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研究
2022-06-02李思涵
【摘要】本文主要以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为研究基础,提出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通过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发展潜力,帮助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5-102-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思涵.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5):102-1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非遗文化推广下的旅游文创产品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B045)
随着全球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民消费升级,文化意识提升,文创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大,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世界各地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也同时显露出中国文创产品在发展中缺乏特色性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动力,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核心元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在世界立足,区别于其他国家,就需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这些文化是中国的独特标志。
一、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趋势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种全球趋势,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1]。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动力,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核心元素。随着这一概念的出现,它影响了很多世界上的国家,随着欧洲各国对于创意产业的重视与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迅速崛起,成为了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号召也给年轻人们追梦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2]。在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下,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越来越完善,市场上也出现了较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潜力
文化创意产业最终输出的产物是文化创意产品,因其核心是创造力,所以本身就拥有科技和文化含量,因此对使用者也提出了较高的文化素养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文化的追求更高了,并且也有较高的文化修養和对于文化产品的鉴赏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接受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也逐渐增加,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在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的同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成为人们追捧的“潮品”。我们可以从北京市文旅局统计的数据来看,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城市,拥有者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截止至2018年,北京文化产业的规模突破了1万亿,其中文化核心领域总收入9292亿元,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的出现,改变了文旅产品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为传统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再创造的机遇,对于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北京文旅产业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机遇,故宫出品的文创产品就应运而生(如图1)[3]。
故宫文创的成功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从2010年故宫在淘宝开店开始,直至2019年“故宫文创”电商店铺的建立,开始正式贩卖相关的年轻化周边产品,古老的故宫博物馆“走下神坛”开始“逆生长”,收获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目光[4]。北京文旅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故宫文创产品购买者中有15.8%是“00后”和“95后”,我们称之为新生代消费群体,故宫文创产品为我们展示了面向新生代消费人群对于创新产品的购买力[5]。
在2009年时我国六十几家博物馆中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开发自己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而近年来可以说几乎我国各大博物馆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文创产品商店,在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的数据中,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整体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了3倍。从电商数据平台可以看到2019年之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已近900万,相比2017年增长超4倍[4]。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我国颁布的与文创创意产业相关的政策引领,这些政策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广泛的交流平台,同时大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提升、生活的消费水平升级,以及各大博物馆的自我转型是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
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主题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去,这样的设计即拉近了大众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中国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灵活的运用与展现,实现了现代性的转变。随着文创产业消费用户不断增加,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力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升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故宫博物院系列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拥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历史性、艺术性、知识性的传统文化遗产支撑,这些文化是故宫文创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独特标志,对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作用。但目前市场上我们看到的文创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成果并不理想,产品的质量、创意、销售渠道等问题层出不穷,以下是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创意产品发展受地域文化影响
受“文化+互联网”的影响,中国出现了文化创意内容的创造者从小规模专业者向大规模业余从业者迁移的局面,这导致了“专业鸿沟”的出现,文化创意产业出现创意能力不足的情况,尽管中国拥有大量的文化传统,但新生代非专业“创意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将传统文化宣传好,而专业技能群体却依旧在“前数字化”技术环境中工作,导致他们的工作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使得产生的文化产品只能在本文化范围内达成共鸣,难以吸引跨文化的受众。
以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发布的数据,中国东北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只占行业总营收的0.9%,而中国东部地区总营收高达75.8%[6]。这些地区的共同点就是城市与文化产业经济之间呈现出紧密互助的关系,这些城市对于人才、资金、资源的聚集能力,为文化生产保障了最基本的要素。同时这些城市的文化遗产帮助他们吸引到更多的外来投资。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来更好的城市推广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居此地。而东北部地区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对于培育文化产业准备不够充分,对于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够,地方政府采取滞后的模仿性发展政策,这非常不利于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
