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程标准在焊接专业职前、职后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2022-06-02邢子健
邢子健
[摘 要] 自铁人学院整合运行一年多以来,学院各系部均出台了一系列教学标准。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焊接工程系)因为教学层次丰富,教学任务不同,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焊接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指导教学。阐述课程标准的建设及制定原则,以及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职前、职后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关 键 词] 课程标准;焊接专业;职前教学;职后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134-03
随着铁人学院各系部整合运行,由原大庆职业学院焊接工程系、大庆技师学院焊接工程系、大庆油田建设集团焊接培训中心合并重组成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焊接工程系),包含中职教学部分、高职教学部分以及职后培训部分。为了深化各层次的教学改革,提升学员的培训质量,作为拥有中职教学、高职教学和职后培训三大板块的焊接培训中心,应该将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协调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标准化,发挥课程标准的作用。
一、课程标准的概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贯彻实施“职教20条”,焊接培训中心(焊接工程系)大力发展焊接主专业及附属铆工、钳工专业等职业教育,同时对相应层次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归纳整理。
课程标准是规定焊接专业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既要让老师知道该讲授什么,又要让学生知道该学习什么并且能达到什么样的技能水平。既要统筹中职、高职、职后三个不同层次,又要保留各层次教学的鲜明特点,做到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具有大同小异化的特点。
二、课程标准制定的原则
课程标准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突出焊接专业学员的职业能力培养
焊接专业是理论与技能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要注重培养学员的操作能力。在课程标准制定中,要突出焊接学员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學员会焊接、懂加工,还要达到精操作、会维修与检验等专业技能,同时学员不仅要胜任在岗位上对焊接技能的需求,还应该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加强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综上所述,课程标准应该以突出焊接专业学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准,包括文化素养、焊接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课程标准制定要加强对学员的知识、行动、责任、价值观等进行引导。不论是中职教学、高职教学还是职后培训,其主要目的就是将焊接技能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因此,课程标准制定既要突出焊接专业学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又需强化学员适应变化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二)突出焊接专业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
焊接专业虽然是理论联系技能较为紧密的学科,但是更偏重焊接技能操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就业形势紧张,就业竞争加剧,从事焊接专业的学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焊接课程的内容与时代发展不一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应突出焊接专业的特点,将具体工作任务编辑到教学任务中,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对不同的工作任务进行不同的焊接技能训练,最后达到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焊接素质的目的。
(三)以具体工作项目确定课程内容及合理的教学顺序
无论是中职学生还是高职学生,一开始对焊接专业知识都是懵懂的。因此,课程标准规定对于焊接初学者,要先进行金属材料的火焰切割实习,练习将金属板材切割成焊接练习所用的小板材。然后进行低碳钢构件的焊接操作,着重进行焊接引弧、焊接平敷焊、焊接平焊、焊接立焊的技能操作。将焊接专业基础打牢,焊接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再从焊接难度上进行阶梯式上升。常压管道的焊接侧重学员对于管道的立焊、横焊及仰焊的技能操作,同时注重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及焊条角度的配合情况。梁柱的焊接,重点让学员掌握焊条电弧焊的立焊操作和焊条电弧焊的横焊操作,CO2气体保护焊的立焊和横焊操作。常压容器的焊接偏重于让学员对水箱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焊接。
职后培训实施的标准则是模块化教学,也是从易到难,从焊接引弧到焊条平敷焊,再到平焊、立焊、横焊、仰焊,最后延伸到CO2气体保护焊的操作、钨极氩弧焊的操作、火焰切割及等离子弧切割等教学方式。
因此,课程标准制定要遵循焊接难度由易到难的规律,同时将具体的工作项目确定为课程内容,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使学员对焊接技能的应用能更好地掌握。
(四)课程标准考核编写应向学员的焊接过程考核评价倾斜
中职教学的考核标准由原来的期末考试一张理论试卷,更改成过程化、一体化考核。一体化课程考核与评价突出学员职业能力考评原则,综合考虑了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胜任能力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因素,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
高职教学注重学分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其中焊接技能部分占到期末考核成绩的50%。因为高职教育采取的是学分制考核,因此每部分内容的学习考核都有相应的学分,能够使学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职后培训部分因为是高强度训练,短时间内(通常是15~20天)使工人达到能够考取焊接等级证的能力,因此更应加大对学员焊接过程的评价考核比重。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考核的编写应侧重于向学员的焊接过程评价进行倾斜。
三、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的实施首先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中职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汽车制造、机械船舶、建筑工程、石油化工等行业生产制造第一线,熟悉现代制造业焊接的生产流程,严格执行焊接设备操作规定,遵守焊接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能独立完成复杂金属构件、特种材料焊接;能制定焊接工艺方案,独立解决工作过程中各种疑难的综合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及中级焊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工匠型技能人才。
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学员具备融会贯通的焊接知识的知识目标,具有解决焊接现场施工中的能力目标,以及能够自主学习,拥有创新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职业素质目标,同时高职教学的学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及高级焊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工匠型高技能人才。
