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兴趣激发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

2022-06-02张永丽郑州市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

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鹳雀楼莲叶荷花

张永丽 郑州市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

2014 年4 月1 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目标要求的表述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通过分析以上文件可知,小学低段的古诗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使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感受语言的优美。

小学低段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小学低段课内古诗的学习应以激发兴趣为主。

小学低段四册教材课内共选入古诗13 首,内容题材如下:

图1

通过以上图示可知,除《静夜思》写思乡、《池上》记儿童趣事外,其他诗歌的题材均为写景。有写四时之景的,如《村居》《咏柳》《绝句》写春日之景,《江南》《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夏日之景;也有写地方美景的,如《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望庐山瀑布》写江南水之妩媚,《登鹳雀楼》写北方山之雄奇,《敕勒歌》写草原天地之辽阔;还有写亭台之美的,如《夜宿山寺》……

激发小学低段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设导入环节,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

导入环节是学生对古诗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对古诗产生兴趣。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普遍在七八岁之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色彩鲜艳的图画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进而激发其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因此,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的导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

儿童都喜欢旅行,在教学中可以设计旅游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比如在《登鹳雀楼》的教学中,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跟着语文去旅行。在本单元里,我们将一起到山西的鹳雀楼、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葡萄沟去看一看。我们先来到第一站——山西的鹳雀楼。同学们,看,这就是山西的鹳雀楼。

像《江南》《敕勒歌》等有关山水名胜的古诗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

(二)图片导入法

低段的古诗以写景为主,运用图片导入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可以一幅清新的荷花图导入,具体是这样的:

同学们,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你们觉得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这幅图画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关联作者导入法

关联作者导入法是一种适合教学已经学过该作者其他诗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比如在学习《夜宿山寺》时,以学生学过的李白的其他诗歌导入。如:

师:孩子们,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古诗。下面我们来开一个班级诗词会。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首诗?

生:《古朗月行》《静夜思》。

师:那么这几首诗的作者都是?

生:李白。

师:大家对李白有多少了解?

生:谈对李白的认识。(各抒己见)

师补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才华横溢,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就有900 多首,被世人称为“诗仙”。李白的诗中大都充满神奇的想象。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李白的另一首诗,去感受他那奇妙的想象力吧!

(四)联系生活导入法

古诗描写的内容是古人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联系生活导入,更能拉近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一些描写季节景色的诗便可采用联系生活导入法。比如在教授《村居》之前,可以让学生想象春天的景色,想象春天我们会做些什么。

二、创新诵读方式,在诵读中感知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它通过平仄、押韵来彰显内在的音乐美。在小学低段的教学过程中,不需要给学生讲平仄、押韵等知识,也未必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画节奏符号等方法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感知古诗内在的韵律美。

(一)由词到句读,自然感知古诗音乐美

诗句是由一个个词组成的,一个词往往就是一个节奏,在古诗教学中,可以由词到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诗歌的节奏。比如二年级下册古诗《村居》的教学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以下词语:

草长 莺飞 二月天

拂堤 杨柳 醉春烟

儿童 散学 归来早

忙趁 东风 放纸鸢

让学生读词语,读完词语,在屏幕上整体展示这首诗,让学生再读古诗。此时即使教师不加强调,学生读的诗句也是自带节奏的。这种由词到句的诵读方式,让学生不仅读对了诗歌的节奏,还会觉得很有趣。

(二)师生对读,在合作中感知古诗的音乐美

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二三式,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四三式,在诵读过程中,师生可以采用对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诵读中感知诗歌的节奏美。比如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的《夜宿山寺》时,执教教师就可以和学生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然后再对调读,接着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在一遍一遍地诵读中,学生不仅读对了节奏,还读得饶有兴趣。

(三)手舞足蹈读,在手脚并用中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上古时代,诗乐舞三位一体,李白在《赠汪伦》中也写到“忽闻岸上踏歌声”。诗歌有极强的节奏感,刚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来动去,一节课往往很难坐在座位上静静地听老师讲课,课堂上我们不妨让学生离开座位动动手、动动脚。比如在教学《画》时,先让学生跟着老师拍手读,再踏脚读,再加上动作读。在手舞足蹈中,学生既读对了节奏,也读明白了诗歌的意思,甚至意犹未尽。

三、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文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小学低段的课内古诗,以写景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情景感知古诗的意境美。

(一)借助图画,再现古诗意境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些都说明诗画同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画面美。比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即将落山的太阳,滚滚东流的黄河,层层叠叠的鹳雀楼,再现了古诗的意境。

图2

(二)借助语言,描绘古诗意境美

由于古诗的创作年代距现代较远,语言简洁凝练,学生往往感受不到古诗中的意境美。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与点拨,帮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古诗蕴含的意境。比如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的第三四句,看看这两句诗里写了哪些景物?

生:莲叶、荷花。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句诗,看看诗中写了怎样的莲叶、怎样的荷花?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我从“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碧”字,知道了莲叶是碧绿的。

生1:我从“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接天”这个词,知道了莲叶非常多,无边无际,与天相接。

生2:我从“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无穷”这个词,知道了莲叶非常碧绿,可以说碧绿碧绿的荷叶。

生3:我从“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红”字,知道了荷花是粉红色的。

生4:我从“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映日”这个词语,知道了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红艳。

生5:我从“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别样”这个词语,知道了荷花的红不是一般的红,而是特别红,与一般的红不一样。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请向你的同桌描绘一下,读完这两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垠,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荷花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小学低段古诗教学,是学生学习古诗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对古诗亲切感的起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本身,深入全面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而为其以后的古诗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鹳雀楼莲叶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
登鹳雀楼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登鹳雀楼
植物占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