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课程,夯实德法教育
2022-06-03花韡
花韡
摘要:研发校本课程可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拓宽教育渠道,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延伸和重要载体,“能仁剧场”校本课程,坚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目标,通过激发学生内驱力,打造指导教师团队,在编排、比赛和展演中实现课程的建设,引导教育广大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关键词:校本课程道德与法治“能仁剧场”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方面,研发校本课程可以完善学校课程类型和内容,拓宽教育的渠道,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中学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理念,尤其是重视通过各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能仁剧场”课程是笔者指导学生开发、建设与实施的一项校本课程,通过组织和帮助学生建立“能仁剧场”社团,指导学生编写、排练、展演情景剧,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形式。
一、“能仁剧场”课程的实施背景
作为一门有实践基础的校本课程,“能仁剧场”课程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延伸和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活动性特征,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能仁剧场”课程就是在“立德树人”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情景剧创演等活动,提高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增强学生道德情感、法治意识和艺术审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判断和选择,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能仁剧场”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了平台,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着力培养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仁剧场”课程是本校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之一,对应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能仁剧场”课程引导学生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古今中外经典戏剧故事,掌握人文领域基本知识,了解道德发展与法治进步成果,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意识,实现人文素养积淀,厚植人文底蕴。“能仁剧场”课程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坚韧乐观的心态,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制力和抗挫折能力等。课程实施过程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项目和内容,学会合理使用时间、分配精力,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又注重学生自主、自制与自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明辨是非,强化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
(三)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有文化建设、课程发展、德育工程、教育研究等领域的具体要求。“能仁剧场”课程能够在丰富校园文化,完善课程建设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和领域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课程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决定着人才的综合素质品质。“能仁剧场”课程是学校构建完整的育人课程体系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能仁剧场”课程倡导的法治思想、戏剧文化、教育理念能够传承学校文化的底蕴,丰富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拓宽文化传播的途径,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位一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整体构建。
二、“能仁剧场”课程的实践与创新
顺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积极尝试,研发“能仁剧场”校本课程,扩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项目和内容,逐渐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发展、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多了一种途径和渠道。
(一)打造指导教师团队
“能仁剧场”课程的建设需要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本校组建了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主,语文、艺术教师共同努力的指导教师队伍,为课程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道德法律问题,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律视角分析和研究问题;语文教师和艺术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戏剧知识传授、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指导。参与课程研发与实施的指导教师对本课程高度重视,在完成主要的教育教学的同时,深入学习戏剧、道德、法律、表演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自主参与社团、课程等活动时,逐渐认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增长教学的智慧,提高指导水平。
(二)发掘学生内驱动力
学生是“能仁剧场”课程建设的主体,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个人特长及优势,自主报名组建学生社团,成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内心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工编组,有社会调研组、故事汇编组、剧本创作组、情景剧表演组、舞台服务组等,让每个学生在课程研发和实施过程中都有任务,都承担责任分工,都分享创作成果。各组人员之间可以根据个人愿望、实际需要等进行调整和组合,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实施创作与排演
“能仁剧场”课程通过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生的社会认知状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挖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涉及的道德问题和法律现象,寻找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筛选关注度高、与生活结合紧密、适合情景剧表演的法治和道德问题作为情景剧创作的素材。人际相处、诚信问题、网络使用、欺凌现象、亲子教育、网络诈骗等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是我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与课余时间,围绕热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剧本创作技巧。结合剧本创作的素材,确定剧本创作的主题,设计基本的故事情节,塑造个性化人物。在初稿形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和交流,结合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剧本创作。当进入编排环节后,无论是剧本創作人员、导演、演员以及舞台服务人员都全部投入编、导、演的过程中,揣摩角色性格、体会人物经历、优化故事环节,创设戏剧情境,提升表演效果。FBC2009E-736C-4A8F-9AB5-D0133C0EF8E2
(四)比赛展演促进教育
剧本创作与排演最终是通过展演的方式教育观众,影响感染他人,力求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学校组织情景剧展演活动,优秀的情景剧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进行展示演出,用生动的故事、警醒的案例、生动的表演、真挚的情感影响每一位观众,让观众潜移默化地学习法治知识,提升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学生和家长在观看情景剧后,分析故事案例和人物行为,反思个人言行举止,撰写观后感。
学校还组织了情景剧剧本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故事,尝试改编剧本或编创新剧本,在提高文学创作水平的同时,接受法治的洗礼。
三、“能仁剧场”课程实践的成效
“能仁剧场”课程建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构思到实施到成熟的跨越,课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有力促进了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审美教育发展,提高了学校育人效果,丰厚了学校文化积淀。
(一)课程建设有成果
目前,“能仁剧场”课程相关指导教师有5人,主要创作学生有50多人,已经基本形成剧本写作、表演指导、活动规划等三大项目主体。经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独立完成了多部法治情景剧剧本创作;开展了海门区能仁中学校园情景剧(法治专场)大赛,并进行了多场全校演出;代表学校参加海门区新教育艺术节展演获得特等奖,受到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好评。
(二)学生素养有发展
“能仁剧场”是我校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和途径之一。在课程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在进行情景剧创作过程中,通过创作、排练、角色体验、情感融合、表演展示等实践活动,可以接受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美的启迪,融合、重塑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系,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传统的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法治教育方式相比,“能仁剧场”课程寓教于乐,完全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创作者、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身临其境”,直接体验角色的情感、剧情的跌宕起伏,在欣赏文学、语言和艺术的同时,用法治思维去深入思考社会现象,思索分析实践事件,反思个人生活行为,真正有效提高法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效果。通过“能仁剧场”课程,学生感知剧中人物内心、人际关系、处事方式等内容,从而更为直接有效地学习人际交往、与他人和社会共处、解决与他人和社会的矛盾等能力,丰富并实现对自我的认知和社会认知。
(三)学校育人有高度
“能仁劇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丰富了原有的课程项目,拓宽了学校的育人途径。这种灵活而直观的实践教育形式,是对学校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深入补充,丰富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学习和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引导学生提升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校的德育、美育、法治教育有了更多的依托。与此同时,“能仁剧场”课程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给全校师生,是文化传承极为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引领学生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兼容并蓄,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文明。
责任编辑:唐丹丹FBC2009E-736C-4A8F-9AB5-D0133C0EF8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