(二)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良莠不齐
受数字经济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文化产业结构转变成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民消费的升级,文化意识的提高和文化创意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在新冠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影响扩大,以“文化+互联网” 为主的发展模式,帮助文化产业加速复苏。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机会,产生了大量线上内容平台,如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网络传播的方法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激发出新的活力,让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的关注,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但也出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融合的现象,所有人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这样的发展对文化产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三) 文化创意产品缺乏独特性
文化创意产品最重要的内核就是创新,但目前市场上我们能看到的同质化产品随处可见,很多地方的文化创意产品缺少地域特色,许多地区的文化创意产品不能够形成品牌化,产品质量、收藏价值、文化附加值定位不明确,很难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存在着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缺乏、优质人才不足、缺乏独特性的现象,设计师通常利用传统文化的表面视觉元素进行设计,很难把握文化的深刻内涵,更难以满足数字技术下文化产业的需求。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策略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电商平台的崛起为文创产品的销售拓展了多元化的渠道,消费者们可以较之前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要改变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就需要设计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文创产品,拒绝同质化的产品出现。每个地区都需要设计出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创产品,从而去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去深度挖掘地区的地域特色文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
(一)与现代设计结合,深度挖掘地域非遗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底蕴的深度体现,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却非常的不理想。为何传承了千百年中国文化遗产到现代社会就没了市场?因此我们需要去思考如何帮助传统工艺实现现代性的转化。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进行继承、创新和转化,才能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现代性转化主要体现在对于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创意呈现上,在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同时,最大成度上将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提升,通过对深度挖掘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代表性元素、符号等文化资源的收集,设计出更有個性、代表性的产品,为产品赋予文化内涵,从而满足消费者独特性和稀有性的心理需求。同时可以通过与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机构跨界合作,共研发文化产品。可以在各大高校内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平台,这样既可以在高校内寻找优秀人才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未来的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消费者和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与艺术与科技结合,培养文创产品发展新机遇
在2020年8月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举办的“机遇*挑战2020科技艺术在中国系列论坛”中探讨了如何从艺术与科技的交汇领域发展出新的道路,让文化艺术使命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互相促进[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产业跨界融合趋势为文创产业发展打开了新机会。使文创产品从以前单一的旅游纪念品,变成了现在具有文化、科技和设计性的产品。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方向广、产业链长,适合各种类别的企业、人群和资金的投入,是促进产品与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产业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文创产品质量和内在价值
目前在各地旅游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各地的文旅纪念品呈现的形式几乎相同,很少有特色可言,许多博物馆售卖的相似的书签、笔记本、雨伞、扇子等文创产品也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各个地区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开发却只局限于一两个产品形式上,所以优质的文创产品是促进文化消费的重点。随着文创产品的发展,各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开发案例,如故宫文创的大热、三星堆文创的脱销、河南博物馆的考古盲盒等,但同样也出现了很多由于开发水平参差不齐、设计同质化、售后服务缺位、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8],看似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来却难以为继,因此就只有在对文化遗产充分尊重、传承其本的基础上,科学的去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设计内涵,才是对文化创意产品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生发出持久的文化产业后劲,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创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文化创意产业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优秀的灵感和大量的素材。因此更应进一步强调以地域传统文化为,提高各地区文化产品的特色,减少同质化产品的出现,市场提供更多有创意的优秀文化产品,同时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多维度有特色的蓬勃发展,形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融合,促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设计,2018(23).
[2]万桂香,杨国新.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J].艺术教育,2016(01).
[3]王径舟.北京文旅消费大数据报告[EB/OL].https://new.qq.com/ omn/20190617/20190617A0NNN500,2019(06).
[4]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天猫,2019博物馆文创市场数据报告[EB/OL]. https://www.vzkoo.com/document/64077f1034ab534a50f 3f4c4f1bccfdb.html?a=3,2021(04).
[5]秦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巧借力”[EB/OL]. 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11544335383119372&wfr=spider&f or=pc,2018(09).
[6]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EB/OL].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00709-4ab9a643.html,2020(07).
[7] 刘明鑫,孙千惠.挑战*机遇2020科技艺术在中国系列论坛[Z].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2020(08).
[8]李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衍生产品开发—基于传承与传播的探讨[J] .四川戏剧,2019(11).
作者简介:李思涵(1993-),女,黑龍江哈尔滨人,毕业于拉夫堡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硕士,就职于黑龙江财经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与非遗文创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