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2022-06-02段炼
段炼
〔内容提要〕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在总体理念层面,创造性丰富了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思想;创造性深化了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内涵的认识;创造性升华了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价值导向。在总体措施层面,创造性深化了对制约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主要问题的判断;创造性完善了关于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主要原则;创造性优化了关于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大部署。实践在发展,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也在深化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 东北振兴论述 理论创新
注:本文系2018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研究(项目编号:N172410003-11)”、2018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的平衡充分发展思想及指导辽宁发展研究(项目编号:L18BKS011)”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以来,东北地区振兴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报告、指示、批示等,系统形成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丰富和深化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已形成近十年,应深入进行总结性研究。关于重要论述的内涵、逻辑、价值和意义等,研究都已取得丰富成果,为此本文尝试转换思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演化,深入考察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可以获得许多新的理论认识。
一、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发展演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决策实施改革开放,深刻影响当代中国命运,也深刻影响东北地区振兴发展。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中央日益关注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一系列重大战略谋划。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大会在90年代改革和建设战略部署中,通盘考虑广东、福建、海南和渤海湾地区,提出要加速开放和开发,力争经过20年努力,建成基本实现现代化地区。将东北沿海地区(辽宁南部)纳入率先建成现代化地区,表明中央肯定本地区既有成绩,并对其未来前景提出深切期望。十四大还特别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要不失时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以及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尤其要重视老工业基地和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等。十四大报告的表述,涉及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上开始了东北地区振兴战略。
1997年党的十五大回顾和展望世纪之交,提出要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东部有些地区,如果条件具备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十五大没有明确指出,延续十四大的发展思路,依然把渤海湾地区作为先行发展区。大会还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主要内容有: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所有制结构;必须加快改革国有企的力度;对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机制等。这些重要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东北地区振兴战略。
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十六大把握新世紀总体发展形势,第一次明确提出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规划。十六大还提出一系列宏观发展部署,与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直接相关的,是在工业上,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重大发展战略(包括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上,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在经济体制上,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此外,还有健全市场体制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深化改革现有分配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为细化十六大的决策,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在前期探索基础上,第一次系统提出东北地区振兴战略,主要内容包括12个部分: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意义、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工业机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等。至此,中央关于东北地区振兴战略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若干意见》精神,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十七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发展了东北地区振兴战略。主要内容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放在关键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深入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实现双向良性互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没有直接论及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但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在此总体要求下,东北地区应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重视创新;下大力气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全面升级换代;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防止出现城乡过大差距;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这也是面向新时代新形势,中央对《若干意见》精神的进一步拓展。
中央关于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发展演进,体现了全党的理论探索进程,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形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无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还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历史性转化,新时代东北振兴面临新挑战、肩负新任务、履行新使命,迫切需要明确新的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全局高度,高度关注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意义重大,它在以往探索的基础上,实现了理论创新的重要突破,尤其体现在坚持和发展2003年《若干意见》上。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战略重要论述总体理念的创新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总体理念、措施两个大层面。总体理念,是谋划、实施和推进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基本依据,起到管根本、长远的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在总体理念层面,创造性地丰富了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思想。十六大前后,党先后形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理论新发展。因此2003年《若干意见》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坚持统筹兼顾,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根据《若干意见》精神,当时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应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贯彻和细化十六大形成的决策。概括来说,必须坚持三个基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关键;进一步扩大开放,这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必要保证。总体来说,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主要引领,以推进改革开放为两大动力。必须坚持一个根本前进方向: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必须坚持两个重点: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东北市场主体的综合经济实力。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不是传统工业的“一枝独大”。必须坚持一个总体目标:有助于在东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入新时代,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指导思想,在坚持《若干意见》有关思想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根本要求,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位一体”布局,适应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现实,明确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要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相关要求,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新决策部署,严格遵循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立足现有发展阶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系统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他指出,十八大以来,党提出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理念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也是党关于发展理念的革命,应让新发展理念贯穿东北振兴发展全过程、全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这是新时代东北振兴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这是新时代东北振兴首要要求;必须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是新时代东北振兴基本方法;必须坚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这是新时代东北振兴基本保障。总体来说,东北地区必须更新观念、主动作为;把准方向、坚如磐石;拉长长板、体现特色;不懈奋斗、勇于担当,不断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
其次,创造性深化了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内涵的认识。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其要内涵。2003年《若干意见》的主题是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没有直接论述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内涵,但在发展目标设置方面,还是体现了相关认识。《若干意见》提出,经过一段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
