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编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22-06-02包乌云毕力格
[摘 要] 为了推动“三教”改革,践行“三全”育人,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专业课程体系,积极落实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潜移默化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措施,以Python编程课程为例,探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优化课程建设思路,给出课程建设措施,建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思政教育机制,思政元素和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融合,在深化专业教育的同时,强化大学生的思政意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 Python编程;课程思政;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035-03
一、引言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应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专业课程体系,积极落实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潜移默化且有效合理地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措施,推动“三教”改革,践行“三全”育人。本文以Python编程课程为例,探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在深化专业教育的同时,强化大学生的思政意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深化专业教育的必然举措
某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专业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计算机类专业的“一中心、双主体、三融合、四对接”专业群“1234”人才培养模式[2];一中心指以学生为中心;双主体为校企双主体育人;三融合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双创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四对接为专业与职业岗位群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对接,如图1所示。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网络专业技术技能,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政治觉悟高的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以专业知识灌输、理论传授的模式为主的高等教育,相对忽视了专业课程思政的培养。合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也是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之间“有机融合”问题。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专业职业技能,运用于企业项目实践,为企业提供技术水平高、思想觉悟高的人才,这也是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提高职业技能综合水平的必然手段
目前,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大学生对IT相关知识认识不够、意识淡薄;创新创业意识比较薄弱;专业课程只注重技术技能培养,课程思政与python编程专业课程教育融合不够紧密等。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必然手段。
(三)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思政觉悟的必然要求
结合专业课程特点,Python编程属于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建设思路
(一)课程思政融方法
1.根据学校对“课程思政”的整体布局:(1)建立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2)制订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标准,使学生掌握Python数据分析方法,为基础课、实践课和专业课架构桥梁;(3)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充分挖掘能融入本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新时代正能量、党史教育内容引入课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政治担当、正确“三观”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
3.建设课程资源,制订与课程思政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课程思政融合思路
1.第一课堂思路:Python编程重走长征路—课堂教学
研究长征精神、长征故事、影视资料—梳理Python编程课程知识点—研究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融入长征精神—课堂实施—长征故事讲完课程结束,然而事情没有结束,而是有了新的起点,学习新的技术技能,形成课程思政教學案例。
2.第二课堂思路:百度地图重走长征路—课外教学
研究长征精神、长征地点、影视资料—梳理Python编程外围技术(前端技术:html + css+ js)—带学生完成百度地图重走长征路网站开发,与python编程重走长征路课程内容进行链接,形成新型网站教学资源—开展增强五个意识(基础、服务、学习、证书、就业)专业教育活动(劳动教育)—通过课外项目实践为就业做准备—形成课程思政项目案例。
四、课程建设措施
(一)建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思政教育机制
1.建立常态化师资培训交流机制
建立常态化师资培训和教研室活动机制。鼓励与支持专职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轮训”,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进行项目实践锻炼;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加强思政学习。
2.改变教学方法
专业教师具备专业技术和技能,可以提供良好的专业教育、思想引导和技术支持,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鼓励专业教师主动开发与本专业相关的思政课堂案例,以案例的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团队成员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如采用讨论式、启发互动式、参与式等教学法[3]。鼓励采用第一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例如: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和第二课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方式,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融入课堂思政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考核评价方式
改变学生能力的考核评价模式,建立教师、学生、企业等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融入课程标准。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科普宣传讲座、职教活动周、科技宣传周等方式,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室、实训室等学习实训场所要通过宣传展板、广告栏等阵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二)课程教学内容选排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专业构建的课程矩阵中,Python编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相关前导课程为Html+CSS+DIV、Java Script程序设计等前端技术课程,相关后续课程为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网络操作系统等技术应用课程。以Python编程改革为主,以前导课程应用为辅,为后续课程奠定相应基础。
1.Python编程的应用领域
Python编程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泛,涉及WEB前端、系统网络运维、科学与数字计算、3D游戏开发、图形界面开发、网络编程、网络爬虫等众多应用领域。
2.Python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1)Python编程融入思政元素——主线融入
党史学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党史数字化教育。在创新党史编程课中,将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等[4]作为知识背景,自然融入编程学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逐步做出属于自己的“红色”软件作品。尤其是长征精神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十分宝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由此可以看出,长征路是每一代人必然要走的路,长征精神是每一代人必须要具备的思想精神。通过长征精神,体现出专业课的学习也是一种长征路,选择一专业,坚持一辈子。
(2)Python编程融入思政元素——支线融入
IT背景知识方面:主要包括:计算工具的发展史(算筹)、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中国芯片的发展、研制和生产、中国操作系统研发、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概述及其重要意义、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意识、设计人生算法、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IT梦识教育、数据库安全性的讨论、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队列、遵守规则个人的所作所为抽象成递归最终的回溯结果等。
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分析程序设计是一句一行代码,一段一节功能的结晶,要有工匠精神,在算法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如:排序算法。
劳动教育方面:开展增强五个意识(基础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证书意识、就业意识)专业活动,成立志愿者服务团队,进行校园设备运维。
创新创业方面: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就业择业意识[4]。
例如,课程部分内容设计見如下表1和图2思维导图。
五、结语
本文重点探讨了计算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思路,以Python编程课程为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将在深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落实“三教”改革,践行“三全”育人,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就业竞争力。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作用,影响并指导大类相通专业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相关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全国各大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2-01-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 03_462437.html.
[2]包乌云毕力格,哈奔.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通的探讨[J].科技风,2021(33):13-15.
[3]包乌云毕力格,南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5):255-256.
[4]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全部奋斗实践的精神揭示[N].长江日报,202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