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脉阻证)疗效观察

2022-06-02郑志鹏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五物稳定型桂枝

郑志鹏

525428 茂名市电白区黄岭镇卫生院中医科,广东 茂名

稳定型心绞痛为冠心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是指在循环血容减少、冠脉痉挛和狭窄基础上受多种因素刺激,使心肌负荷量加大,诱发心肌暂时急剧缺氧、缺血,主要表现为胸部闷痛,多合并自汗、心悸、气短等症状[1]。目前认为稳定型心绞痛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因此在治疗上,多采用阻止炎性反应对已形成斑块和血管内皮的破坏。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具有明确的作用靶点,且单一指标改善效果理想,但长时间给药易发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因此,为确保治疗安全性,提升疗效,近年不少学者倡导采用中医方式治疗[2]。已有报告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症状,疗效理想。但目前此方面报告较少,本研究共纳入80 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脉阻证)患者分组重点论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茂名市电白区黄岭镇卫生院2019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脉阻证)患者80 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 例,女18 例,男22 例;平均年龄(35.65±1.24)岁;平均病程(1.6±0.2)年。观察组40 例,男21例,女19 例;平均年龄(35.68±1.21)岁;平均病程(1.8±0.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判定标准;②患者均签字接受此次治疗方式;③病历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史者;②纳入研究前6 个月出现严重创伤者;③重度贫血者;④颈椎病者;⑤重度精神障碍性疾病者;⑥合并更年期综合征者;⑦因食管反流或胃部疾病而出现胸痛感者;⑧中途退出研究者。

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接受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治疗,辛伐他汀片20 mg/次,1 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 次/d。持续治疗2 个月。观察组接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药方由黄芪45 g,薤白15 g,白芍15 g,丹参30 g,红花6 g,生姜20 g,大枣10 g,桂枝15 g,淫羊藿15 g,川芎10 g,三七10 g,瓜蒌20 g,炙甘草10 g 组成。瘀血者可加桃仁15 g,痰多者可加半夏9 g,心悸者可加茯神15 g,嗳气者可加黄连4 g。加水煎服,1剂/d,将其煎熬至药汁400 mL,早晚服用200 mL/次。持续治疗2个月。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1)根据《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中疾病判定标准评估疗效[3]。①显效: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无胸痛等症状;②有效:心电图结果显示,改善程度>30%,胸痛在可忍受范围;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判定其中医证候积分,包含舌脉、汗出、乏力、气短、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①0 分:无症状;②2 分:轻度,不影响学习、工作;③4 分:中度,疼痛在可忍受范围内,但会干扰睡眠、学习;④6 分:重度,症状无法忍受。(3)治疗前、治疗后用超声诊断仪测定其心功能指标,包含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治疗前后用SF-36 量表判定其生活质量,包含生理、心理、疼痛、社交等方面,各项得分0~100 分,得分越高越理想。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n(%)]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0.35±0.21 1.32±0.21对照组 40 10.36±0.22 3.32±0.32 t 0.207 9 33.047 6 P 0.835 8 0.000 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SD、LVED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LVEF(%) LVESD(mm) LVEDD(mm) LVEF(%) LVESD(mm) LVEDD(mm)观察组 40 48.35±2.21 63.58±1.21 63.28±1.21 50.32±1.21 44.35±1.32 50.21±1.21对照组 40 48.36±2.22 63.59±1.23 63.27±1.22 58.69±2.32 52.36±2.32 56.35±1.21 t 0.020 2 0.036 6 0.036 8 20.231 2 18.979 1 22.693 3 P 0.983 9 0.970 9 0.970 7 0.000 1 0.000 1 0.000 1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生理 心理 疼痛 社交 生理 心理 疼痛 社交观察组 40 56.32±1.02 45.65±1.02 41.54±1.02 51.58±1.21 84.54±1.21 78.54±1.21 79.65±1.21 89.20±1.02对照组 40 56.68±1.08 45.69±1.17 41.56±1.09 51.56±1.32 65.25±1.05 67.54±1.65 68.65±1.65 65.21±1.02 t 1.532 7 0.162 9 0.084 7 0.070 6 76.152 3 34.001 0 34.001 0 105.182 8 P 0.129 4 0.871 0 0.932 7 0.943 9 0.000 1 0.000 1 0.000 1 0.000 1

讨 论

冠心病主要表现为气短、心前区疼痛,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坏死、缺血、缺氧,临床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疾病预后[4]。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辛伐他汀片降脂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指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阿司匹林的消炎、镇痛、抗血栓效果良好,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时间采用西医治疗,其疗效不够全面,且不良反多。因此,不少学者倡导采用中医治疗。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疗效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LVEF、LVESD、LVED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证实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症状的改善效果理想,疗效突出。中医将稳定型心绞痛划分至“胸痹”“心痛”范畴中,治疗原则为活血益气、行气散寒、温阳化痰。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所采用的黄芪可通阳补气;桂枝有通阳温经的效果;白芍和大枣共同发挥益气养血的功效;生姜宣发之气;淫羊藿可补肾壮阳;炙甘草可益气补脾、止痛缓急;薤白和瓜蒌可散结通阳、止痛行气;川芎、红花、丹参可活血通络。诸药共用可通阳益气,可改善心肌代谢和营养,清除自由基损伤,发挥温阳、益气、活血、止痛通络的效果。侯怿[5]学者在2020年一篇报告中分析了7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92.1%高于对照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疗效较好。王峰[6]学者也在报告中分析了76 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92.1% 高于对照组71.1%,中医证候积分(5.57±1.84)分低于对照组(7.69±2.42)分,也证实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其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较好。

综上所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脉阻证)患者接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证候症状,疗效理想。

猜你喜欢

五物稳定型桂枝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桂枝香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四虫五物汤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9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举隅
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牵引治疗轻型脊髓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