职后培训则是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更多的知识点融入焊接技能操作中,达到使焊接人员具备焊接材料选择、焊接工艺编写、焊接操作、控制和组织焊接生产的能力,掌握焊接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达到符合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及焊接标准的焊接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应该在统筹规划下,各层次焊接教育均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要有适当的课程内容
中职教学、高职教学和职后培训开设的课程都应该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在中高职教学中的设置应实现层级式上升。对于偏文科类的通识教育,应当适当做差异化设置。例如,中职教学中设置的语文课程,高职教学中设置的形势与政策、公益劳动等课程,以及职后培训中贯穿的工匠精神。避免课程重复设置带来的教育资源浪费和学员学习情绪的消减。对于偏理科的机械制图等课程,教师可以根据中职版、高职版、通用版等不同难度的版本进行教学。
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上,中职采用的是一体化教学方式,高职采用的是理实结合的教学方式,职后培训采用的是模块化教学方式。中职焊接教学中,将焊接过程中的实际生产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中职焊接专业学员的各项焊接技能操作的融合。例如,中职焊接教学将焊接生产任务划分为金属材料的火焰切割,重点是对切割进行训练;低碳钢构件的焊接,重点是对焊接引弧、平敷焊、平焊操作进行训练;常压管道的焊接,重点是对仰焊、立焊以及平焊的焊接角度调整进行操作训练;梁柱的焊接,重点是对焊条电弧焊中的平焊、立焊,CO2气体保护焊的平焊和立焊进行操作训练。高职教学中,将焊接专业课程细分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弧焊电源、熔焊原理、金属材料焊接、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焊接生产管理以及焊条电弧焊综合实训、CO2气体保护焊实训、氩弧焊强化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职后培训则是将焊接课程分解成焊条电弧焊实训、CO2气体保护焊实训、氩弧焊实训、机器人焊接等不同模块,积极适应企业的不同需求。
综上所述,焊接培训中心虽然具有不同的焊接教育层次,但是课程标准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的教学特点,匹配适当的教学内容。
(三)要有合理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思路
中职教学、高职教学和职后培训都是遵循由易到难的焊接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思路。不同的是中职教学采取的是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会焊接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焊接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焊接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将焊接技能操作融入焊接制作任务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高职教学采取的是理实结合的教学方式,理实结合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职后培训采取的是模块化教学方式,就是将焊接专业分配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例如焊条电弧焊教学、埋弧焊教学、CO2气体保护焊教学、钨极氩弧焊教学、机器人焊接教学、等离子弧及火焰切割等,每个模块教学及强化训练都在15~20天,非常适合企业对工人进行短期培训,最终让工人焊接技术水平提高,并且能够取得相应的焊接资格证。
中职教学、高职教学及职后培训的课程标准都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操作强于技能”,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学员的职业能力,将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的课程设计理念,不同层次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达到提升学员焊接水平的目的。
四、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具有对焊接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课程标准具有对焊接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通过课程标准,教师会更加熟悉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参照课程标准和焊接趋势,引入焊接新技术、教学新理念来提升焊接学员的获得感。同时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焊接宏观视角的过程,使教师明确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焊接专业的教育目标。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个人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具有培训质量标准化的规范作用
焊接专业的课程标准,使学员通过其所在的教育层次学习,拥有相应的焊接基本知识和焊接基本技能,熟悉焊接的原理与方法。在提高学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职教学、高职教学以及职后培训的阶段,学员可以通过考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及焊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级或高级)来证明学员自身的焊接技能已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中级工或高级工的水平。
(三)课程标准具有完成焊接专业学员与焊接产业工人转变的作用
焊接专业的课程标准是依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应用专业课程方案进行制定,紧贴国家工业发展方向,跟随焊接专业发展趋势,将焊接技能融入焊接教学与训练中。经过学习与培训,能够大大提升焊接学员对焊接岗位的适应性。帮助学员快速完成从受教育者到劳动者的转变,从而使其更加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完成焊接学员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五、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焊接专业的课程标准在焊接专业职前、职后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引导焊接教师把握焊接教学重点;其次,它使焊接培训质量能够规范化。最后,课程标准有助于帮助学员完成学员身份与企业员工的顺利过渡与衔接。课程标准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随政策变化稍加调整,焊接培训中心将在保持课程标准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适当完善修改,使其更加适应当前教学,更能提高焊接培训中心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參考文献:
[1]刘红艳,张叶茂.产教融合下高职机电类课程标准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9(39):56-57.
[2]李艳.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策略与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1-4.
[3]刘盛烺.以课程标准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改革[J].江苏教育,2021(72):22-25.
[4]沈言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94-9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