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022-06-02王静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0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支架动画

王静云

[摘           要]  随着翻转课堂在我国的传播,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开始使用翻转课堂,但容易走入微视频就是翻轉课堂的误区。对一次失败的教学实验做深入分析,从表面原因到学习本质进行探究,让我们认识到:翻转课堂的应用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流程。对于难度大,需要学习很多新知识的翻转课堂教学,以Flash教学为例,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搭建脚手架,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Flash操作技能。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最近发展区”;脚手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113-03

笔者在做翻转课堂课题研究时发现:在第一次教学实验中,学习内容是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软件的操作,学生反响很热烈,教学效果很好,都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但在第二次教学实验中,由于教学计划做了调整,加进了Flash的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准备用飞舞的蝴蝶这一个动画的制作来学习Flash。为此,实验组的教师提前用录屏软件录制了自己制作动画的流程。但学生的反应是难度过大,极个别的学生能够完成一小部分内容。有一个学生做出一个动画,但对于动画原理也不理解。

两次实验的共同点是:均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和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后,让其独立完成,每一个任务的时长都是两周。教师提供相应的操作视频。学生完成后教师验收,给出成绩。教学视频提前通过QQ发送。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机房操作,课堂上学生依旧通过观看视频独立操作。教师在巡视中对学生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如果有共同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讲解或示范操作。没有专门划分学习小组,但学生之间如有问题,可以互相探讨、互相帮助。

一、翻转课堂实验失败原因探析

分析Flash学习失败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不符合掌握学习的时间原则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掌握学习理论。1973年,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掌握》一书中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他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的学生(90%以上)都可以达到掌握水平。[1]掌握学习理论来源于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卡罗尔认为学习程度等于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比。所用时间包括学习毅力、学习机会;所需时间包括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质量、学生的理解能力三个要素。在Flash教学实验中,虽然每个学生都对这门课非常感兴趣,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制作出自己的动画,但相比较过多的教学容量来说,教学时间又不够。

(二)信息过载

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给学生提供过多的教学内容。虽然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南辕北辙,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传播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过载。信息过载又称为信息超载,指的是信息时代,由于信息过多,超出了受众所需要的以及所能承受的信息量。以致受众无法高效地选择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状况。[2]

人常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选择适宜、适量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多多益善”。信息的过载通常会导致任务执行的质量退化,在教学中要避免学生过快地接触难度较大的任务。

(三)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认识不足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来开展。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不只是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学习过程。布鲁姆提出影响学业成绩的三个变量是:前期的知识准备占50%,情感前提占25%,教学质量占25%。

学生虽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也提供了完整的教学操作视频。视频从技术层面来看也很清晰,但教学质量并不能称之为好。因为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前提,即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的前期知识准备情况。依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当学生对某些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不能过多、过快地提供新知识,否则会造成学生因无法理解而放弃学习新知。

(四)没有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在翻转课堂中,课程视频取代了传统讲授,成为内容传递的重要方式,空余出来的课堂时间为学习者主动学习提供了契机。[3]

翻转课堂可能需要用到教学视频,但不是提供了教学视频就完成了课堂的翻转。课堂形式的翻转不是我们的目标。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才是根本目标。过度以“课前视频学习”为中心,虽然完成了知识传递,但无法做到知识内化。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时,更应该考虑教学视频如何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的学习中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课前反馈,制作合适的教学视频、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依据布鲁姆教学分类,Flash教学属于心智运动技能类教学。它包括身体动作程序以及完成这些动作程序的思考决策过程。他强调学习技能也是思考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模仿。老师提供教学视频,认为学生通过模仿操作就完成了学习,实际上是犯了机械式学习的错误。学生没有接触过Flash,而且Flash的知识点也很多,单纯的操作性视频中没有前期知识的铺垫和补充,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不能将概念、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很难完成任务,课堂没有实现翻转。EFDF10DE-EE9D-4797-B41F-7B222586C564

二、基于“最近发展区”重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介绍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4]

