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异位膀胱致膀胱结石1例
2022-06-02余秋颖蒋惠依赵冬黄垚松杨秀丽
余秋颖,蒋惠依,赵冬,黄垚松,杨秀丽
(1. 辽宁德恒司法鉴定所,辽宁 沈阳 110013;2. 沈阳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所)
患者,女,30岁,孕3产2,末次妊娠终止日期2009年9月10日。末次妊娠结局剖宫产。哺乳7.5个月。末次月经2010年5月2日。月经周期28 d,颜色正常。于2010年5月12日到某县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行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放置术。放置术摘录:放置母体乐铜375 IUD,有尾丝(留丝1.0 cm)(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监械准字3461443,铜表面积375 mm2,有效期限5年)。因早孕于2010年9月16日到该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行人工流产。术前超声检查报告示“IUD 无”。2013年5月28日再次到此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行IUD 放置术。放置术摘录:超声所见:子宫后倾位,子宫形态欠规整,IUD 无。术时情况:子宫后位,宫腔深度8.5 cm。放置IUD 类型:元宫型,大小28号,无尾丝,预计可存放年限:20年。无放置后随访记录。2017年8月16日到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行彩超检查示:IUD 下移。于当日行IUD 取出术,取出元宫型IUD 一枚。2019年5月患者排尿发现异物伴结石,于当地行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异物、膀胱结石,考虑异物为IUD 尾丝。2019年7月17日以尿痛、尿频伴血尿4年为主诉入市级医院诊疗。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痛,伴血尿。否认发热、寒战。曾于当地医院门诊就诊,初步诊断为尿道炎,行抗菌药物治疗,上述症状有所好转。4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每次行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专科情况:下腹可见剖宫产术后瘢痕,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专科查体:双肾未触及,双肾无叩痛,双输尿管行径无压痛,膀胱无压痛。尿液浑浊。上腹、下腹、盆腔CT平扫示:膀胱充盈良好,其内见一金属样高密度影,约3.4 cm×1.1 cm;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膀胱内异物。见图1。完善术前检查,于2019年7月22日全麻下行膀胱切开异物取出术:于膀胱前顶壁交界偏左触及质硬异物,穿透膀胱壁全层,刺入腹腔。遂切开腹膜,探查腹腔,见异物尖部被大网膜包裹,周围肠管未见明显粘连。将大网膜与异物分离,切开膀胱,见异物根部多发结石包裹,并与膀胱壁明显粘连,无法剥离,遂连同异物及周围部分膀胱壁及腹膜一并切除,探查余膀胱壁光滑,未见明显瘢痕。出院诊断:膀胱内异物。损伤诊断:在手术和医疗中遗留体内异物。
图1 1例30岁怀疑膀胱异物女性盆腔CT平扫
讨论目前IUD 仍是我国育龄妇女重要节育方法之一,具有避孕安全、有效、简单的诸多优点[1]。但IUD 放置后会出现出血、腹痛、环异位、脱落等并发症。特别是IUD 异位若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取出,可继发导致重要脏器损伤,对机体健康带来威胁。本研究选取1例IUD异位膀胱形成结石致膀胱部分切除患者为研究案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临床上患者因IUD 异位至膀胱内引起的继发性结石并不多见。IUD 膀胱异位伴结石原因:(1)宫缩、膀胱痉挛、性交以及IUD 导致的子宫内膜炎症及酶释放等因素都可促进IUD 移位。(2)产褥期子宫壁薄、软、脆,产后宫缩剧烈及子宫复旧,故产后或人流后立即放置IUD 易穿入膀胱。(3)IUD 慢性刺激子宫壁可致子宫壁继发穿孔,IUD 移位至膀胱,作为膀胱异物最终形成膀胱结石。(4)因外阴发育异常,如女性尿道下裂、生殖窦发育异常、阴道膀胱瘘、处女膜异常及尿道异位开口等情况时可能使IUD 误置入。(5)IUD 置入后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感染者因IUD 异位至膀胱后,以IUD 为核心,发生钙盐沉积逐渐形成膀胱结石。尿路感染与膀胱结石形成二者相互促进。
