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与治理研究

2022-06-02黄玉珮

法制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辟谣谣言危机

黄玉珮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3.0%,其中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 亿,占全体网民的93.7%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ov.cn/xinwen/2022-02/28/content_5676015.htm。。网络的高普及率必然使公共危机发生后容易出现大量的网络评论,在这些网络评论中往往掺杂有一些网络谣言,若这些谣言肆意传播将严重危害国家政治、社会和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1]。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2021 年“清朗”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成果(见表1)可以得知,取得治理成果的同时,当前的网络空间的治理任务仍然较为艰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治理的严峻形势,对其开展专门研究并提出治理对策至关重要。

表1 2021 年“清朗”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成果

一、网络谣言治理研究概况

德国乌尔里希·贝克教授在《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一书中提出“风险社会理论”,并指出当前我们已进入“风险社会”[2],不仅面临着洪灾、地震等传统风险,还面临着由科技进步造成的诸如核泄漏、飞机事故、网络舆情危机等现代风险[3]。更重要的是,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的危险,网络传播范围大、速度快的特点,可能会使风险与公共危机事件所导致的恐惧、不信任感转变为谣言,并迅速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谣言的存在加深了社会风险程度,威胁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研究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政府应对办法,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有学者从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与治理两方面对网络谣言进行研究。郑州大学的薛晓斐对网络谣言传播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谣言传播模型符合传染病SIR 传播模型,并且大部分网民会受到戈培尔效应的影响,并提出通过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澄清事件、立法规范自媒体用户行为等措施,阻止谣言的产生与传播[4]。西北政法大学李大勇教授通过分析现有的道德、法律、技术层面对网络谣言的规制模式后提出合作规制机制,认为政府是谣言规制的主体,通过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监管力度、引导公民理性参与、明确规制责任分担等措施治理网络谣言[5]。南京大学叶皓教授认为需要根据所发布信息的要素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以减少谣言的滋生[6]。

除此外其他专家、学者也对网络谣言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但是谣言的种类众多,其内容与特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具有更强的突发性、恐慌性与破坏性,虽然当前对网络谣言整体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比较充足,但是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应对与治理这一细分领域仍不够丰富。

二、基础概念分析

(一)网络谣言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谣言”的定义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何谓“谣言”的重点偏向有所不同。欧盟委员会在2018 年发布的《欧盟反虚假信息行为准则》中将谣言定义为可验证的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并且同时具备“出于个人利益或者欺骗公众的目的”与“可能对公众造成损害”两方面特征。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认为,谣言可简单概括为完全主观的情感状态投射,是一种社会现象。美国学者凯瑟琳·弗恩认为,谣言是通过口头或者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传播的未经实施验证并且无可靠来源的信息[7]。法国学者卡普费雷认为谣言是在社会中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辟谣的信息,强调信息的官方认证性。在国内,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认为谣言是在民众中传播达到一定体量的无根据的言论。国家网信办研究员姜胜洪认为谣言是由社会问题所引发的,有特定指向并得到广泛传播但未经相关主体证实的消息,须同时满足广泛传播与具有特定意义两个条件。可以看出,国外学者更关注于“未经官方证明”,国内学者更注重谣言的影响力,即舆论量。

在现有的研究中,谣言的内涵仍难以界定。在国内话语体系中存在诸如“谎言”“传言”“流言”等与“谣言”表达相似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互相替代使用。虽说语义有模糊性是普遍的,但若未对这些概念进行正确区分,则无法明确要治理的对象,开展谣言治理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可能会遭受质疑。谣言重点在“谣”,其本质为未经证实、无可靠信息来源,且在大范围传播途中未被识破,内容是否为事实真相并不影响谣言的成立。谎言是已被证实的虚假消息,具备内容真实与否的确定性,是否存在大范围传播与谎言成立与否无关;流言与传言是指信息虽存在一定程度谬误,但整体上是真实情况并且有事实支撑,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不存在故意造假与侵犯某种法益的心理。

谣言内涵的界定有助于把握谣言治理的边界,防止对言论过度规制而对良性的社会舆论产生抑制效果,导致社会面出现“寒蝉效应”。结合谣言的本质与社会治理的需求,本文认为谣言可以界定为:经人恶意捏造的,大范围传播的未经证实或已被辟谣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某种法益遭受侵犯的信息。网络谣言指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捏造与传播的谣言,即在互联网空间捏造的,已经广泛传播的,未经证实或已被辟谣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某种法益遭受侵犯的信息。

