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小学德育生活内涵

2022-06-03陈桂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6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生活

陈桂香

【摘要】在小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品德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程”。在“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引领下,笔者就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德育生活内涵为契机,为学生创设深入体验社会生活的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生活

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进行德育与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样重要。因为它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教育成分。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是一项不可一蹴而就,而需潜移默化的“德育工程”。要求小学生像背诵课文一样一字不漏地记住德育内容,这样的做法是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真正内涵的。

“生活即教育”,教育和生活是同时进行的,教育包含于生活中,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处处有教育,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才能起到作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实施品德教育,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让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生活化。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以生活为本,开拓生活教育本源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强调生活的基础性。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让儿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利用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加深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

如,在进行“节约粮食”教育时,与学生的交流还历历在目:“陈老师,我们在《窗边的小豆豆》阅读分享后,来一次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之美食分享,如何?”“建议挺好,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在得到教师的同意后,兴高采烈地说:“希望品种多样,又不浪费,大家可以品尝各种品种的美食。”“说得对,那该怎么做?”“陈老师,你不是经常教育我们做事要有规划吗?美食会我们也要规划,我来设制表格,通过制作表格,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一目了然。这样子,品种丰富,数量适宜,不会浪费。”

第二天,一份美食分享表单呈现在笔者眼前,真不敢相信五年级学生居然在这么短时间,编制出这么周全的计划表,几乎是全员参与,有20多个品种的美食。而且,不但写清每人的数量,还结合班级人数,总量也一清二楚。表单包括:出品人、名称、材料、数量、烹饪方式等。可见,以生活为本位的教育,容易呈现出一派活力,轻而易举地收到良好的“珍惜资源,爱惜粮食”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再现生活场景

新課程实施的过程中,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品德教育点融入在一个个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提高行为道德的认识,从而内化道德行为。教学中,笔者摒弃了“填鸭式”的说教,而是利用生活实例,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乐于接受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和特定情境中,让学生进行体验,利用学校有限的小课堂来触摸到社会的“大课堂”,回归和体验生活,使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掌握生活技能。如,笔者计划在新学期注册当天,在所在班开展“作业本批发零售”活动。“作业本批发零售”社会实践活动分三步走:明确目的,除疑营造氛围;活动体验,深化感悟;活动后内化和分享感悟。让学生在“准生活”模拟中强化感知,启迪思维,知道践行。

(一)明确活动目的,除疑营造氛围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笔者跟学生讲述“作业本批发零售”社会实践活动的想法。其中有的学生有顾虑,担心会亏本,不敢参与。为了消除他们的顾虑,笔者跟学生说明“陈老师是他们的后盾,绝不会亏本”,并苦口婆心地举了一个实例:假如你负责的项目是课文本共250本,如果批发价每本0.4元,那本钱就是100元。假如你以每本0.5元的价格卖出180本,即共得90元,还差10元才回本,那怎么办呢?不用怕,陈老师会按批发价向你回收30本,那就得到12元,再加上你已收入的90元,共102元。换言之,你不仅挣了两块钱,还多出40本课文本,所以说无须担心亏本,可以说这是包赚的买卖。学生的顾虑立马打消,变得饶有兴趣,热情高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为了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的思维习惯,提升解决困难的能力,笔者还让他们讨论:预测整个活动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进而展开交流讨论,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笔者也把本次活动构想发到班级微信群,家长们非常支持。他们认为,这买卖实践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办事能力,提升生活技能,而且可以体验到挣钱不易,估计今后不会乱花钱。

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笔者强调本次参加“作业本批发零售”活动的人数有限,经考虑,名额限制为10个,先报先得。

晚上八点,笔者准时将方案发到班级微信群。“‘作业本批发零售’社会实践活动操作流程如下:1.自报承担哪种作业本(每人只限一种);2.自我批发作业本;3.注册当天零售。(附作业本种类及数量:1.数学作业簿250本。2.软皮抄100本。3.英语作业簿250本。4.双行簿250本。5.课文簿250本。6.大作文簿(左右翻页那种)100本。7.原稿纸100本。8.便利贴150叠。9.红笔100支。10.作业登记簿50本)有意向参加,请接龙。”

