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落实“双减”政策
——“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设计
2022-06-02胡飞雪福建省诏安县湖美小学
胡飞雪 福建省诏安县湖美小学
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已经懵懵懂懂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大板块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大板块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教材的编写上,纵向的:符合小学生不断发展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的一个变化、发展过程;横向的:这些内容在每一册教材的编写中都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融会贯通,共同构成了小学数学这门学科。
基于我对小学数学教材的了解、分析,以及深受“中办发2021 年40 号双减文件”“教办发五项管理和课后延时5+2”等相关文件的启迪和影响,我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对这四大板块的课堂教学感触颇深,下面我就第二板块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举例说明我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践行“双减”政策的。
一、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一)精准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要以教材为中心点,向其他知识内容延伸。教材是连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和桥梁,通过教材让教师和学生之间顺畅互通。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精准分析教材,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做好板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垂直与平行”第1课时的教学中,我精准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平行和垂直的本质概念及教学难点“永不相交”“同一平面”等,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还应设计完整的教学流程,真正做到教学有序、教学有数,并出示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
可见,教师肯下功夫,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做好课前准备,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解决的问题大多是生活中的问题。如:菱形推拉门是运用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特点设计的,自行车的三角架则是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设计的,运用长方形的相关知识,测量一栋房子的占地面积,确定操场的起跑线……这些知识说明“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课本情境图等)或情境表演等再现“活”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观察、交流、讨论中,解决数学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课堂氛围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创造宽松、良好、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交流、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主动性、有兴趣:
采用多种方式(讲故事、做游戏、讲笑话)调节课堂气氛;
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语速、声音把握、语言的亲和力程度等);
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三、课堂教学做到精讲、精练、精评
(一)精讲
一节完整的小学数学课就40 分钟时间。根据我对小学生的了解,这40分钟内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集中,中途会出现开小差、走神等现象。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的特点,提取精华,语句精炼,分析精辟,避免重复,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及知识之间的关系讲清楚,理清教学过程的条理性,形成如同蜘蛛网状的知识内容,储存于学生的知识库里。让学生真正体会“成在舌根,功在思考”的真正含义,也为后面的精练奠定了知识基础,也是真正践行“双减”政策。
在图形和几何这部分中,关于公式推导的教学,我会对这40分钟进行细化:
复习导入,3分钟左右;
教学展开,20分钟左右;
练习反馈,10分钟左右;
教学评价,7分钟左右。
例如,对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先快速复习教材第19页的内容,利用教具呈现内容,让学生明确:圆柱沿着高剪开,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特殊时:正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图1
进而根据细化的安排,讲解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手中自己制作的圆柱教具):
圆柱的表面积的定义;
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等于什么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上面第三点是精讲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精讲:
第一步:求圆柱的侧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所以S侧=Ch。
第二步:求圆柱的表面积。
因为圆柱的表面包括上、下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所以S表=Ch+2πr2,或S表=2πrh+2πr2。
(二)精练
这与之前数学提倡的“题海战术”好像有点儿相悖。根据之前课堂教学细化的时间,一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用于练习反馈的时间大约为10 分钟。因此,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等),避免题目或题型反复、重复出现;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自我思考。教师在精练这块,应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并在巡视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练习的情况,“练中有讲,讲中有练”,提高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效率。
(三)精评
“精评”就是要求教师及时讲评学生的课堂练习或作业,是对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练”的反馈;给予学生正确的解题指导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为课后布置相应的练习和作业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和可行的理论依据。“精评”同样要求教师做到提取精华,语句精炼,分析精辟,避免重复,重点讲解学生的易错题或点明题目的谜团所在。
例如,已知一个半圆的半径是11 分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对于这道题,80%以上的学生都是这样列的:
这时,教师要强调: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是否一样?再次明确周长概念的本质。借助图形讲评:
半圆的周长=一条直径的长度+圆周长的一半。
即C半圆=2r+πr。
所以这题正确的算法为:
图2
总之,精讲、精练、精评是向一节课40 分钟要质量的关键,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既能满足知识水平程度不同学生的需要,又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的课堂教学中慢慢摸索、慢慢实践、慢慢积累。
四、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具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对需要发挥空间想象的题目,大部分学生望而止步。此时的学生就像无头的苍蝇,飞入死胡同,毫无解题思路。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直观教具呈现课堂上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堂上常用的教具主要有:实物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具。实物教具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用具:三角尺、圆规、量角器、实物图片等,让人真真实实感受到它的存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具主要是运用课件、多媒体等方式,通过电脑屏幕演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看、听、想、摸、做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条件下,学习、掌握一节数学课中的探索研究部分内容,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在图形与几何这部分教学内容中运用教具,减少教学过程的拖沓、冗长,缩短教学时间,也就等同于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圆的面积”第1课时的教学。
实物教具:
教师将带有磁性的圆形塑料模具粘贴在黑板上。
学生利用六年级上册教材附页(第119 页)上的两个圆形(二选一),利用剪一剪、拼一拼、粘一粘及割补、拼接,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演示圆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
教师在多种教具的辅助及学生的动手实践后,利用直观语言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想象,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
图3
五、课堂练习、作业设计多层次性
数学是一门关于计算的学科,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学、算、练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随着“双减”“五项管理”等文件、政策的颁发,以及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的研究,教师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要以之为行动指南,又要与教材、教学内容相符合、不脱离、不超越;同时布置的练习和作业不能以“一锅粥”“一碗端”等形式出现,而是要适应现代素质教育提倡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和设计“自助餐”式(多层次、多样化等特点)的练习和作业,做好作业设计的双线细目表,减轻学生学习时的作业负担,把“双减”真正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例如,“圆的周长”第1 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板块:基础题。
(1)填空题:①π≈( )。
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为( )。
③完成表1:
表1
(2)计算题。(求圆的周长)
①r=2cm。
②d=6cm。
这属于巩固练习,是对所学新内容毫无转化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周长”这节课中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只要熟记概念并能正确理解,基本上难度不大,因此,学生在理解和计算方面比较得心应手。
第二板块:拓展题。
(1)简单的应用题。
①一个圆形化粪池的半径是2.2 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②一条可以围成边长是6.28 米的正方形的铁丝,可以围成直径是几米的圆?
第三板块:优化提升题。
小明在表演滚铁环游戏,铁环的直径为50 厘米,要滚过17.5 米长的公路,铁环大约要转动几圈?
针对第二、第三板块的作业,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先看清题目中的条件,理解题意,先认真思考,交流后再动笔解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平面图形理解题意,降低学习的难度,减轻学习的负担,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落实“双减”政策,除了上面所说的五大点,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注重课堂纪律,正确把握课堂中的教法和学法,关注潜能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我们一起在教学中,慢慢积累,慢慢掌握,形成相对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落实“双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