(二)公共危机事件的概念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涉及的领域有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宗教等。与普通公共事件不同,公共危机事件没有固定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方式,其具备难以预测性、社会威胁性特征,对相关消息传播的时效性、准确性等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若政府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极易导致社会恐慌与次生灾害的发生。例如,2008 年“汶川大地震”、2020 年“武汉爆发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2021 年“7·20 郑州特大暴雨”等皆为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

(三)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含义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即围绕公共危机事件所发布与传播的网络谣言,具体是指有关全体社会公众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在互联网空间捏造与传播,未经证实或已被辟谣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某种法益遭受侵犯的信息。例如在“7·20 郑州特大暴雨”发生时,网上流传的“海洋馆鲨鱼跑出来了”“郑州海洋馆鳄鱼出来吃人”“郭家咀水库溃坝”等谣言,为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

三、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特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短视频+社交”在社会信息传递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短视频类网络谣言频发。尤其是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各种社交平台上的虚假短视频已成为加剧民众紧张情绪、引发社会恐慌与社会失序的重要根源[8]。下文将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为提出针对性对策提供依据。

(一)移花接木的“真相”

人们都渴望尽快了解事件的真相,而谣言恰巧利用了人们这种心理,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捏造事实,提供所谓的“真相”。不少视频通过断章取义、场景拼接、对视频内容进行虚假描述、深度伪造视频等手法炮制谣言,并将其塑造成官方与专家的观点,让谣言有了“权威背景”,增加了内容的迷惑性与辟谣难度。此外,短视频时代,网络谣言也从传统的图文形式向视频形式转变,由于技术对视频的篡改难度高于图片、声音与文字,且民众认为对视频进行内容篡改的概率也低于图片,因此民众对视频这种表达形式也更信任。在“7·20 郑州特大暴雨”事件中,网络流传着“郑州海洋馆被淹,鲨鱼逃跑”“郑州海洋馆鳄鱼逃跑后吃人”的视频。事实上,第一条洪水中有鲨鱼的视频,实则发生在俄罗斯境内,且鲨鱼为视频合成而来。第二条鳄鱼吃人的视频,实则为墨西哥一女子在河边洗衣时被鳄鱼袭击。在以往,图片、视频几乎成为辨别事件真伪的标准之一,但步入短视频时代后,编辑图片与视频的门槛迅速降低,普通群众稍加学习便可轻松制作“深度伪造”的短视频[9]。因而网络谣言常常利用移花接木的方式来增加谣言的“真实性”。

(二)直击民众情绪

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的安全、健康、生活等受到威胁,通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往往更加敏感地关注此类信息[10]。在此类信息中,民众对负面信息更为敏感,谣言的出现会与救灾信息产生冲突进而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由于对救灾现场真实情况的求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快节奏的网络环境下,公众情绪容易被误导。谣言散布者便是利用民众此时的心理状态,散播与大众安全、健康等相关的谣言,直击民众敏感点,加速谣言的传播。倘若不及时辟谣,网络舆论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三)传播心态的“多元”

对各种网络谣言进行追溯研究时,可以发现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过程中造谣者的造谣活动往往具备明确的目的性,通常为追求经济利益与宣泄情绪、诉求两种[11]。而将谣言进行二级或者多级传播的民众,其传播心态呈现多元化特征。一是被谣言迷惑,无意间为谣言传播推波助澜。二是塑造理想化个人形象。部分群众出于逢迎与自我推销的需要,基于印象管理心态,会通过网络塑造个人形象[12]。一方面,通过展现其提前知道的“内部消息”宣称个人对稀有信息资源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转发各种领域“前沿信息”塑造自身涉猎广泛、博学多才的形象。三是提升网络参与度。对谣言信息的转发能够提升民众的网络空间参与感,在这种心态下,即使是与本人利益无关的谣言信息,部分民众也乐于跟风转发[13]。

(四)传播过程的隐蔽与串联

近些年随着各种新兴社交媒介的不断出现,网络谣言传播串联化与隐蔽化特征愈加显著。实践中,许多谣言视频发起于专业的、小众的、隐蔽性高的社交平台,并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串联化传播。这些谣言呈潜伏式扩散,在传播初期很难对其进行监测,容易引发网络舆情。一是公众对视频、图片类谣言甄别能力较低,通过技术手段对视频类谣言进行辨识的难度大,使谣言在传播初期难以被发现[14]。二是谣言经过多次跨平台传播,难以实现对谣言根源的追溯,进而难以对谣言的制造者与传播者进行相应的法律惩处。三是一些谣言成为“久辟不绝”的顽疾。不少谣言在传播过程中被重构与注解,渗入了亲友、同事、公众人物的“温馨提醒”“内部消息”等情感元素,群众基于对这些情感元素与传播者本身的信任,使谣言更具误导性与煽动性,进而引发桑斯坦所言的“群体极化”与“社会流爆”现象的发生[15]。

