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的四重逻辑

2022-06-03欧迪任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欧迪  任伟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走过百年征程并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强大精神支撑。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需从生成逻辑、内在逻辑、辩证逻辑、实践逻辑四个维度进行整体性把握。从生成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应时代呼唤出场;从内在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在长期实践中具备了丰富的内涵意蕴和鲜明的本质特征;从辩证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船精神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从实践逻辑看,以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自我革命、加强教育引导、创新话语表达为实践指向,有助于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逻辑维度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2)01-0011-05

[收稿日期]2021-12-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生成逻辑研究”(20KSC185)

[作者简介]欧迪,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伟,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科学概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发,不仅体现了党的理论重大创新与发展,还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的回溯与总结。要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就要清楚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如何生成,又具有怎样的内涵特征,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船精神之间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在今天又该如何赓续弘扬等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从生成逻辑、内在逻辑、辩证逻辑、实践逻辑四个维度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整体性把握。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应时代呼唤出场,并随着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一)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基底

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理论来源

列宁成功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执掌政权的社会主义共和国,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并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所始终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以其不懈追求人能够全面且自由发展的人民性、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所产生的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的科学性、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理论及指导现实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性、力图实现全人类解放崇高目标的斗争性、与时俱进且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开放性赋予了伟大建党精神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的能量。首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一内涵所强调的真理就是随实践不断发展并不断接受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所要坚守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唯物史观,是对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追求。再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革命实践特点,斗争与革命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史,通过斗争,社会主义才能蓬勃发展,中国的革命实践才能走向成功。最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忠诚观。“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P42),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人民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注重强化党的建设以发挥其先锋队作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长土壤

中国有绵延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历史涵养的文化底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更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文化基底。首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不仅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向往的梦中“桃花源”,还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封建制度压迫中所不断求索的未来社会构想。其次,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无论是“民为贵,君为轻”还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治理需要还是人民意志经由士大夫阶层向上传递,这一思想已经深深熔铸为中华文化的政治底色,成为了党奉公为民的初心与宗旨。再次,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断斗争的民族,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情况便可窥见一斑,中国的神话体系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的故事,古书典籍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天地立心”的诗句,这些都真切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艰难险阻而自强求变、勉励拼搏的民族品格。最后,忠诚与担当是中华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之处,其衍生出来的“侠”文化、“士”文化等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也拥有了强韧的生命力。这些文化基因传承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在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中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长土壤。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结合与创新性转化,锻造、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在二者结合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得以激活,强化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发展性、斗争性、开放性也内化为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二)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时代条件