钟启泉教授提出:倘若把儿童现今达到的水准视为“既之”水准,而把儿童得到教师支援、同教师一起能够实现的水准视为“未知”水准。那么,教学就是在这两个水准之间,引领儿童走向“最近发展区”的活动。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指在最近发展区内由教师、专家或同伴提供的协助。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以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给学习者提供和搭建支撑学习者跨过现有知识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差距的暂时性支持的支架,帮助学生缩小“最近发展区”并生成新的“最近发展区”构建足够的教学支架。[5]

(二)教学内容分析

Flash动画教学是作为拓展知识介绍给学生的。教学目的不是全方位掌握Flash软件的操作,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动画,让学生简单地了解Flash的基本操作,为将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时间只有2周。Flash的知识点较多,有一些新的概念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比如图层、场景、时间轴、元件等。在两周的时间内,要通过一个动画将Flash的基本概念讲清楚,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连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需要将知识点重新编排,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

(三)教學设计

在翻转课堂中,要重视两个阶段,即课前和课堂。课前、课堂两个阶段的任务各不相同,而一切的教学设计都指向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任务。

1.完善教学视频

翻转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课前是否有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当教师通过对任务的设计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提前预估了学生的需求,便可以针对性地开发配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Flash属于心智运动机能类,采用“分阶段递进”的方法使每一项任务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行为组成,将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不具备完成任务的最低开始水平,那么首先应当让学习者掌握这些预备技能。

在新的翻转课堂教学中,除了给学生提供原有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动画,让学生对整个动画的操作过程有个整体框架的了解,还依据教学内容,将内容进行知识点拆分,拆分成相对独立的、碎片化的知识点。按照这些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形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梯度。依据这些知识点,重新设计成8个小任务,每一个任务中都包括1或2个新概念和已学概念的复习,难度适中,并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视频。通过完成这些小型的任务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用两周时间完成这8个小任务之后,在第三周完成蝴蝶飞行的动画。

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让学生有能力完成每一步任务,每一步的成就感会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每一个任务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

2.检测支架

除了提供视频资源外,教师也要检测学生对课前任务的掌握情况。课前检测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技能的强化,是对课前学习成效的评价,而且也是教师得到反馈的依据。通过自我检测,学生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记录下来并反馈给教师。课堂中教师针对反馈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也可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此外,教师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视频,以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操作技能。

3.小组合作支架

小组成员间协作学习,共同监控对某个知识的学习理解过程,与个体自我监控相比,明显降低了学生的元认知负荷,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加工,使其更加容易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6]

根据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阅读和听讲,知识保存率仅为30%,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教授给他人”或“马上使用”,其学习保存率高达90%。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中学习能力强、接受快的学生,通过给其他同学讲解疑难问题,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之间可以自由地表达想法,通过和同伴交流意见可以随时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4.教师指导支架

在翻转课堂中的课前和课堂两个环节,都有教师的指导支架。

课前,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制作小视频,共制作8个知识点的小视频,还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等平台,对学生的疑难即时答疑解惑。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根据进度自主安排技能训练,可以参考教师的视频。课堂变成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场所,教师的支架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消化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辅导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程度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改进教学视频,或搭建新的视频脚手架,这样的教学设计会更加有针对性,学生也能快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三、结语

翻转课堂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实现,如何有效提升翻转课堂的效率,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先行知识。通过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判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教学视频制作、课程内容设计都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呈现学习内容。

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堂设计不仅要遵循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的原则,而且在学生的每一步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不同的帮助,即教师支架。但所有的帮助都不能完全代替学生自己。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理解Flash的知识点,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所以视频支架、教师支架、小组协作支架都要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每一个小目标,每一次成就感会让学生投入更加具有挑战性的下一阶段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宁本涛.翻转课堂的基本图景与问题审视[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64-69.

[2]陈志勇.信息过载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124-127.

[3]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

[4]蓝杨.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0(7):52-56.

[5]杨萍.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可行性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6):68-70.

[6]俞丽萍.翻转课堂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支架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20(20):42-45.

编辑 王亚青EFDF10DE-EE9D-4797-B41F-7B222586C564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支架动画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