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群众文化管理研究

2022-06-02李玉环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群众文化互联网

【摘要】网络从20世纪末开始,便以低成本、便捷、高效等优势收获了众多用户,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约近全国总人口的75%,通过互联网技术,我国国民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被迅速改变,可以说网络力量已然渗透至社会各项大事小情中。本文对群众文化及其管理办法进行探讨,以群文概述开篇,详细解析群文发展趋势,并融入群文管理内容及必要性,分析互联网技术对群文管理的促进意义,讨论新时代下如何确保互联网能与群众文化管理协作发展,为我国国民带来更多丰富形式、内容下的群众文化。

【关键词】群众文化;互联网;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5-111-03

【本文著录格式】李玉环.互联网与群众文化管理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5):111-113.

引言

互联网有效挣脱时间、地域上的限制,使人们完善合作交流模式,能够促进各项社会活动趋于信息化,提高社会文化的曝光度。网络化革命下,群众文化应与时俱进,投入较多热情,促进文化管理模式创新,在前瞻意识足够强大后,完善群众文化在我国基层民众间的开展流程,提高国民对群众文化的接受程度,引导思想进步。群众文化需要妥善管理,以求得更多民众认可、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群文管理人员应对现阶段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保持敏锐感知能力,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力量,积极提高群文管理效率,以增长民众的群文活动重要意识。

一、群众文化及管理概念

(一)群众文化概述

群众文化是一类社会性的文化类型,当民众闲暇时间可以自发组织人员进行活动内容的开发,并呼吁更多人参与进该类型文化中,以此获得精神愉悦。在民众参与到该类型的文化活动时,能经过娱乐性的感染,让休息时间变得具备较强伸缩性,充分让身体、心境得到放松,有利于参与者在文化活动内进行精神上的舒缓,由此改变原有意识,优化社会生活中的处世思维。群众文化表现内容上常常具备较大的积极影响,通过丰富的内容为参与者搭建起思想、文化,甚至是情感上的纽带,因此群众文化具备多元化、自娱性等特征,主要包含生活、文化事业、工作和队伍建设等四方面内容。

(二)群众文化发展

群众文化初始是具备自发性的民众组织活动,后续经过劳动创造,逐渐发展至今,形成了众多表达类型,因此群众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进行的,具备明显地方特色。在不同时代、区域内,不同民族的文化表达形式也将会有所不同,其表现在生活、生产中的文化模式,将直接反映出人民群众关于此类场景的态度,由此群众文化还具备表达群众情感的内涵。通过纵观群文发展历史,能清楚发现城市进程是影响群文发展速度、范围的重要影响因素,先进生产力之下的社会氛围相对优渥,该阶段下的群文表现形式也更加呈现出欢乐气氛,现阶段群文发展应遵循互联网发展趋势,将群众文化带领走向潮流发展路径。

(三)群众文化管理

对群众文化进行妥善管理,有利于城市政府对地方性文化行为做出有效统计,根据掌握情况,促进当地文化行政部门能针对本地文化事业进行高效率策划,提高城市文化水平。城市开展群众文化管理,其主要负责内容包括较多方面,比如城市文化产业规划、文化发展战略等,尤其要对文化基础工作进行妥善安排,以此提高文化市场的整体管控力度。根据国家/城市法规内容,将城市文化事业进一步规划、调控,促使城市文化产业类型增加,并有效提高城市文化质量,针对市场中存在的群众文化恶习,进行相应的监控管理,肃清文化市场中的不正之风。

二、群众文化管理必要性

(一)促进文化传播

在文化传播领域中,群众文化是一类具备鲜明特色的存在,因为群众文化能和百姓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作为一类普遍存在于社会文化市场中的表现形式,群众文化能将社会中的各类生活习气加以融合,有效提高社会参与度。群众文化在其管理阶段,能将文化内涵加以深化,并针对性诠释文化在社会中的表达路径,由此便能讓群众文化更加“接地气”,让更多民众愿意自发参与活动内容中,由此提高文化社会的发展速度[1]。群众文化管理需要将社会文化进行和谐形式下的整改,打造适宜的文化氛围,由此便可让民众享受生活气氛带来的有效调剂,并能深入提高群众文化的影响范围,促进文化系统的传播。

