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2022-06-02杨小杰何林楠余传英
杨小杰何林楠余传英
(1. 西华大学应急管理学院;2. 西华大学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3.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一、引言
公众在应急管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针对公众应急物资储备、灾害知识普及等问题展开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关研究显示,公众较高的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可以显著降低突发灾害带来的损失[2]。但是,关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较少,对储备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对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深层次提升路径的研究也很少,关于藏区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相关研究更是匮乏。
藏区是我国塌方、滑坡、泥石流、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地区,发生灾害时救援难度大,灾害造成的人员与经济损失相对较重。例如,2009 年,康定县“723”特大泥石流伤亡失踪人数达到58 人①;2020 年4 月1 日石渠县地震造成4067 人受灾,790 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②。
因此,本文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家庭为研究样本,对居民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与储备水平,提高家庭防灾减灾能力,降低自然灾害死亡率和灾害给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相关文献研究
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目前国内较少。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多以家庭为研究对象对应急物资储备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等。
(一) 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概念与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概念还未达成一致。任昌、王瑞峰[3]指出,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是指家庭应对各种紧急情况而提前准备的用品,这些用品能够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后从非正常生活状态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顾九州、徐东[4]建议将家庭应急储备物资按照功能划分为食品模块、通讯模块、防护模块、医药模块和能源模块等模块。李文静[5]提出家庭应急物资的储备需要考虑功能性、重要性、可靠性、便携性以及经济实用性等因素,其将家庭应急必要储备的物资大致分为五类,包括避险逃生类、生存求助类、饮用水食品类、医用药品类与重要资料类。
从储备水平看,已有研究显示:我国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整体储备情况较差[6],例如2008 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 年的玉树地震都凸显出我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缺失的问题[7];居民虽然对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内容知晓率较高,但逃生包和灭火器等家庭重要应急物资拥有率较低[8]。从储备的特征看,家庭自发的应急物资储备与具体受灾情况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如停电率越高的地方,应急照明用具的储备率也越高[9]。
(二) 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影响因素
在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学者从民族(种族)、收入、家庭结构、房屋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收入对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低收入会增加人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会促使低收入群体的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上升;另一方面,收入低可能会限制人们购买应急物资的能力,降低家庭储备意愿[10]。此外,一般高收入家庭会有较好的居住条件,这类家庭认为自己的住房对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抵御力,所以会降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11]。
家庭居住地对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低于城镇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因此农村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通常高于城镇家庭[12]。
家庭结构会影响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有研究表明,大型、多代家庭由于有老人或未成年儿童需要照顾,经济压力相对更大,因此储备意愿更低[13]。家畜与耕地是家庭收入来源之一,一方面,家畜与耕地会影响家庭收入,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家庭的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另一方面,因为家畜与耕地需要管理,所以家畜和耕地增加可能导致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上升[14]。房屋结构也对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有影响。通常情况下,砖混结构房屋的易损性比土木结构房屋小[15],所以砖混结构住房会让家庭风险感知降低,进而导致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降低[16]。
总的来说,多数研究认为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是指应对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需的保障物资[17],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储备是一种有目的地储存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的行为[18],意愿是指对事物的看法,是人的主观性思维[19,20];基于这两个概念,本文将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定义为:家庭为降低未来灾害可能给家庭带来的损失、提升风险抵御能力而提前储备与灾后生存和自救相关的物资的行为。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则是家庭成员实施应急物资储备行为的愿望与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家庭已经储备的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来衡量。
(三) 研究问题与假设
提升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增强家庭自然灾害应急准备能力,是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方式[21-22]。本文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对甘孜藏族自治州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探索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影响因素。
基于现有文献研究成果和之前的调查,本文提出8 个假设。
假设1: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2: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3:家庭拥有的耕地数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4:家中老人数量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5:家中小孩数量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6:土木结构住房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砖混结构住房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7:家庭居住地为农村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家庭居住地为城镇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8:家庭年收入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数据来源
