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回归”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探析

2022-06-03郭金明赵海燕

关键词:养成教育立德树人新时代

郭金明 赵海燕

摘    要: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适应新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新时代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四个回归”视域下,文章探析以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面临问题及有效路径,以期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步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四个回归;养成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6-0010-03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是造就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需要一流的素养,一流的素养离不开一流的学生德行和习惯养成。因此,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成为新时代深化高等学校改革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之一。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教育部同时明确辅导员要从工作方法的角度深刻认识辅导员的“导”,其中将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行为教导”与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就业指导等列为同等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为辅导员在新时代背景下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成为辅导员落实“行为教导”的方法,成为贯彻立德树人的路径,对辅导员增强工作效能、提升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养成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符合新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最关心的话题,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提高素养、崇尚劳动,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清晰方向和具体要求。“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加强大学生品格和习惯养成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和内容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成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养成教育符合教育回归的理论本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一般认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但是在我国当前教育形势下,存在部分学生教育不能输、不敢输、输不起的焦虑,使得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家庭往往更偏于学生成绩,忽视教育过程中的品格培养和行为养成,养成教育自然就成为大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并且成为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要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加强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学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和育人终端,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理应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可谓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需要系统性设计,天天抓长期抓、从严抓从细抓,抓出成效,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养成教育生态。

(三)养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一流人才的职责所在

在一定意義上讲,良好习惯就是一种素质,个体的良好习惯能引导其积极对待生活,不断进取奋斗。群体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是校风、学风、班风、社会风气等。进入大学,青年学生才开始属于真正意义上独立的主体,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行为养成需要在此阶段不断训练、实践抑或试错,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但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更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同时应将其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依托和抓手。

(四)探究养成教育实践途径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探索趋势

文献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95后、00后成为高校学生主体,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的习惯养成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工作。如浙江大学构建了新生养成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养成教育要与“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以规范性培养为核心,助力新生树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成就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二、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实需要

教育的初心在树人,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推进一流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当在贯彻“三全育人”工作中聚焦问题。

(一)学生行为现状与新时代使命担当不够契合

随着国内外局势、信息技术和经济水平等的变化,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呈现新的态势,总体上积极奋进、富有创新、勇于担当,但部分学生生活习惯令人担忧,有饮食不科学、作息不规律、卫生健康意识差、娱乐休闲不节制的现象;有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追求,即课上不专心、课下不用功、平时逃课、临考突击、读书追求功利化、知识积累不宽厚、理论学习不精深、实践活动不深入;另有部分学生社交习惯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他们个性张扬、缺乏包容、人格障碍、融入困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复杂的挑战,不断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模式、新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

(二)学生日常表现与教育管理规范化的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确保工作全覆盖无盲区,各高校根据中央精神,按照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系统化的实施方案,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模式和手段,推进工作精细化、规范化,落实疫情防控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工作过程中也显露出疫情(非疫情)状态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所隐藏的学生行为自由、松散、无序的学习生活状态。课题组通过持续分析677名学生疫情期间数个月的疫情防控系统日常记录数据,并与常规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比对分析,发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学生看似偶然的行为表现,实与学生综合素质、学习成绩、社会评价等结果存在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程度存在累加效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又会放大。大学考验学生的自觉、自律、自发行为,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在新时代依然必要。

(三)行为养成与成长发展成正相关

课题组通过长期的案例访谈和调研积累,对学生发展指标数据和日常评价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群体大学生惯常的行为表现与其成长发展趋势和成就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如学生学习投入程度往往直接体现在考试成绩和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差异,学生求学期间的思想政治活动、阅读行为、体育锻炼、集体的归属表现、生活态度等与大学生初次就业、职业初期适应、职业中长期发展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必然性。每一个优秀学生、学霸的背后都有无数感人至深的成就故事,更少不了对无数优秀行为的执着和坚持;每一个问题学生(相对的、暂时的),他们可能本不是异类的种子,都是一步步、一天天滑向了堕落或颓废深渊,根源就在于对不良习惯养成未曾引起足够重视。

三、大學生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探析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高校应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贯彻真情教育、规范教育管理,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和行为引导,着力加强教育监督,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强化养成教育意识

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工作中需要开启新思维、探索工作新路径、研究新方法,不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成长需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激发学生自主成长潜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在成长成人成才中的“四自”作用。