本例患者有剖宫产史,第1次放置IUD时正在哺乳期,放置IUD 4 个月因行人工流产术,彩超提示宫内未见IUD,此时患者未做影像学检查以判定IUD是否排除体外。第2次放置IUD 4年后因环下移行IUD 取出术,期间患者出现原因不明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多年不愈,CT影像可见膀胱内一金属样高密度影,行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异物、膀胱结石,考虑异物为IUD 尾丝。于全麻下行膀胱切开异物取出术,损伤诊断为“在手术和医疗中遗留体内异物”。患者第1 次置入了IUD(含铜及带有尾丝)4 个月余超声检查未见IUD,刮宫术中未见IUD,此时不除外已经发生了IUD异位,医方在术中及出院诊断未明确指出膀胱内异位是IUD 或尾丝,但分析患者多年的从医过程,超声检查及CT影像报告所示,均不能排除此手术所取出的异物为IUD 或尾丝。造成患者如此不良后果分析原因,IUD 异位原因复杂,可能与IUD 型号、术者技术水平、操作是否规范、接受者是否在哺乳期、是否瘢痕子宫关系密切[2]。本例患者放置IUD 时正处在哺乳期,且有剖宫产史,是IUD 异位的高发体质,异位至膀胱的发生率不高,起病隐匿、病程长、损伤重,临床应予高度重视。如患者在放置IUD 情况下出现意外怀孕、持续性或复发性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情况,应考虑是否有子宫穿孔及IUD 异位的发生,本例患者在放置IUD 后曾多年连续出现尿路感染,反复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但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及时行医学影像学检查。IUD 异位的诊断方法简单,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波检查、X 线检查、CT检查等即可确诊。凡IUD异位,无论有否症状,均应及早取出[3]。
IUD 放置技术操作规范:放置母体乐IUD 时通过测量阴道内尾丝长度,以核对IUD 是否放置到位,在宫颈外口1.5~2 cm 处剪去多余尾丝[4]。放置IUD 过程中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操作规范性是影响IUD 异位的因素之一。术者在为本例患者放置IUD 时仅留尾丝1.0 cm,尾丝留存过短,不符合手术操作规范,存在IUD 异位的潜在危险因素。术者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施手术,可借助X 线和B 超下完善检查,避免放置过程中子宫穿孔或将IUD 放置子宫外,避免手术操作不合理的情况发生[5]。
目前所使用的IUD 均是金属物或含金属成分,在超声、X 线及CT 下极易显影,以确定IUD的位置及形态,尤其X 线或CT 检查可直观确定IUD 在体内所处位置。本例患者有剖宫产术史,瘢痕子宫,放置IUD 时正处在哺乳期(7.5 个月),患者的自身体质存在IUD异位危险因素,因患者自身知识水平有限,且医方行人工流产前后,未提示患者行X 线及CT 影像学检查以排除IUD 是否在体内存留,延误了患者IUD 异位的及时发现及诊疗,一定程度上使患者IUD异位加重。
放置IUD后应建立良好的随访制度,术后1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每年需进行一次妇科检查,以了解IUD的位置是否正常[6-7]。对于瘢痕子宫或放置IUD 时处在哺乳期,均不是放置IUD 的合适时机[8]。哺乳期妇女的子宫收缩力会明显减弱,子宫质地较软且子宫复旧差,肌层组织薄弱,放置IUD 过程中易造成子宫损伤及IUD 异位[9],反复的应力和长时间的炎症刺激至IUD 缓慢穿透子宫壁,渐进式向膀胱内游走,进入膀胱的IUD 表面钙盐沉积,形成膀胱结石[10]。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子宫反复受到上环、人流、带IUD、取IUD 的不良刺激,未做及时全面检查,多年来仅对尿路感染行抗炎对症等治疗,于初次置环9年后CT 检查提示其内见一金属样高密度影,诊断为膀胱异物。若患者因带IUD 时怀孕致人工流产,彩超检查未见IUD 时再行影像学检查即可早期发现IUD 异位,完全可以避免因IUD 异位伴膀胱结石致膀胱部分切除的不良后果发生。一旦发现IUD 异位,应及时处理,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