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价值、巧设计,让语文要素落地开花

2022-06-03黄泽銮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6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小学五年级语文素养

黄泽銮

【摘要】本文是对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回顾和小结,也是让语文要素落地开花的一次尝试。教师解读文本后,设计教学活动,借助教学支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整合资料,借助资料来了解时代背景、作家风格、创设情境,丰富对课文的认识、释疑释难等,最终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由此实现要素落地,促进语文素养提高。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资料搜集;解读文本;教学设计;语文素养

一、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明晰文本教学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不同学段资料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

每个学段对于资料搜集的要求各不相同,由查找汉字拼音到查找词语,再到有目的地搜集信息,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它们互相联系又螺旋上升。

在統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中融入了两处资料搜集要素,分别是阅读训练要素和表达训练要素。第一处是第四单元中的单元导语指出,语文要素为“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编者编排了一系列与爱国主题有关的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等。这些选文的时代背景都离学生比较远,除了通过字词篇章感受思想感情外,也需要借助资料体会课文感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的渠道,根据需要去查找信息,进行简单整合,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第二处是在第五单元习作中提出“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鼓励学生借助资料完成一篇说明文,将资料搜集要素巧妙地融合在习作之中,对学生的资料整合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第五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承接第四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阅读与表达兼顾。落实好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才能让第五单元的习作训练水到渠成。

二、巧妙设计与实施,让资料搜集要素落地

(1)解读文本,巧妙设计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主义,语文要素是“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中表达了本时代的诗人对自己时代的看法和炽热的爱国之情,《少年中国说》(节选)则是梁启超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言论,纠正国人自暴自弃的奴性心理,唤起国人的爱国热情而做的演讲,《圆明园的毁灭》记录了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过程及原因,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小岛》介绍了守岛士兵这个特殊群体的故事。结合文本,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如下:

(2)精准设计,指向语文能力培养

根据以往学情,多数学生都能借助网络、图书、影像等搜集到相关资料,但是如何运用搜集所得的资料助力课文学习,却是教学中比较模糊的版块。除了避开进行资料搜集方式的大比拼或资料的无效堆积等错误方向外,搜集资料要素在教学活动中“软着陆”,更要着眼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单元教学设计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展开,精准定位了本次资料运用的目的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活动,借助教学支架,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整合资料,借助资料来了解时代背景、作家风格、创设情境,丰富对课文的认识、释疑释难等等,最终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示儿》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借助资料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深入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以下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走近陆游。

——诗人明明知道人死去就什么也没有了,为什么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学生展示补充陆游的生平材料。教师补充陆游不同时期所写的爱国诗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刻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补充诗句:

53岁写的《关山月》: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62岁写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生平资料和不同时期诗句的补充相互映照,爱国诗人陆游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立体。这也是古代文论中文人们推崇的知人论世法。通过这些资料,学生再读《示儿》,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悲伤和盼望之情。

再如,《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课前,教师布置了搜集圆明园的资料,在进行这部分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分享交流。

课前安排搜集资料的任务,按小组分配任务,避免资料重复。资料搜集方向可以涉及圆明园的面积和布局,内藏宝物件数及建筑风格,等等。

课堂上进行这部分学习时,组织小组分享资料,交流感想。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从具体的数据和信息中了解到不可估量的损失到底有什么,从而悲愤于外国侵略者的不义之举,惋惜于圆明园的毁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本单元课文情感充沛,适合朗读。交流平台提出:怎么通过朗读,表达丰沛的感情。学生只有把课文读明白了,与作者有深切同感,才能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少年中国说》(节选)就是一篇气势磅礴、朗朗上口的文言文,教学重点确定为“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借助资料体会课文情感后,再设计指导朗读环节,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读出情感。

三、让语文要素落地开花的思考

以上实践是基于统编教科书的编排体例,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回顾和小结,也是让语文要素落地开花的一次尝试。

沈大安在《文本解读三人谈》中提出,“教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统编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要想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同样如此。资料搜集要素在整个小学阶段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对于资料搜集和整合、运用,各有不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每个学段不同特点,深入解读文本、把握生情,因材施教,将要素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去习得要素,提高语文能力,助力学生素养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沈大安,藤春友,王崧舟.文本解读三人谈[J].小学语文,2007(6):7-10.

责任编辑  杨  杰4466622C-0761-4F1E-B3EC-914655F35AEC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小学五年级语文素养
小学五年级阅读迁移式练笔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小学五年级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切入感知,学生解读文本的新视角
对小学五年级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解读文本“五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