(五)危害巨大的“失序”

公共危机事件作为关乎群众自身利益的重大社会事件,在其发生初期,群众大多是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渠道了解事件信息。公共危机事件为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了土壤,网络谣言的蔓延不仅对危机事件的处置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导致社会运行秩序、社会诚信等方面的“失序”。一是扰乱社会秩序。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社会秩序已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再有造谣者从中作祟,很容易将事物发展推向极端,进而衍生次生灾害。例如,2010年2 月,关于山西某地区将要发生大地震的谣言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疯狂传播,引起太原、晋中等县市群众的恐慌。2020 年1 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不久后,大量关于“郑州爆发新冠肺炎疫情”“郑州将要进入战时状态”“郑州将要出现物资短缺”等谣言在网络传播,进而引发郑州民众大范围抢购,几乎所有超市的生活物资被抢购一空。在这种充满危机感的社会氛围下,部分不良商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该市某大商超市为例,该超市大白菜原每斤售价不足2 元,谣言蔓延后一棵白菜售价高达63 元[16]。一次性口罩售价也从5 元每盒(每盒20个)疯涨至80 元,涨价幅度高达15 倍。这是公共危机事件中散播网络谣言、扰乱经济秩序与民众正常生活的典型案例。二是提高社会运行成本。当政府部门在重大危机事件中辟谣失灵,民众遭受网络消息的侵害后,会加深民众对社会舆论、对政府的不信任感[17]。当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时,其交往过程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运行成本。同样的,政府部门在辟谣与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时,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并且网络谣言可能会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

四、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治理途径

由于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危害极大,近年来,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与谣言治理力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实务界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谣言治理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李健以社会对网络谣言的综合治理为研究视角,认为应该提升对网络谣言的执法力度、运用现代科技开展科技治理、强化网络服务商对信息的审核责任、弘扬先进文化实施道德治理[18]。傅淑均等以公安机关对涉疫谣言的处置为研究视角,认为应针对涉及公共危机事件的谣言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厘清刑事规制边界,健全行刑规制配套机制[19]。林华从网络谣言治理体系构造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当提升网络空间的行业自律、自我净化水平,同时开展技术治理[20]。姜胜洪提出应当采取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度、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加强法制宣传、引导网民自我教育等措施治理谣言[21]。

但随着社会环境、科技水平、国际环境的更迭,当前网络谣言的治理形势已发生改变,以往的部分治理手段存在滞后性与局限性,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探索新的谣言治理手段。

(一)构建政府众包辟谣机制

政府众包辟谣是指将政府或者专业机构辟谣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方式外包给社会相关主体的做法。政府众包辟谣分为谣言侦查、辟谣信息生产、辟谣信息传播3 个环节。在谣言侦查阶段,各个平台用户在接触到疑似谣言信息时都能够通过平台进行举报;在辟谣信息生产阶段,将收集到的疑似谣言分为各个独立的任务单并在网上公布,由民众认领并辟谣或者证实;在辟谣信息传播阶段,鼓励平台与用户对辟谣信息进行传播。此外,通过发放奖金、通报表扬等激励方式,增加民众参与政府众包辟谣的积极性。政府众包辟谣机制可有效整合自媒体用户、新闻记者、行业专家、知情群众等多方面辟谣力量,多方联动辟谣,如此的优势有:第一,降低辟谣成本。此时政府作为总发包方,将辟谣任务分成若干份,参照市场竞争机制引入辟谣人员,由此减少政府的辟谣成本。第二,提高谣言侦查的及时性。将辟谣任务以有偿的形式分包给各主体后,辟谣主体在其主观能动下会比以往政府内部命令式辟谣时效更快。第三,有效提升网络空间的自净化能力。众包模式下,网络会出现大量辟谣内容供“辟谣人”判断,这些资源又可以成为对抗“谣言散播网络”的自生力量,以民众的力量来服务民众,由此提升网络对谣言的自净能力。

