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小练笔收获大文章
2022-06-03王海燕
王海燕
摘要:笔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们害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缺少写作素材、不知道怎么写、字数要求太高。统编教材找准练笔点,解决了学生缺少写作素材的困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丰富的作文素材库;同时统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练笔的方法,解决了学生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巧妙进行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让学生们敢于练笔,乐于写作,以期收获“大文章”。
关键词:课文“空白” 习作 精彩表达 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学生进行交流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真实体现。现行的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结构,提出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编写理念。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的习作呢?
一、激发情感,结合独特感受写一写
统编教材体现着浓浓的人文性,课文中往往蕴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往往有许多感受想要表达和倾诉。为此,教师可利用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找准练笔点,深化文本内容,让学生由表及里地体验情感。如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安排的首篇课文是《桥》,课文通过小说的三要素让学生认识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在危急时刻,先人后己,他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课文结尾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之后戛然而止。这种设置悬念的写法,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读到结尾已经被深深感动,心中有千言万语要表达。笔者随机安排了小组讨论:如果这位老共产党员在天堂和儿子相遇了,这对父子会有怎么样的反应?联系课文情节发挥想象,写一写。学生小组讨论,换位思考,展开想象,写得很精彩,句句深情满怀,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独特的感受。又如《草原》一文,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句结尾。笔者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找找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汉情深”。然后布置练笔任务:他们不忍分别,在斜阳之下会说哪些话呢?发挥想象,写一写他们“何忍别”的画面吧!学生用诗歌、短文等进行各种形式的表达,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民族情谊。
二、课文“空白”,抓住中心补一补
有些课文中的内容,作者只用简练的语言一笔带过,但意蕴深刻、耐人寻味。我们要善于寻求课文“空白”点,拓展文本内涵。比如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中《穷人》这一课,当丈夫得知桑娜抱回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两个人都没有说话。读小说,要学着读人物的内心。此时的桑娜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呢?于是笔者抓住课文“空白”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练笔:联系小说情節,写出主人翁桑娜的心理活动。学生写出来的小片段都感人至深,既激发了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又运用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又如,学习了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陶罐被挖上来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写写这个故事吧。同学们都兴趣盎然,乐于表达。这样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本,又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还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精彩表达,以读悟写仿一仿
统编教材的一些课文中的片段,蕴含着一些典型语言文字的要素训练点。教材安排按照学段特点螺旋上升,精彩句段、总分的构段方式、谋篇布局……都可以作为小练笔“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花钟》第一自然段,课文按时间顺序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写出了一天之中不同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花儿开放的姿态也各不相同。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品读,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习把表示时间的词语放在句子不同位置的表达方式,选择其他几种花,按照花儿开放时间的顺序,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写。
四、欣赏古诗文,发挥想象改一改
统编教材中编排的古诗文图文并茂、内容浅显易懂。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让他们将古诗文改成小故事,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古诗文的理解。他们在阅读古诗文时借助画面,紧扣生动画面和关键词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编成小故事写下来,既能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又培养了语感。
例如,教学完《村晚》《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和教材插图,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小故事。这三首古诗描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都能唤醒他们的生活记忆,使其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学生把古诗改写成了一篇篇生动的故事,语言活泼,趣味性强。又如,对于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这篇古文,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其人弗能应也”的场面,想象“众人一哄而散”的情景,加上人物的动作、语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他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五、借教材亮点,抓重点练一练
统编教材提出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理念,特别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除了安排“口语交际”这个栏目外,还非常重视书面表达,安排了“词句段运用”“初试身手”“课后小练笔”等直接指向书面表达的一些栏目,并安排了独立的习作单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习作指导。我们要利用好统编教材的亮点,抓住重要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小练笔。
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学生通过读“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个句子,体会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方法。然后选择“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中的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这样的小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对本单元写一个人的样子的习作任务起到了写法引领和铺垫作用。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妙手写美景 巧手著奇观”为主题,让学生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我们在教学习作单元中的课文时,要适时进行习作指导,利用好“初试身手”这个栏目。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时,首先从题目入手进行指导:游记的题目可以用“记某个地方的具体景点”这种形式,也可以用“游某个地方的具体景点”的形式。初读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地点转换的过渡句,梳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把游览线路图补充完整,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然后学以致用,“初试身手”中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游览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课文中把孔隙的狭小及自己的感受写得非常详细具体,其他的内容写得比较简单,这种详略得当的写景方法也值得借鉴。
这些训练点正是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练笔点。因此,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练笔点,要多动脑筋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并且用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练笔积极性。我们只有找准练笔点,才能期待学生收获“大文章”,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跨越!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