(二)铺开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阶段需要进行合理管控,才能更好铺开文化产业的建设范围,提高社会民众对群众文化形式的认可,但是建设期间并不能确保文化活动内容能让每一位民众都保持满意,所以进行群文管理工作有其重要意义。现阶段在城市群众内部开展文化活动,其参与人员主要是在家享受闲暇时间的老人、儿童,或其他弱势群体人群,但是社会主要文化发展力量的年轻人群却并未很好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去,所以群众文化管理应将文化建设的主体人群定位制定完善,由此便可更加富有针对性的统筹规划文化建设决策,为群众文化建设水平带来促进影响。

三、互联网于群众文化管理内的作用

(一)弘扬民族文化

我国文化类型众多,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为现代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产物通常集合了物质与精神,是双重的文明表达形式,因此文化发展应基于社会发展趋势,以当代技术为载体,搭载传统文化形式,以此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当代群众文化管理工作中,要集合互联网技术水平,将交流速率提高,以此开阔民众视野,打破时空、民族下的心理隔阂,从文化内涵中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建设。传统文化管理工作以媒体作为宣传渠道,但现阶段网络普及后,传统媒介的宣传渠道变窄,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的网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所以文化管理中要将现当代的文化表现形式加以网络技术的应用,确保我国优良文化能被更多人发现。

(二)开展远程教学

利用互联网发展模式,能为群众文化产业带来较高体验价值。使用网络远程教学,是体现互联网在群众文化利用率的重要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中,网络在远程教学的运用是当下首要纳入的手段。合适使用网络远程教学,可以让优秀的音乐、舞蹈作品在网络上全程展现,聘请专业的人士进行详尽的解说,对作品进行概括和分析、示范和教学。网络化的呈现,对于不同地域的学习者来说,只需鼠标点击,登录该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就可以欣赏到自己所需求的文化大餐。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艺术培训,开展线上辅导、沟通、交流、展演也是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民教育的重要的手段,让各门类艺术形式在互联网发挥起惠民利民的重要角色。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网络远程教学应采取免费与有偿形式开通,这就要求管理教学人员要把其形式进行深度拓展,提高我国群众文化的经济效益。

(三)举办大型活动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便将某条咨询传递给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因此群众文化中的管理工作应以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以此来将民众广泛爱好下的文化产业加以传播,收获更多文化效益。比如在全国范围内的脱口秀大奖赛,便以民间脱口秀艺术为活动内容,通过网络的传播,让更多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网络平台上,其评选过程以评委、网络投票为主,充分调动起全国范围内的流量,收获庞大的文化产业收益。而采用该种方法促进文化传播,主办发所需要的成本也相对低廉,因此互联网模式的应用可将群众文化的表达形式进行网络平台中的播放,实现远程教学目的,以此落实群众文化相互学习、借鉴的初衷。

(四)进行理论交流

进行群众文化的理论研讨要充分发挥各省、市、区独立开展的活动为主,突破全国性质的群文研讨活动相对较少的局面。网络远程进行理论学术研讨,主办方可以在网上提前征集群文工作者关心的话题,收集百姓对公共文化发展的畅想和期待。不仅让群文工作者可以各抒己见,登录观看研讨交流会的普通百姓、网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相较于传统研讨会的方式,大多都具有局部性、封闭性、范围小的现象,很难听到广大百姓的真实想法。不断拓宽交流文化的新方式,能够收纳更多来自于不同层面下的声音,在思考阶段将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理念碰撞环节,促进群众文化更好生存在当今社会中。