(一) 研究区域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3500 米,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7556 米,最低海拔780 米。受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影响,该区域山体崩塌、滑坡、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夏季是该区域地质灾害的高发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农牧业是当地主要产业。
(二) 抽样与样本
本次调查采取“滚雪球抽样”的方式进行,这种抽样方式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偏差,优点是样本具有可获取性[23]。调查时间为2020 年7 月到8 月,调查对象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丹巴县、德格县的家庭。这三县相对来说灾害隐患点较多,所以本文以这三县为样本县。根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提供的数据,本文在三县影响200 人以上的全部50 个地质灾害点中随机选择了30 个点,在每个地质灾害点影响区域内选择来自不同家庭的10 余名居民进行电话访谈。其中,有1 个点是学校,未进行调查;有3 个点由于电话访谈期间正在发生地质灾害,无通讯信号,无法完成调查。其余26 个点的300 个拟访谈对象中有71 人不愿接受访谈,共有229 人接受了访谈,样本合作率为76.3%。
(三)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是在参考《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市民公共安全指南》等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成果设计的。问卷主要涉及两个部分,共15 个问题,具体见表1。第一部分是居民家庭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
表 1 变量定义、赋值及描述性统计
表1 (续)
相关问题根据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影响因素的特点进行编码。居住地采用二进制编码(居住地为农村=0,居住地为城镇=1)。问卷还对可能影响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其他几个家庭特征进行了询问,这些问题包括家庭人口数、家庭耕地数、家庭年收入、家庭孩子或老人数量、家庭房屋结构、家庭拥有的牲畜数。
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调查部分包括“被访者家中是否有手电筒”“被访者家中是否有头盔、防护手套”“被访者家中是否有创可贴和感冒药”“被访者家中是否有方便面和矿泉水”“被访者家中是否有灭火器”“被访者家中是否有应急包”等6 个问题(没有=0,有=1),主要反映受访者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将6 个问题的分值汇总后就可以得出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值。
四、实证分析
(一) 描述性分析
受访家庭共229 户。其中居住在农村的家庭为187 户,占总受访家庭的81.7%;居住在城镇的家庭42 户,占总受访家庭的18.3%。各变量的具体信息见表2。
表 2 受访家庭基础信息
此次调研的229 户受访家庭中,家中备有手电筒、头盔和防护手套、感冒药和创可贴、方便面和矿泉水、灭火器、应急包的比例分别为91.3%、37.6%、79.9%、38%、11.8%、12.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家庭常备手电筒、感冒药和创可贴等可用于灾害应急的基本生活用品,但头盔、防护手套、灭火器和应急包等专用物资储备得很少,表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较弱,这与陈艳[8]得到的结论一致。
(二) 相关性分析
表3 给出了变量的相关矩阵。
表 3 相关性分析
表3 显示,家庭人口数、家庭耕地数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假设1、假设3 未通过,可能原因是样本量太小或受到区域特点影响。家庭年收入、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家庭小孩数量、家庭老人数量、砖混结构住房、家庭居住地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其中,家庭年收入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因为年收入越高的家庭自然灾害损失承受能力越强,因此总体来说对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的关注相对少一些。家庭小孩数量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家庭老人数量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因为小孩或老人越多的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可能相对越大,因此不愿或无能力多储备应急物资。砖混结构住房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土木结构住房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一般认为砖混结构房屋坚固,自然灾害伤及生命的可能性较低。居住地为城镇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居住地为农村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城镇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家庭平均收入高,结合前述分析可以知道,家庭收入越高意味着储备意愿越低。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与储备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当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居民非常重视牲畜的安全,因此家庭拥有的牲畜越多,储备意愿越高。假设2、假设4、假设5、假设6、假设7 和假设8 得到验证。
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还显示,家庭居住地与牲畜数量、家庭年收入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剔除变量居住地后再进行回归分析。
(三) 回归分析
1.模型选择
本文的因变量“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本质上是定序变量,这类变量在相邻取值的不同距离这方面比连续变量更具有一般性,在次序信息方面要求得比定类变量更严格。因变量为定序变量时,如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的话,会导致有偏估计和预测概率溢出问题;如果采用多分类Logit 模型进行研究的话,则会导致次序信息被忽视,降低统计效率;因此,本文采用定序Logit 模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采用的是截面数据,虽然包括全部观测值,但因为部分观测值被压缩到一个点上,所以因变量的概率分布就变为一个离散点与一个连续分布组成的联合分布,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使用整体样本还是去掉离散点的子样本进行回归,OLS 都得不到一致估计,Tobit 模型则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还要使用Tobit 模型考察藏区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影响因素,最后再进行OLS 检验。
2.估计结果
本文进行了回归分析、弹性系数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1)回归分析。本文首先进行定序Logit 回归,结果见表4。
表 4 ologit 回归结果
从表4 可知,变量家庭小孩数量、家庭老人数量、砖混结构住房、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家庭人口数具有显著性。
