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运算素养的途径
2022-03-17谢星恩福建省长乐第七中学
谢星恩 福建省长乐第七中学
数学运算是高中数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其不同于简单的计算,包含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等诸多内容。教学实践中,做好运算素养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而且对提高学习者的解题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积极探寻有效的途径,做好运算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运算素养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发展。
一、做好理论灌输
高中数学知识点较多,其中部分知识点的运算不同于实数运算,需要充分理解与掌握相关运算法则。为使学习者牢固地掌握所学,提高运算能力,应做好运算素养的良好渗透,尤其应认真灌输相关理论,使学习者脚踏实地,灵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题中。
一方面,讲解相关的运算法则时,要注重列举具体案例,使学习者更好地把握运算的思路,深化其对运算法则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运算法则的本质。同时,讲解理论知识时,应鼓励学生,注重运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在解题时应用的正确率。
另一方面,为使学习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运算的相关细节,避免走进理解的误区,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判断性题目,要求学习者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分析和判断,使其更加全面地认识相关运算理论。
例1已知非空集合M满足:对于任意的x、y∈M,均有x+y∈M,x-y∈M,则称M为“优集”。若A、B为优集,则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①A∩B为优集;②A∪B为优集;③若A∪B为优集,则A⊆B或B⊆A;④若A∪B为优集,则A∩B为优集。
该问题以集合为背景,考查学习者对集合运算法则的理解深度及灵活应用程度。要想正确分析该题,不仅需要理解与掌握集合的交、并运算法则,而且需要充分理解给出的新概念。课堂上预留空白时间,要求学习者分析和判断,通过列出反例推出矛盾,能更好地锻炼学习者在运算过程中思维的缜密性、严谨性。这对提升学习者的数学运算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题较为抽象,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认真推理,正确运用集合的交、并运算法则,不难判断结论的正误。课堂上展示该问题,给学习者提供分析问题的机会,既深化其理解,又锻炼其数学运算素养。
二、讲解典型例题
课堂例题讲解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在帮助学习者理解与掌握所学上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将运算素养渗透至例题讲解中,促进学习者的数学运算素养更好地提升。
一方面,积极转变思想认识。例题讲解不能满足于学习者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寻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还应认真分析例题能否锻炼学习者的运算素养,以及是如何锻炼学习者的运算素养的,在此基础上,做好课堂例题的精心挑选。
另一方面,讲解例题时,注重与学习者一起回顾所学的运算法则,为学习者展示例题,并适当预留一定的空白时间,先要求学习者尝试着解答例题,而后与学习者一起剖析例题,详细板书例题的求解过程。同时,为了更好地激活课堂,应注重给予学习者引导与启发,使其认识到在进行相关运算时先不要动笔,应做好充分准备,对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适当的变形与转化,为顺利运算做好铺垫。
例2已知函数f(x)满足:当x≥4时,f(x)=2x;当x<4时,(fx)=(fx+1)。的值为____。
该题以函数为背景,考查函数的性质,以及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相关的运算法则。题干中给出了x≥4时函数的具体解析式,能否直接将4+log2代入到该解析式中呢?显然通过简单的运算得知是不行的,这就需要运用“x<4时,f(x)=f(x+1)”这一条件,对要求解的问题进行转化,即根据给出的条件推导出函数f(x)的周期,而后运用函数的周期将“4+log2”转化到x≥4上,代入函数f(x)的解析式进行运算。认识到这一点,便可顺利求解出答案。
该例题较为典型。通过该例题的讲解,给学习者带来良好启发,即在运算过程中,应注重转化思想的应用,构建已知条件与要求解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确定正确的思考方向,并借助对数、指数运算法则的正确运用得出结果。
三、开展课堂训练
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会跟着例题的讲解组织学习者开展课堂训练活动,以更好地检验其是否真正听懂并理解所学,甚至为了使学习者系统地掌握所学及相关解题技巧,还会组织学习者开展专题训练活动。课堂训练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占有较多时间,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为获得良好的数学运算培养效果,应注重将培养工作渗透至课堂训练环节中,给学习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方面,结合学习者的学习实际,围绕其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做好课堂训练习题的精心设计与安排。通过训练,使学习者搞清楚相关运算法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其记忆的准确度,避免在解题的过程中张冠李戴。
另一方面,课堂训练中,不能满足于学习者得出正确答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分析在哪些运算环节容易出错,在哪些运算环节需要挖掘隐含条件,以避免掉进出题人设计的陷阱中,如此一来,既能很好地巩固所学,又能使学习者把握不同题型运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例3已知α+β=(α>0,β>0),则tanα+tanβ的最小值为____。
该题的题干较为简单,但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少,主要有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形、不等式等知识点。通过该训练习题的设计,能很好地检验学习者能否正确地运用三角恒等变形公式进行变形,以达到化陌生为熟悉、顺利解题的目的。教学实践中,鼓励学习者独立思考,并在公布正确答案后,要求其认真分析自身解题过程中的不足,真正地掌握相关运算与解题技巧。