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仅局限于建党实践,不仅体现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的精神样态,更是不同时代、不同坐标党的精神标识,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发端。一方面,工人阶级拥有了先进的领导。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得到空前发展,一大批立志报国却未觅得良方的革命者开始自发聚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周围,这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在思想上得到了空前解放并统一于行动,开始着手领导工人运动。同时,中国的工人阶级本身具备优秀的品质,他们有着世界上其他工人阶级所固有的品质: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占有生产资料,且富于组织性,拥有坚定的革命热情。中国的工人阶级还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因而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且分布集中,同农民有天然联系。工人阶级有着强大的革命能量,只是一直没有形成巨大合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入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展的积极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及阶级基础。另一方面,革命环境孕育了先导的形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革命形势极其复杂,内有封建清廷的壓迫,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环伺。各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均败下阵来的事实证明,要救中国必须进行伟大革命。而要进行伟大革命必须要有坚定的领导力量,农民、地主、资本家由于具有先天的软弱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只有依靠工农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可以说,伟大革命事业呼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呼唤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0E23D170-5B0E-4562-B58B-1228142B59C5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从狭义来看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精神样态的集中体现,从广义来看则是一种具有超时空性的精神标识,贯穿党的奋斗全程,不局限于历史分期与地域坐标,具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意蕴与鲜明的本质特征。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伟大建党精神作出的高度概括。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足之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打开新局面,不断将事业推到新的发展高度,其核心要义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巨大真理力量的把握,坚信“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设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度充盈且人人乐得其所、平等博爱,精神世界同物质世界一样富有,实现自由且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模式构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史与现实以铁的事实告诉我们,人心向背直接决定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进一步作出理论回应,提出了著名的“人民江山论”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为了江山稳固,必须把大力推进民生福祉工作落到实处、奏有实效,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进民生发展。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到2021年7月1日的建党百年,可以看到,通过一代代党的核心的有力领导和一代代党员的接续奋斗,我们正无限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在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就不惧政治迫害与围堵,以笔为刀、丹心铸剑。中国共产党创立后,更以接续斗争精神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从长征时期的“不惧长征二万五”到疫情时期的“我是党员我先上”,正是无数优秀、先进、无畏牺牲的前辈以血荐轩辕才换来今日之中国,以万丈革命豪情才成就今日之中国共产党。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对党忠诚,不仅是党章对党员干部的外部强制约束,更是熔铸进百年大党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是党员干部所要具备的基本政治品格,也是党员干部夙夜为公、无畏奉献、果敢担当,对党负责、为民尽责、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底色。“人民至上”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习近平总书记最常提及的话题,更是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生动注解,是对“依靠谁”、“为了谁”以及“我是谁”三问的有力回应。党从人民的湖泊中走出,人民群众是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动力之源是人民、价值指向同样也是人民。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特征

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同党的奋斗历程相随齐进,在历史淬炼中形成了先进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高度统一、政治性与革命性高度统一、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本质特征。

1.先进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是先进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的集合体。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镌刻于党旗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國共产党提供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并指明了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品格使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完成了其他任何阶级、任何政党都无法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近代中国的救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达成了谋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并在后继实践中不断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新发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历史潮流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一个个胜利,得益于真理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得益于伟大建党精神内蕴先进性与实践性所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

2.历史性与时代性高度统一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3]伟大建党精神发端于改天换地的建党实践,又在艰苦奋斗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回应时代命题而不断丰富、完善,对初心与使命的追求是贯穿这一过程的红线。伟大建党精神既回溯历史又开辟未来,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将在历史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中不断焕发新的时代价值。

3.政治性与革命性高度统一

“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与革命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4](P23)。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将民族复兴重任扛在肩上,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为了实现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党就承认“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5]。只有强化政治担当,人民才会选择党,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合力;只有坚持革命、勇于斗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无尽动力源泉。

4.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在党性修养中突出人民性,在为人民服务中践行党性原则的精神来源。“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6](P23)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党的先锋队性质,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其他特殊的利益追求。另一方面,在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中,凝聚群众力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能够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党的领导更加有力,鱼水关系更加和睦,携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0E23D170-5B0E-4562-B58B-1228142B59C5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辩证逻辑

随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研判及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的关系问题成为了系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所必须梳理清楚的一个理论问题。

(一)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辩证关系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公布了第一批纳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据文件汇总数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认定的伟大精神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坐标的46种精神,这些精神一同构成了党的伟大精神。要清楚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是“树干”与“枝杈”的关系,体现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一方面,有“源”才有“流”,有“树干”才能支撑“枝杈”。另一方面,有“流”才能使“源”得以活泛,不会成为死水;有“枝杈”才能搭建起树干物质交换的中介,不会成为枯树。概言之,伟大建党精神归属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头、开篇,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代和坐标的具体实践与延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征程的起点,亦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在此后的奋斗路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成果并形成了贯穿不同历史时期、联结不同地域坐标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可见,伟大建党精神归属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发展丰富的逻辑起点。从总体层面出发,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非具象化精神,它并不特指某一具体历史时期或地域坐标诞生的精神,而是随着实践发展,将自身内涵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具象化为各个时期与地域产生的精神。作为谱系而言,是需要历史的积淀的,是起点与过程的统一,这一积淀的过程就是党践行初心使命,诞生各种精神的奋斗历程,这一起点便是党的创立及伟大建党精神的初步形成。伟大建党精神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奠定了逻辑基底与本色标识,因此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归属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头、开篇,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代和坐标的具体实践与延展。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辩证关系

