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VR技术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2-06-02李恒刘丽华骆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0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设计

李恒 刘丽华 骆雯

[摘           要]  红色文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促进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但是从目前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开展情况来看,收获的效益显然是不够的,红色文化教育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心理感知,时代背景在时间上的契合度也不高。要降低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中面临的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跨越时间维度,以教育理念为基础,合理应用VR虚拟技术,让红色文化资源“再现”,构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平台,促进红色文化教育体验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以VR技术为核心技术,研究基于这一技术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系统设计思路和对策。

[关    键   词]  VR技术;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022-03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民众对红色文化的“根”存在不同程度的淡忘,尤其是现在的“00后”“90后”,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还有很多盲区[1]。他们了解红色文化,很多都是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但是这与真实的红色文化还是有差距的。红色文化应该是艰苦朴素的文化,在红色纪念馆中,一件件革命物件、一部部纪录片等,是真实的红色文化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已经损坏和遗失的革命遗产,利用VR技术可以重现。目前,将VR技术应用到红色文化教育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

一、VR技术在红色文化遗产重现中的重要作用

要对红色革命文化遗产开展数字化保护,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在推进红色革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做好相关资源整合工作,通过有效的资料采集,整合革命相关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例如,将VR技术应用到红色文化遗址的修复和还原中,主要是通过虚拟现实中的仿真技术应用,通过相关资料采集,构建仿真情境,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3D仿真打印,重塑文物和遗址场景,还可以还原部分红色文物,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对文化遗址和文物进行全面观赏和感受[2]。

可见,在红色革命文化重现中应用VR技术,需要首先做好相关资料和数据信息等的采集。重点收集红色革命文化遗产中的代表性文物、枪支结构和样式、作战设备等信息,将涉及的照片和文字作为VR再现的基础,为更全面地还原红色革命文化原貌等做好准备。通过整合资源并进行技术开发,借助技术对红色革命文化遗产的重要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时代变迁、网络空间等都保存下来,让红色革命文化遗产再现。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深挖红色革命文化遗产的重要文化信息资源,将纸质的、口头的、物质形式、非物质形式等的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做好分类存储和数字化的输入,确保红色革命文化遗产的文化数据采集全面[3]。

二、基于VR技术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设计方法

以VR技术为支撑设计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目的是为学生开展沉浸式的红色文化在线教育,让学生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和接触红色文化,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习感受。基于VR技术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建设以软件设计来实现硬件功能,而在具体的虚拟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结构模型构建中,应用VR技术来构建三维虚拟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就是以虚拟现实建模语言为基础,构建三维场景[4]。同时,也要借助Internet以及WEB技术在网络中构建虚拟环境。此次研究以类似HTML标记文本语言进行三维场景描述,一改此前以三维坐标为基础的虚拟场景描述模式,避免了大量数据缓存对传输带来的不利影响。这里涉及远程传输的實现,需要重点解决网络对文本数据的传输问题,而接收传输信号的本地计算机还要解决对接收的传输信息的翻译和再现问题。

基于VR技术的虚拟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场景设计中,可以应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通过文本编辑器进行程序代码编写。缺点是设计直观性不足,这需要设计者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

(2)通过可视化组件构建虚拟实验场景,这种设计方案比较直观[5]。

总体来看,要构建虚拟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中,以下的三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是C络服务。这一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借助C络进行个人信息注册,在完成验证后,登录虚拟红色文化教育系统,然后由用户自主进行服务选择,并结合实际需要来获取对应的指导,帮助红色文化教育服务功能顺利开展。二是虚拟现实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现实环境仿真部分,借助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应用,构建仿真模型,在用户选择虚拟仿真环境之后,结合具体提示进行操作,并满足虚拟现实现象和结果的动态观测需要[6]。三是数据库模块。这一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虚拟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提供必要的数据服务。

三、VR技术在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网络资源和实景拍摄融合

基于VR技术设计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系统,需要充分发挥VR技术在促进红色文化解析维度方面的多维感知作用,提供教育平台建设中需要的丰富网络资源。相关平台的资源构建整合需要在进行VR视频设计时,将文化价值取向分析好,在高校红色文化进度讲解中做到实时取材,结合网络中的海量资源进行适当的选择,将其和VR视频制作结合起来,丰富视频制作素材。在一些平台中,可以获得VR视频制造需要的相关素材和资料。在这些平台中搜索下载相关资源,实时更新数据资料和原始信息等,确保教育平台中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和网络中相关红色资源同步更新[7]。9BC0C12A-9C81-43F8-961A-5C49AFA42537