《若干意见》精神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对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内涵的把握,即振兴应达到两个具体目标:新型产业基地,以及在此基础上成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振兴发展包含六个具体方面:在科技上创新领先,这是实现振兴的关键引领;在经济结构上布局合理,这是实现振兴的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功能上多样细化,这是实现振兴的重要体现;在特色上产业和地域标识明显,这是实现振兴的主要成果;在体制机制上灵活适应,这是实现振兴的根本支撑;在竞争力上强大有力,这是实现振兴的外在体现。“六位一体”涵盖了科技创新、经济结构、多重功能、区域特色、体制机制、综合竞争力等,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反映了當时对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把握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主要内涵。在坚持《若干意见》有关思想基础上,他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系统系观念,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框架,坚持围绕产业振兴发展为核心,充分把握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主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认为不论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还是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证国家安全都是头等大事。他统筹发展和安全,认为以往对东北地区的战略定位还不充分,东北地区不仅在国家产业布局占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国家工业和农业基地,无论对维护国防安全、粮食安全,还是维护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都十分重要,属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基石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概念,指出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长期以来,实施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限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框架下进行,具体措施偏向工业经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突破以往限制,认为新时代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主要内涵是两个振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两个振兴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涵盖了东北地区各个方面、各个区域、各个领域、各个群体、各个单位、各个组织等,覆盖了新时代以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全过程。具体来说,东北地区要重塑环境(主要对内来说)、重振雄风(主要对外来说),形成对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第三,创造性升华了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价值导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对此2003年《若干意见》没有专门阐述,但全文贯穿这个价值导向。《若干意见》认为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翻两番目标,可以提高人民群众总体收入水平;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可以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打通人民群众经济命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防安全,可以筑牢人民群众安全基石。
《若干意见》在很多举措上,也注重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在主要原则中,强调振兴发展要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而不是受到损失;实施调整改造措施中,要始终关心群众切身利益,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复杂关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城市电力、交通、防污、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规划中,强调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中,强调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环境,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应进一步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等工作。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思考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价值导向。在坚持《若干意见》有关思想基础上,他第一次明确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懈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因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新时代矛盾关系变化,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矛盾的双方。人民群众已经逐步实现温饱、总体实现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新时代东北振兴,必须着力解決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要,创造出更灿烂的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东北民生工作,明确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四个着力”,使其上升为战略层面考量,与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等具有同等地位。他明确指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主要思路是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多方面的社会需求,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而不是彼此矛盾;还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他还特别指出,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民生,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战略重要论述总体措施的创新
总体措施,是谋划、实施和推进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主要方式,发挥全局性的重要指导作用。首先,在总体措施层面,创造性深化了对制约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主要问题的判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东北地区逐渐出现一些严重问题,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度和深度。只有正确把握病症、分析病因,才能科学施治和对症下药。科学分析相关困难,成为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首要步骤。2003年《若干意见》概括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等。在列举上述一系列问题后,《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这些问题主要是体制性、结构性冲突的表现,不是单纯数量性、规模性矛盾引起的。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充分考虑制约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主要问题。在坚持《若干意见》有关思想基础上,他围绕剖析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透过市场化程度低、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产业结构调整迟缓等表层问题,探索深层次根本和全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东北地区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全国“三期叠加”等普遍性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机构、体制机制等特殊性原因。换句话说,制约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问题,既有宏观和微观因素共同作用,也有内因外因相互影响,对此一方面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内因是事物发展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制约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因是四大短板:“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第一次将体制、结构、开放和观念等问题作为整体来考虑,为东北地区准确把“脉”诊“病”。
其次,创造性完善了关于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主要原则。判断了主要问题,需要确立振兴发展的主要原则。2003年《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原则: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等。在六个原则当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根本动力和根本途径,也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推动力的集中体现;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是基本任务,也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目标体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是基本方式,也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主要方法论;坚持自力更生是基本立足点,也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实现途径;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根本要求,也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各项要求的集中体现。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全面考虑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主要原则。他没有直接论述过主要原则,但坚持《若干意见》有关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振兴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行之有效的基本方式,进一步确立一系列主要原则:在振兴发展根本保证上,坚持党对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振兴发展基本立场上,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振兴发展主要任务上,坚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振兴发展主要动力上,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鲜明旗帜;在振兴发展主要引领上,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振兴发展方法论上,多从内因加强认识,厚植发展内生动力。在这些原则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要是,坚持党中央的统一判断、决策和部署;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明确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着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东北篇章;坚持新时代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坚持多从内因着手,立足自身实现振兴发展任务。
第三,创造性优化了关于东北地区振興发展的重大部署。确立了主要原则,构建和形成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03年《若干意见》指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部署如下: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根据《若干意见》相关表述,振兴发展的主要部署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改造逐步展开,重点是优化升级装备制造业、能源业、冶金业等工业结构,同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突破口选定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希望发挥改革牵引效应,全面突破振兴发展事业;重要保障分别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获得基本物质保证;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市场国际化专业化水平,获得重要外部资源;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获得科技和人才支撑。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深刻考虑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大部署。在坚持《若干意见》相关思想基础上,他立足以往部署的重点和结构,进一步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关键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引领下,新时代东北经济社会要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关于创新发展,东北地区的重点是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关于协调发展,东北地区要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推动形成协调发展;关于绿色发展,东北地区要巩固提升已有的绿色发展优势,重点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关于开放发展,东北地区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规划,深深融入其中,在开放合作中打造典型;关于共享发展,更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新时代东北振兴成果。要积极落实上述重大部署,坚强保证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重点;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认真治理当地政治生态;坚决反对腐败。
时代和实践仍在发展。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已经开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也在深入发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他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十四五”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