(五)孵化文化产业

当今社会中以网络技术、房地产等行业的捞金能力最强,因此管理人员为发展群众文化产业,不妨搭上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在城市文化产业网絡培育的初期阶段,便将群众文化其活动内容融入体制建设中,由此便能在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带动群众文化意识深入基层宣传阶段。群众文化有其资源上的优势,形式众多、参与门槛低等特征都是快速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抓手,利用资源储备,完善文化产业的形式。一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网站建设有其独特风格,能将群众文化特点加以展示,由此便可分门别类进行产品的推广,通过网络促销或拍卖的形式,将文化产业做大。另一方面,本地存在特色的群众文化形式,则可大力宣传此种文化交流模式,将其作为本地的文化名片,实现跨越民族的文化共享,在影响力逐步扩大同时,孵化特色文化产业。

(六)迎接外部挑战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世界发展多元化的局面下,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概念,而应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向前发展。现如今下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的在不断推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体制的向前发展。世界文化也在不断融合、更迭、创新,世界各国将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传授给中国,也潜移默化地被我们灌输着中国的文化理念。迎接外部世界的发展挑战,我国的群众文化管理应着重提升国内自我的竞争力,拓宽国内市场主体,只有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不断推向世界舞台。未来企业的发展是如此,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普及更是如此,打破地域界限、实行跨省联合,才能让各民族优秀的文化力量形成合力,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实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市场的扩展与创新。

四、群众文化管理的互联网保障措施

(一)网络思想革命

在群众文化管理阶段进行网络化融入,有其一定创新性,因此管理人员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妥善规划是必要的,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文化发展思维方式相对保守,在长期实践下已然根深蒂固。现阶段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模式的转变,需要将该种模式进行思维上的创新,因此需要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做一场网络化革命,促进其思维可被优化改变。群众文化应和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彼此结合,在发展期间始终保持高度使命感,以提高群众文化影响力为最终目标,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门要对文化基础建设的网络化发展渠道予以支持,并作为本地的专属项目进行优先发展,深化管理人员网络思想改革意识。

(二)健全法律规章

网络化建设渠道应在一定法律规章下落实,因此群众文化若想实现较高发展速度应确保文化产业市场有法规保障,比如出版刊物、文化娱乐等文化形式都应在市场管理模式之下妥善运营,以此便可在法律层面上充分保护我国民族文化。通过研制规范服务的办法,增强法规落实效率,对各类文化产业进行充分监督检查,务必坚持做好违法必究的管理力度。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较高,因此需要严格把控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状况,根据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落实税收政策,提高国家管理效率,另外针对弱势的文化项目,国家还应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并适当政策倾斜[5]。

(三)培养网络人才

将网络用于群众文化产业建设,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网络应用能力,因此加强网络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有一定必要性。互联网在群众文化中能发挥较高应用价值,其管理过程中,使用网络技术的情况下将比传统管理模式有着更高的工作效率,所以群众文化信息能被网上用户更快知晓,并引导其参与到线下活动中去。网络发展模式下的群众文化产业应将民众信息系统加以完善,以便在更加准确的信息库中筛选出目标用户,及时推送群众文化活动。网络人才培养阶段要以全能型目标作为培养结果,确保管理人员能娴熟操作文化产业网页,并维护好网络安全。

五、结论

综上,群众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基层文化类型,互联网技术可帮助群众文化管理工作弘扬民族文化、开展远程教学、举办大型活动、进行理论交流、孵化文化产业、迎接外部挑战,不过在进行将网络技术融入文化管理之前,应对互联网技术应用做以充分保障。采用网络思想革命、健全法律规章的办法,大力培养管理型网络人才,促进我国信息化提高的进程,增强我国基础国力。群众文化各项领域的发展中,应秉持着与互联网相互成长的理念,以网络建设的超高水平,带动群众文化不断进步,改善国民对于当代文化的认知程度,落实群众文化较高发展速度目标。

参考文献:

[1]范明辉.探究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与管理创新[J].戏剧之家,2020(07):230.

[2]梁凤莲.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和措施[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1):153-154.

[3]李霞.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与管理创新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7):82.

[4]陈坤.从社会学视角度分析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文化活动关系[J].现代交际,2018(18):48-49.

[5]黄爱娟.分析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才智,2017(12):244.

作者简介:李玉环(1964-),女,汉族,天津市人,本科学士学位,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群众文化互联网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