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到红色文化历史纪念地进行取材,做好历史还原,建设红色文化虚拟体验馆等,借助3D摄像设备等,来对红色文化资源原型进行实地拍摄,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数据,为VR红色文化视频提供真实的资料支持,为高校红色文化的开发提供一手资料,全面提升红色文化体验感受,让学生在相应氛围中不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真实感受。例如,现阶段应用推广比较普遍的VR视频资料——《红色记忆》,这一视频对周围环境进行360°和720°的记录拍摄,能够切实还原相关历史场景,让观看者有很强的代入感,可以实现沉浸式体验。对此,高校在进行VR技术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构建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内景和外景的取材,设计红色文化博物馆的大厅以及序厅等,在相应教学时间中为红色文化输出提供真实路径,吸引学生关注,增强学习感受。

(二)促进整体氛围和解析维度交互

上述提到的《红色记忆》VR纪录片是目前红色文化技术制作的成功案例之一,在这一纪录片的拍摄中,相关制作人员前往镇江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开展实景拍摄,以地区的红色文化实景为基础,尽可能借助VR技术对相关红色文化进行还原,做好红色文化历史价值的界定,所以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设计红色文化视频,能够创设多维感官体验,也是和时代同发展的需要,所以做好对历史文化的全面解析也很有必要。对此,要确保设计的VR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接近历史真相,需要继续细化相应解析维度,构建整体氛围以及解析维度交互性,确保红色文化VR视频制作取得理想成效。

目前,VR技术还在进一步发展,在实现现实场景和图像信息叠加中,红色文化VR视频设计不仅需要对相关视频资料进行重现,加入一些精准的历史背景介绍以及文化解析等也很有必要。在VR技术应用中,可以通过声音模拟,对已故的革命英雄的声音进行模拟,模拟他们在革命会议以及作战中的一些声音场景,让学生感受英雄的智慧和力量。通过VR技术应用,在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的过程中,体现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让教育资源尽可能接近真实,还原现实革命情况,以虚拟载体的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为学生构建有内涵、有深度、真实性强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这样做,让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不断拉近,使他们在和平年代也可以深入感知革命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红色文化距离拉近,端正红色文化价值维度和实践方向。

(三)注重体验感知和行为导向融合

以VR技术为基础,构建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中,从体验感知到行为导向发展,用体验感知来促进行为发展。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应用中,基于多维感官体验,发现从虚拟现实到红色文化感知的有效切入点。在馆内VR视频构建中,增加虚拟的炮弹声音、子弹发射穿梭的声音等,让战争的场景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能进行沉浸式的体验感知,震撼学生心灵,促进生命体验感知,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体验感受,引发学生共鸣。

因此,在VR技术支持下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要实现对平台的有效应用,必须要借助有效的惹急互动场景来进行氛围营造,用真实取材来促进场景构建,注重信息和感知的交互,关注学生的心灵诉求,促进教育導向发展。VR视频制作不需要大量资金消耗,但是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红色文化场景,这相对于博物馆的参观冲击性更强,可以提升教育效果。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学生对红色文化具备了解读能力,进行VR红色文化视频资料观赏后,还需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心理感受和实践行动的统一,这样才能达到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的积极作用。

VR技术在塑造虚拟现实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感受还存在一定不足,对此,高校基于VR技术设计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研究VR技术在还原红色文化资源上的相关做法,促进资源整合,提升红色文化教学的体验感和真实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文化感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大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参考文献:

[1]LAI,CHIA-HUNG,HUANG,SHU-HSIEN,LIU,MING-CHI,et al. Task-Based Learn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3D Parametric Mechanical Design Course with Cloudized Learning Platform[C].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EITT 2014),27-29 Oct,2014,Brisbane,Queensland,Australia.: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2014:150-157.

[2]REDDY,S. R. N.,KAUR,JASLEEN,CHANDE,SURESH,et al. My smartphone kit: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product design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8,26(3):642-654.

[3]龙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CET体验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英语课程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3):77-82.

[4]曾庆抒,段齐骏,刘华.面向中外合作设计教育资源的平台构建与产学协作实践研究:以南京理工大学中英合作办学“3+1”项目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7):14-19.

[5]钟月辉,傅会平,甘志城,等.基于Moodle平台的远程开放教育混合式学习设计:以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为例[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1,30(1):1-7.

[6]周屹.全沉浸式VR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4):139-141,146.

[7]张艳红,唐伟,杨炳华,等.基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平台积分制管理功能设计:以云南开放大学全网教学平台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0,22(2):54-62.

编辑 张 慧

①基金项目:“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马家窑文化遗址数字化复原研究”(2021B-450);“新时代‘5G+VR技术与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融合研究”(2021B-450)。

作者简介:李恒(1981—),男,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擅长计算机软件设计。

刘丽华(1973—),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学。

骆雯(1990—),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美育教育。9BC0C12A-9C81-43F8-961A-5C49AFA42537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设计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追忆红色浪漫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