,究其根源是因为大家没有看到散学典礼的价值意义。
儿童发展离不开教育,也离不开教育中的仪式。仪式能够对学校共享的规范、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能够传递和内化社会的共识,散学典礼也不例外。就儿童某一阶段的成长而言,入学仪式意味着角色的转换与定位,毕业典礼意味着阶段性的总结与展望。同样,对某一学年而言,开学典礼播下的是种子与期待,散学典礼播下的则是收获与展望。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散学典礼应该赋予其特别的意义:生长与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律,也是生命的规律。儿童的生命成长同样契合大自然“生、长、收、藏”的节奏:“生长”,指带着学生尽情地突破自我,发挥所长,施展抱负;“收藏”,指的是引导学生放下直奔终点的功利,放慢前行的脚步,在反思与蛰伏中酝酿下一个季节的梦想。儿童成长的过程是阶段性、连续性的,每一个被赋予重要意义的事件或时刻,都可能影响其生命成长的宽度与深度。当散学典礼被赋予“生长与收藏”的意义,我们就会和学生一起享受秋日那满眼金黄的欣喜与感动,并在冬日收藏所有的宏愿,期待下一季的春风拂面。
“生长”是生命的本能,“收藏”是新生的前奏。学生进入小学后参加的第一个散学典礼,更需要仪式感,学校要用特殊的意义、独有的价值增强“首次效应”,让学生形成对散学典礼的特有的认识与感受。
散学典礼如何策划,才能达到“生长与收藏”的预期?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学校仪式教育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形式主义严重;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缺乏人文主义关怀;仪式教育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德育功能弱化;活动设计只关注学生,存在教师自我身份缺席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学校仪式教育进行变革,努力做到统筹安排,使内容与形式达到统一;杜绝功利化的目标追求;开展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仪式活动;活动设计注重师生的共同在场。也有教师认为,散学典礼要强化课程意识,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强化审美意识,摒弃简单的说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要强化激励意识,让学生在即将开始的漫长假期中,始终牢记教师的期望与激励。
问题驱动明事理:因为有贴近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驱动”,学生聆听校长讲话时会情不自禁地升腾起骄傲和自豪,能清晰地读懂校长的殷切期望,进而开心地接受校长的祝福。驻足回望小欢喜:散学典礼,标志着一个学期的终结,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生动再现,可以让他们看见自身的努力,看见自己的成长。标杆激励蓄能量:目标的激励和引领,能为学生积蓄再出发的能量,让他们始终“心如花木,向阳而生”。师生“对话”送祝福:透过小小的祝福活动,尽情渲染春节前的喜庆气氛,抓住了传统节庆的教育契机,生动传承尊师爱长的优秀民族传统。
学校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散学典礼,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探索还只是起步,一些环节的设计、实施还比较粗糙,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不够清晰,有待优化。总之,每个散学典礼,我们都需要在平淡中开掘新奇,赋予新品格、新意义;每个散学典礼,我们都需要按下暂停键,感悟成长意义,积蓄前行力量;每个散学典礼,我们既要引领学生“低头看当下”,也要引领学生“抬眼看未来”,带领他们认真告别昨天,从今天开始,朝向明天出发!
【参考文献】
[1]李平.学校仪式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变革之路[J].教学与管理,2019(22):22-24.
[2]万华颖.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互补——学校仪式的运行逻辑、功能分析[J].荆楚学刊,2020(1):80-84,96.
[3]张卫红.散学典礼要强化“三个意识”[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