政府众包辟谣机制的构建可以分为如下内容:首先,政府建设众包辟谣平台。当前,国家层面设立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各地也在不同程度地建设本土化辟谣平台,如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但这些辟谣平台目前主要是将各种辟谣信息进行整合,以供集中阅读,其本身并不具备辟谣内容的产出功能。可以在现有辟谣平台基础上添加众包辟谣的流程设计,在谣言的发现、辟谣内容的生产、辟谣内容的传播等领域给社会开放通道,让公众可以承担一定程度的辟谣任务。其次,吸引公众入驻辟谣平台。有大量的用户是开展众包的前提。对于所需要辟谣的信息从专业程度上可分为专业议题的科学谣言与非科学谣言,辟谣群体中不仅需要普通公众,也需要一定比例的专业人员。最后,建立辟谣工作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辟谣业务流程制度,例如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辟谣平台在网络广泛有偿收集现场一手图片、录像、录音等,再通过辟谣中心制作辟谣视频,最后通过媒体对其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构建众包人员内部管理制度,例如规定辟谣者对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各自承担法律责任,并制定奖励制度、实名制制度等。当前部分企业采取类似众包辟谣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政府部门也可尝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谣言众包辟谣制度,推进网络空间的共治共享[22]。

当然,政府众包辟谣是个大胆的尝试,本文认为这一尝试可汇聚全社会力量,尽最大可能阻击谣言。

(二)引导民众与网络谣言作斗争

社会民众是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网络谣言的主要受体,其具备的双重身份意味着提升民众对网络谣言辨别能力、阻断谣言传播与向现实危害转化至关重要。根据2021 年2 月发布的《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及相关分析数据可知,当前我国网民构成呈现“三低”特征,即指收入低(月收入不足3000 元的占51.1%)、学历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9.6%)、年龄低(40 岁以下占54.9%)①参见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当然,这与一部分网民是在校学生(占比21%)有关。这些因素也与网民辨别能力不足、对网络谣言的危害认识不够充分息息相关。提高民众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成为对网络谣言治理的应有之义。一是加强民众的谣言辨别意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新媒体知识、网络谣言危害等知识宣传活动,引导民众养成抵制网络谣言意识,在社会中营造“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氛围。二是提升民众的谣言辨别能力。民众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时,不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同时也需掌握分辨谣言的能力,在面对网络信息时,会利用官方媒体、市长热线等途径核实信息真实性。三是鼓励公众举报网络谣言。政府自身发现谣言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群众则是强大的力量源泉,可以发动群众与网络谣言作斗争。同时大力宣传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等举报受理机构,让更多民众了解举报平台与举报途径。四是发挥“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意见领袖”通常是民众中的一员,但其有大量忠实“粉丝”,影响力较大、消息传递范围较广,其若能发挥明辨是非、抵制谣言的作用,对谣言的抑制作用是积极的。

(三)加速推进技术治理

网络谣言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以往的传播方式,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与危害,同时又难以确定谣言的来源与追责对象。网络谣言实质上是一种依附于网络技术的社会问题,因技术而产生,最终也需要靠技术来解决。技术治理需从3 个方面开展:一是在网络接入时进行治理,如封禁IP 地址、域名劫持、限制外网接入等。二是对介入网络后的常态化治理,如过滤技术、内容屏蔽、网络实名制等。三是对网络谣言发生后的调查,包括信息溯源、数据监听等。此外还应当加强与网络运营商、社交平台、移动APP 等网络企业的合作,从源头上遏制谣言的产生。这些不同阶段的治理手段共同构成网络谣言治理的整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网络谣言的传播。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治理所需的技术手段也需不断更新与创新。

(四)警惕国(境)外媒体造谣

当前网络实名制是对付网络谣言一大法宝,但这种重要手段对国(境)外媒体无效。一些不良国(境)外媒体在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时会趁机造谣,必须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一是建立针对国(境)外媒体炮制网络谣言预警机制。例如,每次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时预测民众可能关心的问题,并正确引导民众,防止不良媒体有可乘之机。另外,对国(境)外不良媒体的造谣手段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对可能被造谣的信息给予重点关注。二是建立24小时工作机制。公共危机事件往往发生突然、影响巨大,在这段时期里网络信息会呈爆发式增长,处理稍有不及时便可能使谣言蔓延。许多不良国(境)外媒体往往将谣言散布时间定为深夜,若未及时处理,到了第二天谣言已被广泛传播,辟谣工作将十分被动。三是进行事后追责。对于在境外制造、国内故意转发的谣言的不良媒体的账号进行永久封禁,并将行为纳入个人诚信记录之中,涉及违法犯罪则按照相关法律处置。四是加强海外官方渠道宣传力度。涉华网络谣言不仅会对国内秩序造成损害,同时也会损害中国国际形象。官方应当加强在国际上的发声力度,对涉及的网络谣言及时澄清,防止其继续扩散。

猜你喜欢

辟谣谣言危机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