10个名额简直就被“秒杀”,抢到机会的学生津津乐道,没抢到的自告奋勇加入好朋友队。看来,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生心中。

(二)践行体验,深化感悟

德育践行是由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形式所决定的。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品德教育的形式应从生活出发,同时还必须让它再回归到生活中去。它在与生活的其它方方面面产生动态联系和作用时,才真正融入于现实生活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基粒“活性因子”去重塑和完善生活方式,促使大家追求社会实践。

品德教育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是感悟现实社会真实情境,并从多感官去观察、体验和认知生活中的德育。德育源于生活,生活既是教育,这也契合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

“作业本批发零售”社会实践活动当天,笔者班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课室热闹非凡,干劲十足,花样别出。你看,本子叠得整整齐齐;零钱数完又数,计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回本钱。最吸引大伙的是骅骅那“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错过是你的错。”的招牌广告,俨然实力派“商业大佬”。

为了让本子尽快卖出去,有的学生学着超市促销员,一板一眼地招揽客户:“我的本子比別人的要厚,你要买的话,我给你打八折。”有的学会了讨价还价:“你看,你的本子虽然漂亮,但是有的已经开胶了,要不你卖给我每本3元,我多买几本。”买卖双方不断交流,他们脸上充满着喜悦。他们就像真实的买卖者,让笔者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可见,只要教师愿意放手,相信学生,学生会惊艳到你,“教而不教”的效果水到渠成。

在“作业本批发零售”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学生问笔者:“陈老师,我们三个共赚到25块钱,该怎么平分这25块钱?”因为三个学生合作参加,他们在讨论着,每人分得8元后,剩下的1元,该怎么办?用来买零食,一块钱买不了什么。再平均?每人3毛钱,不好找。在他们绞尽脑汁时,笔者提议将那一块钱给在这次活动中贡献多的一位。他们不约而同地竖起来剪刀手,异口同声道:“耶!”又是拥抱,又是跳,不亦乐乎,没再斤斤计较,而是在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陈老师,我卖的课文本赚了5块钱,还剩50本,这50本课文本如何处理?”一向话语不多,缺乏自信的蓝蓝主动跟笔者说。“你好成功呀,可自留一部分,另一部分可以捐给班作为奖品,你自己决定吧。”这位内向的女孩见教师尊重她和支持她的选择,她开心地说:“对!对!对!我自留一部分,一部分捐给班。”看来这学生已播下善良的种子。

只要教师毫不吝啬地肯定学生,适时点拨,真心实意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必能牵引向善。学生通过真实生活体验和感悟,学会大度,懂得分享,果断处事。

(三)活动后内化和分享感悟

“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旨在让学生通过生活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成长,这是其精髓。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情打造充满乐趣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为学生找准成长的方向,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懂得爱护环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教育的资源,进行情操塑造。笔者曾经设计了这样活动案例:

