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022-06-02李海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缺血性神经功能康复

李海凤

276700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山东 临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人们饮食、生活等习惯的变化,导致脑卒中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患病率的大部分,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复杂,致残、致死率较高[1]。有关研究表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有显著作用[2]。基于此,该研究就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 例,对其采取个体化康复护理的价值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临沭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 例,按照随机双盲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 例,男18例,女17 例;年龄48~78 岁,平均(63.58±5.87)岁;发病时间1 h~2 d,平均(3.26±0.14)h;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 例,高中16 例,大专及以上8 例。观察组35 例,男19 例,女16 例;年龄49~78 岁,平均(63.90±6.01)岁;发病时间2 h~2 d,平均(3.63±0.19)h;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 例,高中17 例,大专及以上6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②首次发病;③临床一般资料清晰完整;④知情并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其他肢体功能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者;④依从性差或不同意参与者。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做好常规宣教工作,并于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首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征以及恢复进度等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由科室主治医生、康复科医师以及主管护师等共同讨论分析制定。具体措施:①心理康复护理,由于疾病的突发,以及治疗后自身存在的各项功能缺陷,会导致患者出现恐惧不安、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后续康复治疗及护理效果,针对以上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并宣教疾病知识、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及治疗成功的案例,并及时掌握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状况,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以减轻其心理负担,消除其负面情绪,进而加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以及配合度。②被动、主动训练转换,早期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Bohath关键点控制训练、推拿按摩等,其中被动关节活动由护理人员辅助患者进行身体上肢、下肢关节的外展内旋、屈曲拉伸等,从大关节至小关节,活动幅度由小至大,活动时间有少至多,循序渐进。Bohath关键点控制训练则由远端至近端,由轻至重,每次时间根据患者耐受度确定。训练后可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处理,力度由轻至重,由浅至深,由慢至快,按摩患者手、肩、腿等部位,15 min/次。病情稳定后慢慢转换至主动训练,包括Bohath 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转移、卧坐训练、床边训练等,训练根据患者耐受度针对性地进行,保持循序渐进原则,切忌训练过度,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3]。③言语和记忆功能训练,按照听、说、读、写进行训练。a.听:使患者能够听懂并完成指令,才能更好地配合,康复效果才能更好。b.说:可从单音节开始,先说单音节,字、词、句。c.读:让患者读古诗、报刊、报纸等。d.写:是让患者能够书写,由家属或护理人员来说,锻炼患者书写能力,或者让患者自行练习。同时要加强患者的日常洗漱、大小便、穿衣、吃饭等活动的指导训练,以保证患者能够生活自理,进而加强其康复训练的决心,尽早恢复正常。

观察指标:①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认知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以BI 指数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②两组运动功能比较,采用Fugl-Meyer 量表(FMA)对患者上肢、下肢运动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③两组生存质量比较,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选取量表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以及总体健康状况4个维度。

统计学处理:以SPSS 2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护理前,NIHSS 评分、MMSE 评分、BI 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其MMSE评分、BI指数评分则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NIHSS评分 MMSE评分 BI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21.12±4.05 15.34±4.11 12.36±1.52 17.28±1.69 20.80±5.87 53.57±5.47观察组 35 20.95±4.96 10.68±3.70 12.47±1.68 22.42±2.41 20.75±6.02 71.56±7.33 t 0.157 1 4.985 2 0.287 2 10.330 8 0.035 2 11.636 8 P 0.875 7 0.000 0 0.774 8 0.000 0 0.972 0 0.000 0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FM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s,分)

组别 n 上肢FMA评分 下肢FMA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27.65±5.27 38.59±9.66 21.14±5.26 17.28±1.69观察组 35 27.36±5.13 49.72±10.48 22.03±5.17 22.42±2.41 t 0.233 3 4.619 8 0.713 9 10.330 8 P 0.816 2 0.000 0 0.477 7 0.000 0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护理后,在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方面,研究组均全面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 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 总体健康状况对照组 35 73.28±4.59 79.11±4.48 72.33±4.44 76.16±4.07观察组 35 84.71±5.06 90.90±5.32 82.57±5.92 85.61±5.65 t 9.898 1 10.028 8 8.186 6 8.028 8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卒中的一种,约占脑卒中总数的80%,主要因脑组织局部血流循环障碍,导致其因缺血、缺氧而出现软化坏死、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疾病[4]。多种原因均可以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常见的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梗死,以及长期高血压病引起的小动脉闭塞等[5]。本病会引起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偏瘫、口角歪斜、语言障碍、理解障碍等,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昏迷,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加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会有系列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障碍等,导致其预后较差,故后续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6]。

个体化康复护理是针对患者具体体征病情等针对性制定的康复护理方案,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患者临床所需,以确保其康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康复护理方案较常规康复护理效果更优,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通过心理干预可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所以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配合度就能够得到保证;再加上针对性的被动训练、主动训练以及言语记忆等训练,从患者身体各方面进行训练干预,促进其包括语言功能、记忆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的全面提高,所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才能相应的提高,保证其生存质量[8-9]。

综上所述,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运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并提升肢体运动功能,以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预后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缺血性神经功能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