从细节着手,围绕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抓课堂纪律、抓宿舍文明、抓网络清洁、抓实践参与等,规范学生行为素养;从细节着力,营造自律氛围、倡导文明公约、搭建多彩平台,充实大学生第二课堂,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滋养;从高处着眼,完善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规范约束大学生不当行为。

(二)强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协同

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在深入调研新时代大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原因,聚焦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特点,探索教育管理模式改革,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养成教育差异性,尝试鼓励启发学生自主参与设计大学生养成教育内容。

运用养成教育理论探索和完善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工作体系和有效路径,推动形成较为系统的、常态化的大学生德性、行为习惯养成、职业素养教育方案,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搭建“课堂·社团·宿舍”一体化养成教育服务框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组织和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构建“成长与育人”共同体,定期召开立德树人工作研讨会,推动协同育人交流互进的运行机制,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养成方面试点校企一体化运行,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育人方案的落地和完善。

(三)坚持五位一体,构建全面发展的养成教育体系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思想引领,突出学生政治思维养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旗帜鲜明跟党走,坚定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让新时代青年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体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感知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认可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2.创新发展,智育为要——围绕学风建设,实施“提升行动”服务学习和创新养成。以学习成效为出发点,抓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程度,从提升课堂出勤率入手;以提高学生成效为目标,抓学生学习专注程度,探索“无手机”课堂,提升课堂抬头率;以坚持学习成效为标尺,精准实施学习评价,倡议课余拓展行动,开展集体自修,提升作业完成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实施“一月一书”读书计划,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提升图书借阅率,培养阅读养成。

3.健康中国,体育为基——倡导全民健身,落实运动和生命健康养成。“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动全民运动就是追求全民健康。《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出台,明确指出了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更应当将体育运动列为一种生活方式。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探索组建大学生运动健身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一人一项目”进行分类指导,大学四年运动不间断,彰显大学生青春活力,指导运动健身兴趣小组项目化自主运行,创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机制,使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4.以文化人,美育怡情——弘扬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提升文明形象养成。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关乎广大青年学生“本质力量”的发挥和素质禀赋的养成。工作中应抓住学生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加强礼仪和职业形象教育,广泛搭建可让学生展示的平台,开展青春风采创意路演、举办辩论会、演讲大舞台等,实现人人有机会接受形象养成的锻炼和实践。

5.实干兴邦,劳育筑人——贯彻劳动教育,构建育心育德共同体。马克思曾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伟大的教育家欧文也曾说,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劳动是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但劳动教育曾被家长忽略,学生不接受、不理解甚至吐槽。随着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明确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育”被再认识。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锻炼动手能力,参加实习实践和劳动体验;学生社区开展以文明宿舍建设为导向,营造温馨和谐氛围和阳光健康宿舍文化新风,使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劳动、尊重劳动。

(四)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养成教育

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影响着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其行为模式受网络影响至深,当今大学生主体已逐渐过度到00后,他们富有互联网思维,崇尚舒适和自由独立生活和行为方式。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需要辅导员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大学问。

四、结论

大学生养成教育可谓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要使养成教育形成常态化机制,还需要逐步完善制度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坚持自律和他律相协同,发挥高校监督育人作用。总之,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与推进四个“回归”贯彻“三全育人”,理论上发自于共同的逻辑起点——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工作中落脚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末端——成人成长成才。项目组围绕大学生养成教育探索过富有特色的工作模式,坚持以贴近 “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出发点,打造的“读书·思辨·实践”养成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贯彻四个“回归”要强化学风建设,营造学习共进的氛围,形成学习奋进共同体,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加强精准指导服务,树立成人意识,将职业操守与为人为事相协同,实现全面发展,彰显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8-08-08)[2018-08-27].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7/content_5316809.htm.

[2]中國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谈高等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 把思政工作贯穿全程[EB/OL].(2016-12-09)[2018-08-27].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1209/c385474-28938271.html.

[3]陈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深入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4]袁海军.大学生养成教育:边界、内容及途径[J].教育探索,2020(1).

[5]许琳.95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7.

[6]赵曼宇.当代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7]巩铭.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8]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08)[2021-12-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08/c_1126466302.htm.

[9]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宋    宇]

收稿日期:2021-12-10

作者简介:郭金明(1981—),男,山东菏泽人,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养成教育路径探究”(201905)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立德树人新时代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