伟大建党精神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而在同一时期还存在着红船精神,看似二者意蕴相近,但却存在差异。

首先,二者之间存在差异。作为两种精神意象,二者存在着必然的差异,从内涵来看,红船精神内涵表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及“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三方面,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有着本质的不同;从提出时间来看,红船精神首次提出是2005年6月,伟大建党精神首次提出是2021年7月1日;从表达方式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非具象化的表达,红船精神则具象为浙江嘉兴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的游船;从精神内容来看,红船精神虽未明确是建党精神,但确实是对建党实践的精神总结,而伟大建党精神标明是建党精神,却不仅仅以党的创立精神为全部内容,也不仅仅聚焦于党的初创实践。

其次,二者之间存在一致。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都是党的初创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党的奋斗历程,红船精神就是这个过程的起始环节。红船精神具有明显的地域标识和具体表象,但要看到,浙江嘉兴是第一次党代会召开的地点,具有重要意义,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实践并不仅仅在浙江嘉兴。相比较而言,北京、上海等地的实践更具代表性。伟大建党精神则可以从总体性上弥补这一不足,使黨的初创精神更具有全面性、广泛性。

最后,辩证看待二者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总体层面的表述,红船精神是更加具象的表述,二者之间并不是割裂、对立的一个必然取代另一个的关系,二者是可以在联系中和谐共存并产生更大能量的关系。一方面,红船精神倚靠历史事实,是对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史实的呈现,同时其具象化的红船形象无法被替代,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提出以来所取得的党史教育成果也无法替代。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提出于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是对党百年征程凝聚的精神力量的回溯,涵盖各个历史时期及地域坐标的实践与诞生的精神。红船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是相比较下的小概念与大概念的关系,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精神的具象表达和总体性精神表达的关系,也是互相诠释、和谐共存的关系。

四、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自我革命、加强教育引导、创新话语表达为实践指向,将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

(一)坚定理想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有坚定的理论指引,才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才有充足的精神底气,才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方面,要使伟大建党精神向现实转化,更大程度激发时代价值,关键在于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洞察发展大势、明晰时代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另一方面,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进一步结合,更加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实践的发展要求。时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坚定理论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指引新时代的赶考路。

(二)勇于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勇于自我革命,只有不断地自我革命,伟大建党精神才可以常新。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的领导的同时注重强化党的执政能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红色资源,在四史学习尤其是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大力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原则,永葆政治本色。另一方面,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工作标尺。广大党员需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尽责、为民尽职,为人民群众多做实事,将党和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0E23D170-5B0E-4562-B58B-1228142B59C5

(三)加强教育引导,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中中央办公厅于2021年9月21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并要求各级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青年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牢牢把握青年群体,切实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一方面,坚持“守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既要建设一支拥有崇高信仰、理论过硬、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还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守正”,始终以培养中华民族复兴时代新人为目标,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创新”。统筹思政课的理论课堂、实践课堂、虚拟课堂,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中、在百年党史中、在世界视野下诠释伟大建党精神,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感与感染力。

(四)创新话语表达,提升主流话语阐释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以主流话语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脉络和取得的成就,以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让伟大建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主要从以下两个着力点入手:其一,体悟伟大建党精神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体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指引力。在对世界范围内政党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的比较中,真切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伟力和伟大建党精神的旺盛生命力。其二,聚焦党的伟大精神发展脉络。将伟大建党精神纳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阈之中,以历史的宏大视野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及生动实践,讲好建党故事,传递红色基因,将伟大建党精神代代传承、弘扬下去。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2).

[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4]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薄 刚]

0E23D170-5B0E-4562-B58B-1228142B59C5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