表4 的OR 值可以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当回归系数为正且OR 值大于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为正相关关系,自变量取值越大,则因变量级别越高,即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越强烈;当回归系数为负且OR 值小于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为负相关关系,自变量取值越大,则因变量级别越低,即家庭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意愿越弱。所以,从表4 还可以看出: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家庭老人或小孩数量、砖混结构住房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随后本文运用Tobit 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
表 5 Tobit 回归结果
定序Logit 回归和Tobit 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家庭小孩或老人数量、砖混结构住房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和家庭人口数与储备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2)弹性系数分析。定序Logit 和Tobit 回归系数只能作为自变量排序的依据,要了解各自变量对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具体影响程度,还需要计算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贡献。各自变量的边际贡献计算结果见表6。
表 6 各显著因素的弹性系数
结合logit 回归结果和Tobit 回归结果分析可知,在影响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2 个正向显著因素中,家庭人口数对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的影响大于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的影响。家庭人口数的弹性系数为0.179,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家庭每增加1 个人,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将上升17.9%。原因可能是人口越多的家庭,越在意灾害带给家庭的影响,因此其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会上升。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的弹性系数为0.109,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家中每多1 头牲畜,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会上升10.9%。原因可能是当地以农牧业为主,居民非常重视家庭拥有的牲畜,需要照料的牲畜越多,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就越高。
在影响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的三个负向显著因素中,按照各变量对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影响程度对变量进行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家庭小孩数量、家庭老人数量、砖混结构房屋。家庭小孩数量的弹性系数为-0.178,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小孩,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会降低17.8%。 原因可能在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相对落后,有小孩的家庭的资金大多用于教育支出、日常生活开销等方面,用于应急物资储备的资金少。家庭老人数量的弹性系数为-0.146,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老人,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会下降14.6%。原因可能是老人容易生病,家中有老人的话会导致家庭预算约束变紧,抑制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砖混结构住房的弹性系数为-0.022,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拥有砖混结构住房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将下降2.2%。原因可能是这类家庭认为砖混结构的房屋坚固,受灾害影响比土木结构房屋小,因此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下降。
(3)稳健性检验。本文采用OLS 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其结果如表7 所示。
由表4、表5 和表7 可以看出,OLS 回归结果与Logit 回归、Tobit 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表 7 OLS 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家庭小孩数量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支持前文的假设5;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支持前文的假设2;家中老人数量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支持前文的假设4;家庭房屋结构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支持前文的假设6;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支持前文的假设1;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可能是样本量不足。
五、建议
实证研究发现,家庭老人或小孩数量、砖混结构住房与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有显著负相关性,家庭人口数、家庭牲畜数量对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提高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与储备水平,提升家庭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电话访谈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大家庭应急物资储备财政支持力度。一是对家庭购买应急物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采用政府采购方式统一购买部分家庭应急物资。二是加大对规模较大的家庭的应急物资储备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有儿童或老人的家庭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少家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降低家庭储备应急物资的资金压力。
第二,持续深入地开展灾害防范知识普及。一是拓宽应急知识普及渠道。在现有学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灾害防范知识下乡”活动,大力建设网站、宣传栏等应急知识普及载体。二是针对不同的需求,加快编写应急知识教程的进度。在各年级教材中融入与灾害教育相关的内容,开设与灾害教育相关的课程。考虑环境差异和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地编写教材,为应急知识的高效传播提供资料。三是进一步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当地居民以社区为单位参与灾害情景模拟演练,提高居民对风险的感知力以及应对能力。
第三,建立互助互救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农村应急救援存在的问题,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应急物资的储备、调度与使用,包括家庭应急储备物资的调度与使用。二是提高居民的互助互救意识,构建先进的应急文化。三是建立灾害追责机制。灾害追责机制既要对资金未落实到位、基础设施未达到抗灾标准追责,还要对防灾教育缺失、风险管理未落实到位等问题进行追责,要明确责任主体。
第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物资储备。一是鼓励企业参与应急物资储备。通过补贴、退税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二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储备应急物资。通过公开需求信息等方式,让社会组织更多地了解应急物资储备需求,提高其应急物资储备意愿。三是加强物流能力储备。协调多方利益,让物流企业更有意愿参与应急物资储备,采用合同储备的方式储配物流能力,以加强灾害期间的物资调度。
注释:
① 资料来源: http://news.sohu.com/20090729/n265557379.shtml。
② 数据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867132662662819&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