根据所给角度的关系,确定两角度的正切值的取值范围,而后运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进行变形,并结合不等式知识求出最终结果。
该训练习题的难度不大,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该习题的训练,进一步巩固了有关正切函数恒等变形运算的法则。同时,使学习者认识到进行数学运算时,应注重分析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以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性。
四、创新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运算素养时,应注重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拓展学习者的学习视野,给其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因此,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创新相关问题情境,更好地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思考热情及学习潜力。
一方面,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创设既能很好地巩固学习者所学,深化学习者的理解,又能给学习者带来良好运算气氛的问题情境。通过学习者的思考作答,能够在认识上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掌握新问题的分析及运算思路,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迅速破题。
另一方面,实践中,为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解题过程,既可以走下讲台与学习者沟通交流,又可以要求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作答,及时发现学习者解题中的不足,结合学习者实际给予针对性辅导,并在其运算过程中给予提醒,确保其运算的正确性,进一步增强其解题的自信心。
例4对于数列{an},定义为数列{an}的“美值”。已知某数列{an}的“美值”为Yn=2n+1,记数列{an-tn}的前n项和为Sn,若Sn≤S10对任意的n∈N*恒成立,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_____。
该题围绕数列知识进行创新,给出新的定义。看似问题较为新颖,但是考查的仍是学习者学过的知识点。要想正确解答该题,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运算素养,能够对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转化,通过积极联系所学不难寻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教学实践中,注重围绕该题设计启发性问题,尤其在运算过程中,要求学习者注重联系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逐渐指引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避免在解题的过程中走弯路。
根据给出的“美值”的新定义进行转化变形,化陌生为熟悉,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而后根据题意构建对应的不等关系,求出t的取值范围。
该题较为新颖,但难度并不大。通过该习题的作答,可使学习者积累解决新问题的相关经验,把握相关运算技巧的同时,增强其解题的自信心。
五、鼓励学习总结
定期开展学习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总结,有助于学习者正确审视自己,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到能够提升的空间,在后续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发力,逐渐缩短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将数学运算素养渗透至学习总结环节,使学习者通过总结使得数学运算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方面,结合教学难易程度及学习者的课堂表现,在课堂上专门预留一定时间,要求学习者做好总结。总结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及运算技能两个方面,其中针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要求其结合学习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回顾;针对运算技能,要求其总结不同题型的运算思想、运算思路、运算技巧等。
另一方面,总结环节中,为了使学习者更加全面地考虑数学问题,提高运算效率,仍应注重要求学习者做好运算训练,并启发其在运算过程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例5已知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和BC上,且DE=2AE,CF=2BF,点P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且,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是____。
该题以平面几何为背景,考查学习者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的能力。根据题意画出相关的辅助图形,可知因点P的具体位置不确定,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结合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推理和判断。因习题中并未要求求出点P的具体坐标,因此运算时应注重结合Δ进行判断,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根据题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借助向量的坐标运算,构建一元二次方程,判断Δ与0的关系,便可确定点P的个数。
解答该问题的关键在于迅速判断出需要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该问题的解答,可启发学习者在以后进行数学运算时应认真思考,确定讨论的分界点,而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运算。
培养学习者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数学运算素养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者学习数学必备的关键能力。教学实践中,应做好相关理论学习,积极参与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借鉴他人在培养工作中的具体做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探寻一条高效的渗透途径,使学习者在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运算素养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