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问撬动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2022-06-02赵晓梅
赵晓梅
【摘要】设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教学方式,如何设问才能撬动学生思维,笔者认为教师的设问要在知识的生长点上精准设问、要在关键方法处精准设问、要在知识本质处精准设问,这有这样的课堂设问,才能撬动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设问;撬动;思维
一、要在知识的生长点精准设问
马芯兰老师特别强调,教学应从知识结构出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建立新的知识系统。如在教学“份”这个概念时,教师是这样设问的:
出示:
师:你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吗?
生:左边有2个苹果,中间有2个苹果,右边有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师:就这个意思,能说得简单一点吗?
生:每份有2个苹果,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几个苹果?
师: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列式?这个算式能读得简单一点吗?
生:2+2+2=6 读作2加2加2等于6。
师:还能读的再简单点吗?
生:3个2相加等于6。
出示:
师:这幅图的意思大家用每份几个有这样的几份来表达既简单又准确,那这幅图我们也这么表达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它们数量不相等。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能用每份几个有这样的几份来表达呀?
生:每一份里的数量要同样多,就可以用每份来表达。
从刚才的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每个设问在引发学生思考,像“左边是2个苹果,中间是2个苹果,右边还是2个苹果,能说得简单点儿吗?”“算式能说得简单点吗?”这里的两个设问都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问,问的方式就是直接问。
二、要在关键方法处精准设问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出36-8的算式。得出算式以后,教师设问“这个问题给我们设置了什么困难?”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妙的问题。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对老师来说是个很好用的能撬动学生思维的设问,这一设问渗透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果学生能自觉地进行比较,他们就能自主地联系,发现问题,自发地去研究问题了。
三、要在知识本质处精准设问
知识的本质是知识核心的内容,它是一种具有再生长能力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在知识本质之处精准设问。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是这样设问的:
出示:÷2
师:这个分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学生从分数的意义理解表示的含义。
师:÷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生:把4个平均分成2份,求一份是多少。
师:怎么计算÷2呢?
生:÷2==
师:4÷2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在分什么?
生:4÷2表示把4个分数单位的个位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2个,也就是在分计数单位的个数。
出示:÷3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4个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
师:那把4个平均分成3份,和前面的题目相比,它给我们设置了什么困难?
生:分数单位的个数不够平均分了。
师:我还想用分分数单位的个数这个方法解决,你们有办法吗?
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分数单位变小,分数单位的个数变多,这样就可以直接分分数单位的个数了,把的分子分母同时乘3,变成了,12除以3刚好等于4,也就是有4个是。
师:刚刚分数单位的个数不能直接平均分,我们把它转化成了大小相等,分数单位更小的分数才解决了问题,就这样的学习经验,在以往的学习中,你遇到过吗?
生1:学习整除除法时,哪一位上除完有剩余,剩余的数都要退到下一位转化成大小不变,计数单位更小的数继续除。
生2:小数除法也是这样。
生3:我还想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当分数单位不同时,我们转化成分成單位相同的才能相加减。
从这个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每个设问都是在撬动学生思维,特别是在教师最后要沟联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时的设问“刚刚分数单位的个数不能直接平均分,我们把它转化成了大小相等,分数单位更小的分数才解决了问题,就这样的学习经验,在以往的学习中,你遇到过吗?”用设问促学生自主沟联,悟出知识的本质——平均分计数单位的个数道计算本质,从而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温寒江, 陈立华, 魏淑娟.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
[2]温寒江. 马芯兰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M]. 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