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中有法,乐在学中
2022-06-03陈惠娟
陈惠娟
摘要:本文聚焦微课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阐释了微课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应用于课堂的必要性。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发现,微课已经成为助力课堂的有效工具,微课的应用有法可循,契合学情的微课应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微课 道德与法治 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传播速度也在逐步加快,我们携手迈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数字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也在“被更新”,时代的浪潮像一双无形之手推着我们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让“教”和“学”都更有质量。
自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推行以来,对于该学科的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方向,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教师自我成长和学生学有所得,并乐在其中,是我们经常讨论且必须面对的问题。微课是助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目前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微课的应用情况,探索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方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愈发趣味丛生。
一、“微”也足道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和“活动性”极强的学科,聚焦儿童行为习惯和良好品德的养成。作为本学科教师,要准确地立足于部编教材的特点,落实国家省市“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精神,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新理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问世不久,配套资源不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联系本地区的学情,整合出符合地域特点和学情的新的教学内容,或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突破口,探索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微课制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在学中。微课“小”而“精”,对于知识点的教学针对性强,制作起来也很便利。
二、处处有“微”
(一)有关微课应用情况的调查
为了解微课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情况,采用问卷和访谈等形式,对某校20位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关于微课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反馈的情况如下:
该校所有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兼职教师都知道微课这一教学形式,85%以上的教师都认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确实有必要应用微课帮助教学。由此可见,教师普遍认同微课在平时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的必要性。
进一步调查发现,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一直应用或经常应用微课的教师占55.15%,说明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微课并非全面覆盖。
100%的教师都认为微课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既能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是学生有效理解学习内容的好帮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表示微课这一形式,可以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访谈过程中,对于“关于微课的应用,你曾遇到哪些问题,或者当前存在哪些困惑?”这一问题,教师众说纷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上微课使用的频率和时间;(2)微课制作的小妙招;(3)微课在课前和课后如何使用;(4)如何有效把握微课的“点”教学。
(二)应对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活动性、趣味性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期待快乐的课堂,渴望真正地融入快乐的课堂。在乐中学,微课是最好的助力军。根据前期研究反映出的问题,在课题组内,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研讨。在课前、课上、课下,将制作好的微课在不同的环节进行应用;请信息技术课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微课制作方法,让微课更有趣。课题组在此过程中进行了大胆且有效的尝试,并实现多渠道探究。
三、有“法”可寻
(一)打好“前期”准备之仗
生活就是素材,但需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积累。身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需要有个素材本,最好是能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要积极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事,也要关注国家大事。例如,制作《各族儿女手拉手》微课,笔者就用到了素材本上的青藏铁路修建过程这一素材,让孩子们感受颇深。道德与法治教师就是需要这样一双随时随地发现美的眼睛,只有这样才能寓教于乐。
(二)把握“点”的教学
1.关键点:“吃透”教材、定位目标
设计微课,要先细化学科“目标”,再找“点”下药。如二年级下册《我是班级值日生》一课中,班级值日生是每一位学生在班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二年级学生兴趣浓厚,能力不足。所以在讲授本课时,教师结合具体的值日情境录制了微课视频,手把手教会学生如何扫地、摆放桌椅等。
2.重难点:结合学情、答疑解惑
设计开发微课,也要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如《安全地玩》一课,玩耍时要看清场所,危险的地方不能去玩。那么哪些地方是禁区呢?微课可以呈现贴有警示标志和拉有警示线的地方,让学生脑海中有清晰的印象。
3.延伸点:补充教材,拓宽视野
设计微课,还可以关注教材的“延伸点”,补充有关知识,提供活动建议。如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受课堂局限,教材无法呈现具体的排队场景,为了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排队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教师通过微课,帮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需要排队的地方,从而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微课的制作方法
一堂完整的道德与法治课,尤其是低年级学段,可能会用到PPT、录屏等一些微课制作的工具,录课的方式也有很多,如利用手机、电脑、平板等,都很便捷。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录屏软件的使用方法,如Camtasia Studio,简单有效。还有EV录屏、希沃、畅言也可以尝试使用。
(四)找到微课适合的应用环节
1.课前
教师把已经制作好的微课作为预习的内容通过网络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消化,对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别伤着自己》一课告诉我们在家中玩耍也要注意安全。那么家里究竟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学生可以跟随微课的镜头一起去了解。
2.课中
微课放在课堂中,可作为导入,可用来示范,也可进行知识点教学。
如执教《各族儿女手拉手》一课,播放《我们的大中国》微课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56个民族,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如《吃饭有讲究》一课,播放微课《吃饭时间到》,让学生跟着微课学习餐桌礼仪。有了示范,学生学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3.课后
这一类型的微课主要是为课堂更好地“走出去”。课堂所学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认识丰富多变的世界,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四、关于“微”的思考
“微”时代让学习悄悄地发生改变,学生对微课的喜爱让我们更加元气满满。教师作为微课的“导演”“编剧”“演员”,目标就是让学生不只是“观众”,更多的是参与,乐在学中。教师发布主题或脚本,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教师发布的主题提供相关素材,让微课的制作更能体现学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课程理念,彰显实践性、真实性的原则,让信息技术真正开出花来,让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落地生根,与“微”俱进,力争出“新”。
責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