“孩子们,请你们举起刚拆下《雾都孤儿》的包装袋。”笔者边说边举起右手,手掌心朝天花板,手掌心平放在经过折叠好的包装袋上,“请大家看清楚陈老师手上有什么?”坐在后面的学生一脸茫然:“老师,没看到有东西呀?”“请看。”笔者边说边从右手的手掌心拿起已经折成小团的包装袋。然后继续问:“大家猜猜这是什么?”“老师,这是塑料袋。”“哪来的塑料袋?”才思敏捷的学生立马说:“老师,我知道,是刚拆下《雾都孤儿》的包装袋。”“再想一想你们手上的包装袋跟陈老师手上的包装袋区别在哪?”“我们的没规则散开,经过陈老师处理后的包装袋,成了不起眼的小丸子。”“除了形状各异,还有什么不同吗?”“如果用陈老师的方法来处理包装袋,将几十个包装袋堆放在一起,两个手掌都能装下。我们没有经过处理的包装袋,需要用一个很大的袋子才能装下。”“大家用数学的知识,估算一下,同样的包装袋,因为处理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空间,相差有几倍?”“起码8倍。”“认同!让我们身边的垃圾桶也来个塑身。下面,我们来一个挑战,看谁将手上的包装袋折叠最快,谁敢跟陈老师pk?”个别学生手疾眼快地揉成一团,屁颠屁颠跑到讲台,得意扬扬要跟笔者比拼。笔者示意他松手,该包装袋瞬间蓬松起来。这位学生不服输,立刻拿起笔者折好的包装袋,细细打量着,渴望找出机关在哪。学生找了半天也发现秘诀。在他们好奇心的驱动下,笔者连续展示几次给他们看,有分解动作,也不缺乏讲解。经过多番观察,终于找到操作窍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包装袋一头,右手拿着包装袋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不断绕圈,最后部分塞进缝隙。一批心灵手巧的学生兴高采烈充当“师傅”,场面热烈无比。

为了让“低碳减能”意识深入人心,笔者专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如何让垃圾桶“瘦身”?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很快总结出垃圾桶“瘦身”办法。生活垃圾放垃圾桶前要先这样做:一次性饭盒重叠或大盒装小盒;喝完牛奶,将牛奶盒压扁;一次性筷子统一收集一捆一捆;用过的计算纸,揉成纸团。

教师善用生活场景,开展环保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为此,生活化的活动实施完成后,还让学生对活动进行内化,分享自己的感悟。学生通过活动感受生活的真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产生深入的思考。思想品德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种种事情。通过观察、体验、探究、思考、反思、梳理、创造,升华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获得真实生活感受和认识。即达到“回归生活”,从而成为有效的教学。

在学生谋定的美食分享活动中,笔者设想的活动效果不只是满足味蕾欲望,更是想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同时能进行一次感恩教育。学生连美食的摆放,也经过精心布置,创意非凡。你看,有正方形、菱形、心形,还有花朵形,好美。真不忍心开吃!被学生们的心思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折服!学生的脸上乐开了花,一会看看教师,一会目光转移到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上,期待教师尽快一声令下“开吃”。笔者看出学生的心思,于是来个“拖延”战术,特意考验学生的耐性,不慌不忙地说:“孩子们,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说得真好,种类繁多的美食,此时此刻你还想跟谁分享?”笔者这突如其来的发问,课室马上鸦雀无声。笔者做了个思考的手势。“要跟老师和同学分享。”平常不太爱说话的杰杰抢先回答。

“哪些老师?”

“语、数、英老师。”

“同学们都有心,谢谢你们!那还有谁?”

“其他科任老师。”

“还有谁呢?”

学生再一次愣住。笔者便说:“请听提示‘一日为师。’”“哦,对,我想起来啦,教过我们的老师都应该跟他们分享。”“懂得感恩,真好!事不宜迟,孩子们行动起来吧!”

“老师,我负责给一、二年级的班主任送过去。”

“老师,我给一、二年级的数学老师送。”

“老师,我不吃那么多,等会将我的那份带回家给家人尝尝。”

学生品尝美食的念头已抛到九霄云外。尊师!尊敬长辈,懂分享,会感恩在活动中逐步养成。

可见,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互相影响,彼此浸润,远超越教师的说教。生活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

四、结语

德国思想家胡塞尔说过:“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相对于社会这个大课堂来说,学校的课堂生活在时间长河里是短暂的,在内容上相对于社会来说是狭窄的,就让“真实”的社会生活融入到学校德育大课堂里,让还是懵懂童年的学生对这个世界体验更深刻些吧。因而重视“真实”的社会生活体验对于学校德育非常必要的。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成长机会,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发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探究中独立思考,获得丰富成长阅历,实现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真正得到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夕辉.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盛刚峰.重视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发展[J].思维与智慧,2016(20).

[3]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张建珺.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生活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将社会实践活动融于主题班会的实践与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